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董存瑞的那一瞬——董存瑞烈士犧牲70週年紀念隨筆

閱讀更多軍旅美文

提起捨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可以說是毛澤東時代過來的人,特別是男孩兒自小就崇拜的大英雄。他那一瞬間奮不顧身、託舉炸藥、挺身而立的形象,最帥氣、最英勇!無論後來“捨身堵槍眼兒”的黃繼光,還是高呼“向我開炮的”於樹昌(王成原型),還有和平時代的英雄雷鋒、王傑、歐陽海等等,無不是受了董存瑞精神的激勵才綻放出生命的壯麗。可以說,董存瑞,就是我們民族英勇頑強的楷模。大凡有骨氣、有血性的中華男兒,心中都有著董存瑞,都延續著董存瑞精神的基因!


今年的5月25日,是英雄董存瑞犧牲整整70週年的日子。趁著五一節小長假,我無論如何,要來祭拜一下心中的英雄,要在他“輝煌化金星”的原點,感受他驚心動魄的“那一瞬”,感受我們共產黨人為了信仰慷慨赴死的壯烈,以了卻我自小就渴望去歷史現場祭拜董存瑞的心願。

說走就走。天還未亮,我和妻子來燕,就駕車一路北上,直指隆化。儘管行前做了準備,還打印了路線圖,但由於圖紙和實際路標不完全相符,我們還是走錯了路,進了承德市。繞行了一段冤枉路,才駛進隆化、駛進了戰火紛飛的1948年5月。

沿著伊遜河北行,過了苔山大橋,我們拐進了由一條東西走向溝渠的南側小路,來到了一個掛有“董存瑞烈士犧牲地”標牌的院落門口。門,被自動伸縮的電動門擋著,不進院又會堵著小路交通。來燕下車與節日值守的大爺說明我們是特意從北京趕來參觀的,他這才按動遙控器,為我們打開了伸縮門。

停好車,我站到了這灰牆包裹著的院落裡,心,一下沉重了。緊靠院落北牆,有一段東北-西南走向的河溝,溝上橫跨著一座橋,橋的兩端連著圓形碉堡。橋欄牆上,塗畫著4個藍白色、圓形的國民黨狗牙徽標,徽標中心洞露著猙獰的機槍射孔——這是在原址原樣復建的國民黨軍橋型暗堡,這就是70年前企圖阻擋我解放大軍解放隆化的最後堡壘;這就是我從小就一直仰慕的英雄董存瑞捨身一爆的歷史現場啊!

那驚天動地的挺身託舉炸藥的身影;那令人熱血賁張的“為了新中國,前進!”的吶喊,以及崩塌整個舊世界的爆炸,曾經,就實實在在地出現在這裡啊……

今天的這裡,早已物是人非。奇怪的是,這段舊河溝的走向,與院外東西走向的河渠呈近40度夾角。猜想,或是因為70年來新隆化的建設,使得地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河渠是後來開建的。但慶幸的是這段舊河溝還在,70年前炸塌了的橋,又被複建,保留住了勇士化為金星的確切爆點,留住了這壯烈的歷史標記,為我們後來人提供了血性和壯舉的瞻仰之地。

來吧!我跳進了那段舊河溝,站在了橋下,一下子就回到了70年前的5月25日。站在英雄託舉炸藥包的地點,你能體驗到當年董存瑞的激情、甚至是董存瑞急切的呼吸和心跳;你能感受到董存瑞的生死一瞬——彷彿,我就是他!橋上仍然吐著罪惡火舌,橋外不遠處的戰友們正投來急切的目光!“我”仰頭一看,心頭一震:壞了!那光滑的橋基,哪有可放炸藥之處啊!

