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新兵——橡膠 硫化橡膠終於誕生了

工業新兵——橡膠 硫化橡膠終於誕生了

橡膠,在現代生活中,有很多的用處,防水防滑的膠靴,柔軟輕便的運動鞋,電冰箱的密封墊,汽車的輪胎等,都是橡膠做的,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橡膠的故鄉在南美洲,那兒生長著一種橡膠樹,割破樹皮會流出白色的膠乳,一滴一滴流淌下來。當地的印第安人把這種膠乳叫做“樹的眼淚”。他們將膠乳凝結後做成圓球,一邊唱著歌,一邊圍著圓圈跳舞,把球傳來傳去,球兒落地,還能高高地彈起,這是他們最快活的遊戲了。

15世紀末,著名航海家哥倫布航行到達美洲時,看到當地人在玩一種橡膠球的遊戲。哥倫布感到很好奇,就將這種橡膠球帶回了歐洲。1735年,法國科學家康達明參加考察隊,在南美洲住了8年。在當地,他看到印第安人把一種樹的樹皮切開,在切口處流出大量的白色乳汁,人們把它塗在織物上面,很快便變成黑色的固體物質,可以防水。當地人把它製成防水布、防水鞋和防水容器。

到了1763年,英國化學家黑立桑和馬凱爾用松節油和乙醚的混合液溶解已凝固的膠乳,得到一種粘稠的漿液,把這種漿液塗在布上,製得了質量更高的防水布。1820年,蘇格蘭化學家查爾斯•麥金託什發現,用石腦油溶解膠乳既有效又便宜。於是,他把溶解在石腦油中的膠乳塗在兩塊布之間,便製成了夾布雨衣。

遺憾的是,這樣製作出來的橡膠製品有一個不足的地方,那就是遇冷變軟,容易發粘;遇熱變硬,彈性變差;而且,有一股難聞的氣味。

1930年,古德意,一個美國工程師,他改變了天然橡膠的命運。古德意對橡膠著迷30多年,但是他很窮。在古德意的家鄉,流傳著這樣的故事:你想找到古德意這個人嗎?瞧,那就是他:頭戴橡皮帽,身披橡膠襯裡的風衣,裡面穿著橡皮背心,下身套著橡皮褲子,腳蹬膠靴,手裡拎個膠皮錢包——裡面沒有一文錢。因為其父親破產,他而不得不自謀生路。他承包了郵包的生產,可郵袋十分不耐用。於是,他想到了橡膠。他學著鋼鐵生產時加碳的方法,在橡膠裡添加各種物質,以改善橡膠的性能。

經過10年的實驗,在1839年的一天,他發現,把橡膠、松節油、硫磺放在坩堝內燒煮,屋內頓時瀰漫著一股難聞的臭氣。古德意被嗆得咳嗽不止,他趕緊拿起坩堝,將坩堝內的物體扔進了垃圾堆,離開了房間。但是,當他再次進入房間時,他發現有一塊橡膠,手感很好,拉一拉,彈性也不錯,摸一摸,也不粘。他意識到,這可能就是他夢寐以求的東西。

為了能夠獲得更好的橡膠,他又進行了許多的實驗,找到了這種橡膠硫化的最佳配比、最佳加熱溫度和最佳反應時間。1844年,硫化橡膠終於誕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