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河谷第一代玉米螟防控适期及防控措施预报

伊犁河谷第一代玉米螟防控适期及防控措施预报

伊犁河谷第一代玉米螟防控适期及防控措施预报

今年伊犁河谷正播玉米种植面积总计为246.64万亩。当前河谷西部县(市)大部分玉米处于拔节-小喇叭口期,东部处于苗期。由于近年来,玉米螟在州直各县(市)的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尤其在西部县(市)发生程度最为严重,严重威胁到玉米的生产安全和玉米种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据我站和各县(市)近期监测,今年春季玉米螟虫口基数总体上虽略有下降,但局部因秸秆处理不彻底,虫口基数仍然偏高,比当地历年严重年份偏高33头,加之暖冬气候有利于玉米螟的安全越冬,越冬死亡率比去年偏低5.35%。当前,局部县(市)区域玉米螟虫源量大,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各县(市)务必做好田间化学防控准备工作,抓住第一代玉米螟防控重点时期,依据预测预报监测预警信息,准确把握第一代卵孵化高峰期--即化学防控关键期,全面开展田间化学防治,以提高防控效果,切实将玉米螟危害水平降到最低限度。

一、当前玉米螟虫态发育进度监测实况

据我站在伊宁市玉米螟发生具有典型代表性乡(镇)监测,目前为玉米螟越冬代老熟幼虫化蛹高峰期和羽化始盛期,即截止6月5日,化蛹率为88.23%、羽化率为58.82%,田间零星落卵,为产卵始期阶段,田间落卵率仅为0.04%,比去年偏晚5-7天。

伊犁河谷第一代玉米螟防控适期及防控措施预报

二、2018年伊犁州直第一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测

根据春季玉米螟越冬基数、种植布局、区域气候特点、历年发生情况,结合2018年气象预测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18年伊犁州直玉米螟总体中等发生(3级),局部偏重发生(4级),重点发生区域为河谷西部县(市),即伊宁县、伊宁市、察县、霍城县,东部巩留县、新源县等区域;其中偏重发生区域为霍城县、伊宁市、巩留县局部区域,其次东部新源县有上升危害趋势。预计州直第一代玉米螟总计发生面积为100万亩,幼虫发生始期在6月10日,高峰期在6月15日,即西部化学防控关键期在6月中旬:6月15日-25日、东部为6月中下旬:6月20日-30日。

伊犁河谷第一代玉米螟防控适期及防控措施预报

三、防控措施

1.各县(市)要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将玉米螟发生情况和防治关键技术快速传递给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通过手机短信、网络平台,采取发明白纸、张贴宣传单、举办田间课堂、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宣传玉米螟发生动态信息与防治技术,大力营造防控氛围,提高农民的防控意识,确保防治技术到户、到田。

伊犁河谷第一代玉米螟防控适期及防控措施预报

2.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充分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推广生物多样性技术,利用成虫的趋光性,采用黑光灯、杀虫灯等对成虫进行诱杀,减少一代幼虫的发生量。在5月初至9月底每300亩玉米田悬挂杀虫灯1台。

3.化学防治。在玉米螟卵孵化期即玉米小喇叭口期用雷通30-40ml/亩兑水20-30kg喷雾;玉米大喇叭口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每亩用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10ml或9080(四氯虫酰胺)30-35ml或45%甲维•虱螨脲(普克猛)水分散粒剂10g或6%阿维•氯苯酰(亮泰)30-40ml或氯虫•高氯氟(福奇)15ml或22%噻虫•高氯氟(阿立卡)25ml等兑水20-30kg进行常规喷雾。大面积地块可采取“无人机飞防”,整个生育期防治2次即可。

施药时可加入辅助制剂激健(非离子表面活性醇)2000倍液,农药可减量30-50%,若遇玉米螟大暴发时添加激健,农药不减量可提高防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