耳邊槍聲大作、硝煙瀰漫,總攻倒計時的指針,正在滴答歸零!滿頭大汗的“我”,竭力用衝鋒槍鐵托,狠砸這頑固混凝土石砌橋基,但不行!嘣起的,只是火星和碎渣!那邊,負責掩護的郅順義,邊與橋堡敵槍對射著,邊急切地大喊著什麼……

怎麼辦?怎麼辦!兇險的一瞬,根本不容多想,戰前已經做好獻身準備:為了窮苦人不再受苦,為了苦難的中國挺身站起來,我們共產黨員,就是要衝鋒在前,哪怕粉身碎骨,也心甘情願!

這一瞬,真的就逼上來了。聽,總攻的衝鋒號聲已經響起;看,多少戰友紛紛跳出掩體,開始勇猛衝鋒,但又在頭頂橋上那罪惡機槍噴射中,紛紛倒下!

巨大的悲憤、急切的烈火,燒得“我”怒目外衝、凸筋暴脹、熱血翻騰!千鈞一髮時刻的“我”,託舉起炸藥包,頂住橋身,毅然拉著了導火索,在嗤嗤燃燒的火焰中,面衝戰友、顫抖全身、拼盡全力,喊出了人生最後的強音:“為了新中國,前進”!

一個驚雷炸響,地裂天崩!舊勢力的頑固堡壘,就此灰飛煙滅!而,我們的英雄呢?……

劇烈爆炸,使整個世界都在打顫!塵土飛揚、震耳欲聾中,我忽地聽到、聽到的竟是藏族女歌手降央卓瑪那陡然拔高的歌聲:“那一瞬,我已飛,哦,飛成仙”……

淚水,已經模糊了我的雙眼。我僵在了與董存瑞一樣的姿勢,挺著胸,向上擎著手臂……

“燕飛,別動”!一旁的妻子來燕,深知我的情緒,她也含著淚,搶拍著我的留念……

啊,董存瑞,我兒時就崇拜的英雄,一直激勵著我長大!今天啊,我終於有機會來看您來了,來到您壯烈消失的地方,真是感慨萬分!我有妻子、我有兒子,我有溫馨的小家;我們苦難的祖國呢,也終於站了起來、強了起來!一切敵人都不再敢小瞧了我們!而您呢?整整70年前的“那一瞬”,您毅然粉身碎骨殉信仰,才不滿19歲啊!年輕共產黨人的一腔青春血,噴灑在了勝利的紅旗上,化作了五星紅旗的經緯!這是怎樣的一種驚天地、泣鬼神的壯烈!

忽然間,靜靜的院子裡,走來一位爺爺,手領著一個4、5歲的小女孩兒,也是來憑弔董存瑞的。他邊走邊給小孫女講著董存瑞壯懷激烈的那一瞬——

聽,細細的童音:“爺爺,董存瑞真的在這兒死的嗎”?

慈祥的爺爺撫摸了一下孩子的頭糾正道:“哎,應當叫犧牲”!

“啥叫犧牲”?

“犧牲就是為了所有人能過上好日子,寧願自己去死”!

“那犧牲不疼嗎”?

“疼,但英雄不怕疼”……

天啊,這祖孫對話,怎麼又讓我感到一股熱淚,在上湧……

離開橋堡遺址,我們開車來到不遠處的英雄廣場停車。我拿著當年參戰老戰士手繪的戰場示意圖,對比著這裡的位置。南望董存瑞捨身炸碉堡處,很明顯,這兒就是當年董存瑞和郅順義跳出掩體出發的陣地,又是一處真實的歷史現場!

70年前就是在這兒,在目睹董存瑞以肉身為支架,炸掉了橫亙在勝利道路上最後火力點後,郅順義和一群戰友雙淚沖天地躍出掩體,掃射殘敵,拼命地呼喊著董存瑞最後的呼喊:為了新中國,前進!前進!

