老板只需用微调薪酬这个小设计,就让油条老员工拼命为自己干

作者/曾老师

思考:

招新员工还是留老员工?在用工荒和整体跳槽率高的大背景下,这是一个值得的问题???

总有很多人抱怨,为什么老板宁愿出去招性价比并不高的新手,也不愿意给老员工加薪留人?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老板们的想法是什么,了解一下老板思维。

老板只需用微调薪酬这个小设计,就让油条老员工拼命为自己干

A老板

我们开室内设计工作室的,地区平均工资3500。

公司有这样一个员工,来之前什么都不会,是我的合伙人教会他做效果图,学会之后他就要加工资,我也给他加了。但是后来就过分了,不肯加班就算了,还经常迟到早退,我问为什么要这样搞,他说5000块的工资还想我怎么拼。

后来我直接开了,招了两个实习的,2000块/月,活都是抢着来干,他们好学嘛,我合伙人也说,多招几个实习的,老子愿意教。活多老子不怕,实习生出师给他3000,愿意留就留,不留可以走,我这边实习生多这是。

B老板

我有个主管在我这里做了两年,从开始的月薪7500到现在的9500,月月加100,因为他是公司的骨干,在我看来,只要他能创造效益,给他加个千把块钱不是问题。

但是今年他突然和我说要是不给他工资加到15000外加一辆汽车,他就要跳槽挖走我的客户外加商业一些机密的东西,我就直接发飙,哪有员工威胁老板的,所以当场炒了他。公司是有保密协议的,这我不怕!

然后又找了个新的主管,我问他想要多少,他说7000,我直接给他8000。工作认真负责,脑子聪明,几个月效益成倍的增长。你说这样的员工好不好?

小结:

从上述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老板宁愿高薪招新人,也不愿加薪留老员工的原因大致为以下三种:

1.老员工管理成本高

你没有成为公司不可替代的一员,所以你走不走对公司的影响其实没有那么大,那么,与其满足你一次又一次的加薪要求,不如重新招一个,他可能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2.怕引起大规模的老员工加薪问题

老员工的加薪如果只给一个人加,那让其他的老员工怎么想?

如果大规模加薪,那对于公司又是一笔不小的成本负担。

3.没有为公司创造相应的效益

在老板眼里,不拿结果说话的涨薪申请都是耍流氓。

老板只需用微调薪酬这个小设计,就让油条老员工拼命为自己干

所以:对老板来说,加薪不是问题,问题是你要拿出相应的结果,这样才能不增加公司成本!

什么样的薪酬模式既能给员工加薪,又不增加公司成本?

本文所讲的:激励性KSF模式实操内容及案例,来自《绩效核能》一书,想深入学习的,建议点击以下链接购买!书内附数十个行业案例,送独家视频学习。

购买此书后,可获得其他地方没有的特别礼物:

1、朋友圈绩效干货知识分享 ;

2、KSF和合伙人学习视频;

3、线上辅导1小时。

4、免费解答绩效困惑。

KSF加薪法

KSF是一种能让管理者和企业共赢的薪酬模式,它一般会给管理者开拓6-8个绩效激励渠道,并在每一个渠道上找到平衡点,超出平衡点即做出分配,这个模式分配的不是企业既有的利润,而是一种超价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结果、效果与企业进行价值交易,企业赢得的是高绩效、管理者员工赢得的是高收入。

同传统薪酬、绩效模式相比,KSF薪酬全绩效模式着眼于三个要点:

老板只需用微调薪酬这个小设计,就让油条老员工拼命为自己干

1、高绩效高薪酬:

  • 员工创造的越多,获得的回报就应该越高。多劳多得,才符合人性需求及市场规则。
  • 企业不要担心员工的收入高了,而是要致力于一手提高员工的收入,另一手促进员工创造高价值、高绩效。
  • 相比而言,员工收入高稳定性就强、对公司的认同度与归属感也会得到改善。

2、利益趋同:

  • 员工工资属于管理成本,工资水平走高人力成本就会上升,而企业利润就会下降,因此,老板内心不太愿意增加员工工资。
  • 而KSF模式的追求结果是:员工收入越高,企业赚的就应该越多。只有员工与企业的利益实现趋同,思维才能统一,目标才能真正一致。
老板只需用微调薪酬这个小设计,就让油条老员工拼命为自己干

3、管理者转向为经营者:

  1. 管理者做事,经营者做价值和结果。管理者管人,经营者要经营人。
  2. 管理者为老板打工,经营者必须为自己干、团队一起干。
  3. 管理者只关注自己的收入,经营者必须创造价值和增值。管理者的起点是先得到,经营者的起点是先付出。

KSF认为,管理者关心自己的收入却在为别人干,经营者关心绩效和结果但为自己干,企业应该让更多的管理者转变成为经营者,贡献更高的价值就能获得更多的分享。

KSF操作流程:

老板只需用微调薪酬这个小设计,就让油条老员工拼命为自己干

企业不做绩效管理,等于没有管理,政府也一样,中小企业主们,你还在用固定工资吗?你的企业的绩效管理模式是怎样的?欢迎私信和曾老师交流。

文:曾老师

长期从事绩效薪酬设计研究和实践;

足迹踏遍五湖四海,为广大企业诊断把脉;

救死扶危,誓做企业薪酬绩效改革的践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