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老兵央視尋戰友轟動全國

黑龍江老兵央視尋戰友轟動全國

李敏(左)

1931年,東北多方抵抗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組成一支作戰部隊浴血抗日,這支隊伍被稱為東北抗日聯軍。今年95歲的黑龍江人李敏,是當時隊伍中年紀最小的戰士,幾番死裡逃生,抗戰勝利至今的她,內心深處最大的惦念一直是——當年的戰友們身在何方?

上週日(5月27日)晚,央視一套《等著我》節目中,李敏終於見到了她牽掛已久的老戰友。年齡總和近500歲的五位抗聯戰士隔空“世紀重逢”,全場為之動容。

3萬抗聯戰士抵禦70萬日本關東軍

1924年11月,李敏出生於黑龍江湯原縣梧桐河村。1938年,父親在戰鬥中犧牲,年僅13歲的李敏參軍支援前線,成為最年輕的東北抗聯女戰士。懷著一腔熱血,她唱救亡歌曲鼓舞士氣,給戰友做軍裝、做飯,抵禦飢寒,也曾隻身一人站崗守護傷員戰友,勇敢帶領隊伍與敵人激戰。在漫天飛雪的林海雪原,她曾整整走了三天尋找隊伍,喝過雪水、吃過老鼠肉……

節目現場,李敏手拿當年東北抗日聯軍穿過的靰鞡鞋,硬邦邦的鞋裡塞著靰鞡草。“當時棉花(供應)很困難,用這些草裝到這裡頭穿上,打著綁腿過冬,一直和日本關東軍戰鬥就是靠這個鞋。”“這個是牛的尿壺(膀胱),肚子餓了,沒糧食怎麼辦?我們把它煮一煮大家吃,過去這個都不扔的。我從抗日戰爭時期一直保留至今。”

李敏回憶:“日本侵略東北的時候,東北抗日聯軍組織了11個東北抗日聯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一直戰鬥,這些同志們絕大部分都犧牲在戰場上了,但還剩了一小部分,到現在沒剩幾個了,我到這裡(《等著我》)來,要尋找一下我那些戰友們。我那時候是最小的了,我5歲上學,6歲就參加兒童團了,老師們帶著我們到處去宣傳抗日的歌曲,當時群眾的情緒很高漲,沒槍,沒有武器,我們就從敵人的手裡奪回來一些武器彈藥。”

李敏說:“1932年開始,工人就拿著扎槍、棒子、斧子去和日本軍打仗了,結果日本官兵用機關槍一突突,(戰士)都犧牲在河裡頭了,家裡人都受不了,家家都哭。我的父親、母親,他們都是共產黨員,1936年到地方工作,日本人就追捕我們這些共產黨員。1938年,我的父親在戰鬥中犧牲了。當時我就想,我長大要為爸爸報仇,我就喊:‘我要走,抗日!’我那時候12歲,人家不能收的,太小了,我就到村裡和山上去唱歌,然後支援前線。李升爺爺路過的時候,我說我要去參軍,李升爺爺是交通員,同情我,就把我帶走了,帶到山上去,交給馮仲雲。馮仲雲把我留下了,也就是他們把我帶上了革命的隊伍。”

李敏對1938年的那次激戰記憶尤為深刻,那是她第一次拿槍。“那不得了了,差點兒沒讓日本鬼子把我抓了去,而且我們那個指導員犧牲了,其中有四個女同志、兩個男同志被抓走了。當時敵人把我們三面包圍,還是騎兵。我趕緊趴下鑽進了樹林子,敵人沒看到我的腳印。隊伍就剩我一個人跑了出來,沒吃的,我看見老鼠,就燒著吃了,一邊跑一邊找抗聯隊伍。”

“半夜到了一個村,一看有個腳印,再一看有大便,我想可能是我們部隊的人?繼續往前走,不對,我看見大便裡頭擦屁股那紙,抗聯哪有這麼高級的紙啊!完了,這是敵人,不是我們的隊伍。往回走的時候撞見了日本軍官,他也看到了我,我一下子就趴下了,趴下我就跑,當時山上還嘩嘩下著雪呢。後來,我看到我們抗聯六軍四師的部隊在夜間生火,我就找到他們了。”