……

勝利了!槍炮聲終於平息了。郅順義和其他戰友,不顧一切衝到橋堡廢墟旁,他們邊哭著邊挖呀挖、拼命挖!好像要把董存瑞從死神那兒搶回來,至少要找到英雄的屍骨啊!那一瞬啊,就那一瞬,他們眼睜睜地看著劇烈的爆炸中,朝夕相處的他、親如兄弟的他,就不見了,只剩下血染的焦土和磚塊還在散著硝煙;只有“為了新中國前進”的呼喊,還在耳畔縈繞……

崩著血花的殘酷現實,詮釋著什麼叫粉身碎骨、什麼叫為國捐軀、什麼叫革命的英雄主義!

唉,想想,全是淚啊,莫非我老了?應該說這種眼淚,是一種壓縮在內心深層的被液化了的革命英雄主義情感……

收回遐想,祭拜英靈吧。我和來燕鎖好車,走進寂靜的董存瑞烈士陵園。首先看到的是雕樑畫棟牌樓上,峻刻著毛主席遒勁的大字:死難烈士萬歲!

再向北一進,是董存瑞頂天立地的一尊高大銅像,栩栩如生!同樣的姿勢,來一張留念,來燕順勢又給我拍了一張照片。

再向北二進,聳立的是一柱刻有朱總司令為董存瑞題詞的紀念塔:“捨身為國,永垂不朽”!

陵園最深處,就是英雄董存瑞烈士的陵墓了。說起來真的讓人心碎:陵墓中,根本沒有烈士的遺骨或遺物,沒有找到啊!19歲的年輕生命,真的是“勇士輝煌化金星”啊!董存瑞的棺材中,靜躺著的,是用紅綢包裹著一段名貴楠木,上面雕刻著:“以此木代替烈士遺骨”九個硃砂大字……

我心中湧動著無限的悲壯,戴上紅星帽,莊重地向烈士墓敬個軍禮,然後與來燕繞著圓形墓冢走一圈,以示哀悼。

在墓冢北側,有一扇冢門,門上竟然有幾個不大的孔。透過孔洞往裡看去,能看到裡面正中靈臺上,靜靜擺放著一口蓋著紅旗的棺材,四周都是花圈……

在烈士陵園,我們還參觀了董存瑞紀念館。這裡收藏著一個年輕共產黨人凝固了的壯麗的人生時光。

走進紀念館,看到了大幅的董存瑞真人照片,忽然想到電影《董存瑞》中烈士的扮演者張良,長相還真得與董存瑞很像呢。據說,這還真是一樁巧合奇事:

河北省豐寧縣城北30公里外的黃旗鎮,一個普通農民韓定發的家,和所有北方農家一樣,牆上習慣地掛著嵌滿家庭成員照片的鏡框。在鏡框密密麻麻的照片中間,竟然有一張一位年輕戰士的1寸照片,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英雄董存瑞。

1965年的一天,豐寧縣一中學生韓加慶,看了電影《董存瑞》,忽然想起自己伯父韓定發家牆上的鏡框裡,有一張小照片,那個人長得很像電影裡的董存瑞。不久,韓加慶回到黃旗鎮時,順便問了伯父:“這是誰的照片?”韓定發告訴他,這就是董存瑞的真人像,照片背面還寫著“董存瑞送給韓上士留念”。

原來,1948年春,韓定發到董存瑞所在的六連當炊事員,外號“上士”,與董存瑞結識,成了要好的朋友。1948年4月部隊離開朝陽時,韓定發被調到擔架隊,董存瑞親手把自己的照片送給了他。一個多月後,董存瑞壯烈犧牲。1954年,韓定發覆員,就把這張照片帶回了家鄉,一直鑲在自家親人的鏡框裡。

韓加慶又驚又喜,把英雄的照片帶回學校,後來到縣照相館翻拍,加洗50多張,班裡同學人手一張。縣照相館放大了一張陳列在櫥窗裡……

想到這裡,我摘下帽子,站在英雄董存瑞大幅照片前,與我的偶像合個影,了卻我這個“追星族”自小的心願!

