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臨終前留下11個字,為什麼不殺掉司馬懿?不敢殺還是另有隱情

曹操臨終前料定司馬懿必反,為何不在生前將其斬殺?原因其實不簡單

春秋戰國時期,某位思想家提出了“高岸為谷,深谷為陵;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自古以然”的思想。那些亂世梟雄憑藉手中的權利榮登高位的時候,也會極度恐懼自己的下屬會發動兵變謀害自己,所以,一旦有任何的風吹草動,他們都不不惜以大開殺戒血流成河來震懾那些試圖反對自己的人。

曹操臨終前留下11個字,為什麼不殺掉司馬懿?不敢殺還是另有隱情

眾所周知,三國時期的曹操就是這種人物的典型代表,曹操作為三國時期的一代梟雄,秉持的是一種“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觀念,同董卓“吾為天下計,何惜小民哉”的說法有異曲同工之妙。極度狂妄的自負與強烈的危機感並存讓這些亂世梟雄成為了一個矛盾結合體。

據史料《晉書·宣帝紀》中記載,曹操做了一個“三馬食槽”的怪夢,曹操醒來後以為此夢是指北方的馬騰、馬超父子,於是,數十萬大軍剿滅了馬超勢力。有人說,此時的“三馬食槽”寓意就是當時的司馬懿家族,以曹操當時的智慧不可能想不到,再如曹操同時還注意到了司馬懿的“鷹視狼顧”之相。

曹操臨終前留下11個字,為什麼不殺掉司馬懿?不敢殺還是另有隱情

第一:曹丕對司馬懿的寵愛和庇護

公元208年,曹操被漢獻帝封為丞相,因司馬懿頗有才識,曹操有意徵辟司馬懿為文學掾。可是,司馬懿確認為曹操乃閹宦之後,不願受職,曹操對使者說:“如不從可殺之”,司馬懿聽後二話沒說就乖乖就赴任了。

曹操對司馬懿的鷹視狼顧之相頗為忌憚,總感覺此人日後必將成為曹魏家族的大患,數次欲除之而後快,都被曹丕阻攔。公元219年,司馬懿榮升太子中庶子,因為參與謀劃軍機的時候多有奇策,而深受曹丕信任和重用,曹丕將司馬懿和曹真當成自己的左膀右臂,為了司馬懿的安危不惜頂撞父親曹操。

曹操最後也就放鬆了警惕,在曹丕的制衡之下,司馬懿最多也就是一個曹魏集團的下屬,掀不起多大的風浪。

曹操臨終前留下11個字,為什麼不殺掉司馬懿?不敢殺還是另有隱情

第二:北方士族的領袖和家族勢力

三國時期依舊是士族統治社會,司馬家族在當時的北方士族當中屬於領袖地位,當是的士族幾乎壟斷了從中央到地方的文武要職,而且相互之間廕庇親屬宗族,收攬門生故吏,通過名望、婚姻以及流品區別尊卑。

司馬懿家族乃出身士族河內司馬氏,與當時的其他士族之間利益相互交織,曹魏集團乃官宦之後,不敢輕易向司馬氏發動攻擊,否則極有可能動搖曹操在北方仕林當中的根基和威望。

曹操臨終前留下11個字,為什麼不殺掉司馬懿?不敢殺還是另有隱情

第三:司馬懿本身的低調和智慧

當時的司馬氏家族懂得自保,司馬防的兒子全部在曹魏集團任職,司馬懿本身也很低調,籠絡人心,並沒有任何把柄受制於人,即使曹操想要除掉司馬懿也是顧忌重重。

司馬懿數次勸說曹操稱帝,向曹操表示忠心,誤讓曹操一位司馬懿是對自己沒有二心,後來在擔任太子中庶子的時候,又懂得如何討曹丕的歡心,自然就消除了曹操對自己的懷疑。

晚年的曹操明白,和自己同打江山的那些謀士多數已經年邁不堪重用,眼下東吳孫權,西川劉備依舊對曹魏虎視眈眈,這個時候曹丕身邊如果能有像司馬懿這樣的人物輔佐,對鞏固曹魏江山是一件好事。

曹操臨終前留下11個字,為什麼不殺掉司馬懿?不敢殺還是另有隱情

然而,歷史還是證明了曹操百密一疏,公元249年,蟄伏數十年的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政變”,奪取了曹魏政權,曹操的後世子孫成為了司馬懿的傀儡。公元265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位,建立了西晉政權,至此曹魏集團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因此,後人多將司馬懿奪權的最終原因,歸結於曹操未殺司馬懿的失策,曹操為何不殺司馬懿也讓後世爭論了上千年。然而,歷史上真是的司馬懿在曹操統治時期僅僅只是一個普通的政府文員而已,極有可能都沒有引起曹操的重視,三國演義中的司馬懿神乎其神多為後人杜撰,或者說是晉朝為了粉飾自己的祖先而做出的故意渲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