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多、帽子多、牌子多” 體制弊端如何破解

“項目多、帽子多、牌子多” 體制弊端如何破解

周忠和有三個身份——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這三個身份讓他成為科技體制改革最熱忱的呼籲者和科技體制弊端最直接的體會者。

在這三個身份裡,所長的身份讓周忠和切身體會到科研人員心中最大的無奈。

作為所長,他不想讓所裡的科研人員疲於奔命地申請項目、申請“帽子”,希望他們能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思考科學問題。但是,當研究所被時代的潮流裹挾著前進時,他又不得不放任科研人員為了研究所的生存與發展而隨波逐流。

他常常為此自責:“真是有點‘逼良為娼’。”

於是,他通過前兩個身份,不停地為科技體制改革建言獻策。每年全國兩會,他參與和提交的提案裡,一定有一份是和科技體制改革有關的。兩院院士大會上,科技體制改革是他密切關注和呼籲的內容。

今年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到“項目多、帽子多、牌子多”的現象,反映了科技體制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在周忠和看來,“三多”現象中“項目多”的問題最為複雜。

“這幾年,國家對科技的投入力度值得讚揚。項目多是國家經濟和科技高速發展帶來的,出發點是好的。”周忠和說。

但周忠和表示,目前科技項目管理和設計還沒有擺脫計劃經濟時代的烙印。比方說,國家對某個領域給了項目支持,有些地方政府為了體現對國家決策的響應和對科技的重視,也跟著佈局類似的項目。“這樣必然會浪費國家科研資源,浪費科研人員的時間和精力。”

在周忠和看來,“項目多”之所以成了問題,根本癥結在於項目設計過程中行政干預過多,“許多時候立不立項不是看科研價值和科學規律,而是看領導指示”。由於一些僵硬的規定,項目設計和預算管理的不合理或不充分也是科研人員申請許多項目的苦衷之一。

不僅如此,周忠和認為,項目“多”只是表象。“項目是真的多嗎?‘多’是相對於‘少’而言的,有‘多’必然就會有‘少’。”周忠和說,“項目多”的情況只是集中在政府部門認為是“熱門”的領域,“冷門”領域項目資源緊俏。就基礎研究的投入而言,相較發達國家,總體上我國並不充足。

“項目多、帽子多、牌子多” 體制弊端如何破解

本文來源 | 科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