這裡有董存瑞參軍前穿過的草鞋,用過的農具,當兒童團長的紅纓槍;有他參軍後用過的馬步槍和衝鋒槍,還有他上戰場後英勇殺敵、徒手奪來的機槍。

董存瑞和我一樣,心中也是有著自己崇拜的偶像,這就是抗日戰爭時期的區委書記兼武委會主任王平。那一年,董存瑞才13歲,是家鄉懷來縣南山堡村的抗日兒童團團長。

1942年,董存瑞因掩護區委書記兼武委會主任王平躲過日本鬼子追捕,被譽為抗日小英雄。從此,董存瑞與王平成為了生死之交。王平每次來南山堡,都住在董存瑞家,給他講了許多戰鬥故事和革命道理。可以說,共產黨區委書記王平,就是董存瑞革命人生指路人。共產黨人王平,就是董存瑞心目中的英雄偶像!

一次由於叛徒出賣,王平書記從縣裡開會返回途中,被敵人圍困,無法突圍。他子彈打光也寧死不降,毅然拉響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董存瑞聽到噩耗,悲憤交加,毅然加入了民兵組織、堅決要求參軍。他要拿起槍,為王平烈士報仇,跟著共產黨,接著完成王平書記未完成的戰鬥,直到把日本鬼子和所有反動派都消滅乾淨,直到天下窮苦人都解放,直到打出個新中國!

在董存瑞捨身炸暗堡的那一瞬,他腦海中,是否浮現出危急中毫不猶豫拉響手榴彈的王平烈士的形象呢?也未可知啊……

紀念館的每一件展品、文字和圖片,都真實地記錄和再現了董存瑞從一個苦孩子,成長為人民英雄的歷程和心路,它告訴了我們,好鐵是如何在淬火和敲打磨鍊中成鋼的;告訴了我們,董存瑞的那種越是困難、越是危險,越是向前衝的大無畏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來自於共產黨人崇高的理想和鐵打的信念!

在這裡,我知道了,董存瑞所在部隊,就是後來的東野11縱。1948年5月隆化戰鬥後,11縱馬上挺進東北,與我父親和岳父所在的東野4縱一道,打響了影響解放戰爭進程的“塔山阻擊戰”。如果董存瑞不犧牲,也會出現在塔山戰場的!

最讓我和來燕最感慨的是,看到展廳中攻打隆化中學的戰鬥場景模擬。高科技的影像音響技術和傳統的雕塑藝術的結合,逼真地還原了1948年5月的那一天:

你看:正南就是國民黨盤踞的隆化中學,北大牆上還粉刷著吹牛皮的“隆化城防,固若金湯”八個慘白大字,院牆北的一條幹涸了的河溝上,有一座塗抹著國民黨狗牙徽標的橋。

就在今天英雄廣場的位置,70年前就是一片開闊地,分佈著數個已被我軍攻克的敵軍地堡。這些殘破的地堡,成為戰士們的掩體和進攻的出發陣地。

你看:隆化中學院牆東北角的炮樓已被突擊隊炸燬,六連白連長在這次突擊中英勇犧牲。中央突擊隊正奉命向東北角已被炸開的院牆缺口進攻,勝利就在尺呎!就在這關鍵時刻,突然,西邊那座橋的立面一排4個國民黨徽正中,被捅開了磚頭,露出了4挺重機槍的火舌。原來,這是一座偽裝成橋的暗堡!

你看:已衝向東北角缺口的突擊隊員,完全暴露在了敵橋堡機槍射界前,第一名戰士猝不及防,倒在了幹河床上;第二名又犧牲在了他的後面;第三名戰士剛躍起,也栽倒在前兩人後面!

敵人好陰毒!白連長和戰友們接連的犧牲,激怒了所有的突擊隊員,“必須幹掉這狗孃養的”!班長董存瑞怒目噴火,挾起炸藥包,彎著腰就衝了出去,戰友郅順義緊隨其後掩護。

橋型暗堡裡的機槍越打越緊,子彈帶著淒厲的嘯聲,從他們的耳邊掠過。郅順義一陣手榴彈,把敵橋堡前的鹿砦、鐵絲網炸了個稀巴爛。趁著手榴彈炸起的硝煙遮擋了敵人視線,董存瑞以嫻熟的軍事動作,飛也似的向前躍進!他一會兒撲倒,一會兒又躍起飛奔!