苦尋戰友幾十年,終於隔空“重逢”

幾十年來,李敏一直在尋找倖存的戰友,始終沒有結果。隨著年齡慢慢增長,她決定開始記錄抗戰歷史,記錄這支英勇殺敵的隊伍,用她力所能及的力量,把這段歷史告訴更多熱愛和平的人。“我從1973年開始宣傳(東北抗聯)抗戰14年這個歷史。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之後,東北一直在抵抗,當時已經有很多共產黨人進入東北。1932年4月,東北抗日聯軍後來的總司令趙尚志,在哈爾濱附近的成高子第一次對日軍發起攻擊。包括我們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在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之前就已經誕生了。”

李敏在《等著我》融媒體平臺上登記,說要報名尋找老戰友,節目組很激動,第一時間幫李敏梳理線索。“寶貝回家”創始人秦豔友說:“志願者們兵分幾路,迅速展開行動,到東北以及全國地區的民政相關部門走訪調查。”最後,《等著我》一共找到了4位老戰士:李在德,1934年參加抗聯,101歲;周淑玲,1935年參加抗聯,99歲;孟憲德,1942年參加抗聯,99歲;張正恩,1942年參加抗聯,93歲。這四位老戰友由於年事已高,加上路途遙遠,節目錄制時未能趕到現場與李敏見面,但都拍攝了視頻與李敏“隔空相聚”。

像母親一樣成為了一名堅強戰士的李在德,如今101歲,華髮叢生的她用不甚清晰的語言訴說著對戰友的思念:“我是1917年生的,戰爭時期,李敏和我經常在一起。我們都是一同參加的游擊隊,可是這會兒大概剩的沒幾個了,很想念他們。”99歲的周淑玲,曾在抗戰時期親歷7名至親犧牲的悲痛,立志與敵人血拼到底;99歲的孟憲德,曾是共產黨軍隊中少有的水陸空三棲特種兵,泅渡、滑雪、跳傘三項全能;在病床上穿著軍裝、胸戴勳章的張正恩老人,依然精神矍鑠,一個久違了70多年的軍禮讓全場潸然淚下。

“見”過四位戰友之後,“希望之門”再次打開,周淑玲老人的兒子李勇和當年東北抗聯第三路軍政委馮仲雲的女兒馮憶羅出現在眼前,原本平靜的李敏瞬間淚如泉湧,與他們相擁而泣,嘴裡唸叨著“他們走了”“他們都犧牲了。”現場,馮憶羅還帶來了一張合影照片:“這是我的爸爸媽媽。我13歲小學畢業,就跟媽媽提出來,我要參加新四軍,因為新四軍是共產黨的隊伍。我要找爸爸,我爸就在新四軍。”

滿腔熱血換來和平安寧,革命人永遠年輕

這期《等著我》節目一經播出,立刻引發了強烈反響。哈爾濱小夥馮冠豪是節目組導演之一,為了尋找當年的抗聯老戰士,包括馮冠豪在內的導演組做出了巨大努力,這期節目也成為當晚收視率第一名。馮冠豪說:“人民日報、環球時報等各大主流媒體都在節目播出後的第一時間轉發、致敬。”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副館長劉長江說:“抗戰14年這件事情,一直到去年3月才正式編入我們的中小學歷史教材,東北抗日聯軍是在怎樣艱苦的條件下堅持了14年的抗日鬥爭,中國共產黨站在了時代的最前列,喊出了中華民族的最強音。”

東北烈士紀念館館長劉春傑說:“我們東北列士紀念館陳列著一千餘位東北抗日聯軍英烈的事蹟,全面系統地反映了東北軍民,尤其是東北抗日聯軍在14年艱苦卓絕的鬥爭中所做出的貢獻。”

節目最後,全場動情合唱《革命人永遠是年輕》。正如歌中所寫,抗戰將士在國家和民族危難時刻挺身而出,“好比大松樹,冬夏常青”“不怕風吹雨打,不怕天寒地凍”,他們“永遠挺立在山頂”,用滿腔熱血換來了我們的和平安寧!

向在抗日戰爭中浴血奮戰的民族英雄致敬。 (李子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