“臨近了,臨近了”!後方所有人瞪大了眼睛注視著,心都提到了嗓眼兒!只見董存瑞猛地滾入了幹河溝,進入了敵人的火力死角!“好”!後方的戰友齊聲歡呼!但是,此時我們的英雄腿部已經受傷,鮮血直流,他,他卻倔強地站了起來、站了起來!託舉起炸藥包,挺立成了一座碑,他,19歲的生命,在烈爆中獲得了永生……

模擬戰場的上方大屏幕,播放的正是電影《董存瑞》捨身炸碉堡的最後一幕。隨著那一聲震撼人心的大爆炸,衝鋒號驟然再次吹響,我好像和戰場上所有的戰士一樣,躍起身來,淚流滿面地吶喊、衝鋒!“為了新中國,前進”!的呼喊,響徹整個戰場!

忽然,展廳的燈,亮了。激動人心的展播戛然停止,可是,可是我壯懷激烈的思緒慣性,還瀰漫在戰場啊!參觀的人群開始離去,一回頭,我看到妻子來燕,也是淚流滿面……

來燕哽咽地說:“小時候不懂事,聽董存瑞的故事,只感到那就是眾多戰鬥故事中的一個……可是,今天,今天親自來到英雄犧牲的地方,親自看到英雄沒有屍骨陵墓,真的和小時候感覺是不一樣。就感到心像被蟄了一樣的痛,整個靈魂真的被深深地震撼!沒有他們的犧牲,哪有我們今天”,我也是當媽媽的,董存瑞,犧牲時才19、19歲啊,唉!……

我伸出手來,緊緊握住來燕同時伸過來的手,沒有說話,我們倆就這樣牽著手,挺著胸,往前走。

忽然,我們看見了一個放著一推舊磚石的玻璃展櫃,細看說明,心,一下又緊縮起來,淚水又在抑制不住地上湧:

這正是70年前的5月25日,解放隆化戰鬥勝利後,戰友們在董存瑞捨身炸暗堡處的廢墟瓦礫中挖出的濺著血肉碎磚塊啊!我想起了先前那對兒爺孫的對話,小孫女問:“犧牲不疼嗎”……

毛爺爺說: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是啊,70年前董存瑞託舉炸藥、視死如歸、呼喊“為了新中國,前進”的那一瞬,已經定格為中國革命史上最閃耀的一個特寫鏡頭,史詩般深深烙在了人們心裡,成為中華民族一段自豪的回憶……

憑弔、祭拜、參觀,都結束了。擦了擦淚水,啟動車,駛上了返京的路。可是我們的思緒還在飄蕩,飄蕩在隆化,飄蕩在那爆點現場、飄蕩在那無屍骨的陵墓,飄蕩在那座英雄紀念館……

我們一段時間誰也不說話,隨著滾滾向前的車輪,靜靜地聽著車載音響傳出雄壯“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向前,向前,向前!…… □

鏡頭回顧——

英雄董存瑞的那一瞬——董存瑞烈士犧牲70週年紀念隨筆

沿著伊遜河北行,過了苔山大橋,我們拐進了由一條東西走向溝渠的南側小路,來到了一個掛有“董存瑞烈士犧牲地”標牌的院落門口。

英雄董存瑞的那一瞬——董存瑞烈士犧牲70週年紀念隨筆

70年前炸塌了的橋,又被複建,保留住了英雄化為金星的確切爆點,留住了這壯烈的歷史標記,為我們後來人提供了血性和壯舉的瞻仰之地。

英雄董存瑞的那一瞬——董存瑞烈士犧牲70週年紀念隨筆

站到了這灰牆包裹著的院落裡,心,一下沉重了。緊靠院落北牆,有一段東北-西南走向的河溝,溝上橫跨著一座橋,橋的兩端連著圓形碉堡。

英雄董存瑞的那一瞬——董存瑞烈士犧牲70週年紀念隨筆

橋欄牆上,塗畫著4個藍白色、圓形的國民黨狗牙徽標,徽標中心洞露著猙獰的機槍射孔。

英雄董存瑞的那一瞬——董存瑞烈士犧牲70週年紀念隨筆

“我”仰頭一看,心頭一震:壞了!那光滑的橋基,哪有可放炸藥之處啊!

英雄董存瑞的那一瞬——董存瑞烈士犧牲70週年紀念隨筆

我僵在了與董存瑞一樣的姿勢,挺著胸,向上擎著手臂……“燕飛,別動”!一旁的妻子來燕,搶拍著我的留念……

小孫女問:“那犧牲不疼嗎”?爺爺說:“疼,但英雄不怕疼”……

英雄董存瑞的那一瞬——董存瑞烈士犧牲70週年紀念隨筆

英雄董存瑞的那一瞬——董存瑞烈士犧牲70週年紀念隨筆

英雄董存瑞的那一瞬——董存瑞烈士犧牲70週年紀念隨筆

英雄董存瑞的那一瞬——董存瑞烈士犧牲70週年紀念隨筆

來到英雄廣場,我拿著當年的戰場示意圖,對比著這裡的位置,南望董存瑞捨身炸碉堡處,很明顯,這兒就是董存瑞和郅順義跳出掩體出發的陣地。

英雄董存瑞的那一瞬——董存瑞烈士犧牲70週年紀念隨筆

走進董存瑞烈士陵園,首先看到的是雕樑畫棟牌樓上,峻刻著毛主席遒勁的大字:死難烈士萬歲!

英雄董存瑞的那一瞬——董存瑞烈士犧牲70週年紀念隨筆

再向北一進,是董存瑞頂天立地的一尊高大銅像,栩栩如生!同樣的姿勢,來一張留念,來燕順勢又給我拍了一張照片。

再向北二進,聳立的是一柱刻有朱總司令為董存瑞題詞的紀念塔:“捨身為國,永垂不朽”!

陵園最深處,就是英雄董存瑞烈士的陵墓了。

說起來讓人心碎:陵墓中,根本沒有烈士的遺骨或遺物,棺材中靜躺著的,僅僅是用紅綢包裹著一段名貴楠木,上面雕刻著:“以此木代替烈士遺骨”九個硃砂大字……

英雄董存瑞的那一瞬——董存瑞烈士犧牲70週年紀念隨筆

我心中湧動著無限的悲壯,帶上紅星帽,莊重地向烈士墓敬個軍禮。

在墓冢北側,有一扇冢門,門上竟然有幾個不大的孔,透過孔洞往裡看去,能看到正中靈臺上,靜靜擺放著一口蓋著紅旗的棺材,四周都是花圈……

英雄董存瑞的那一瞬——董存瑞烈士犧牲70週年紀念隨筆

在烈士陵園,我們還參觀了董存瑞紀念館。這裡記錄的是英雄壯麗的一生。

英雄董存瑞的那一瞬——董存瑞烈士犧牲70週年紀念隨筆

走進紀念館,看到了大幅董存瑞真人照片,忽然想到電影《董存瑞》中烈士的扮演者張良,長相還真得與董存瑞很像呢。據說,這還真是一樁巧合奇事。

我摘下帽子,站在英雄董存瑞大幅照片前,與我的偶像合個影,了卻我這個“追星族”自小的心願!

英雄董存瑞的那一瞬——董存瑞烈士犧牲70週年紀念隨筆

這裡有董存瑞參軍前穿過的草鞋,用過的農具,當兒童團長的紅纓槍,有他參軍後用過的馬步槍和衝鋒槍,還有他上戰場後英勇殺敵、徒手奪來的機槍。

英雄董存瑞的那一瞬——董存瑞烈士犧牲70週年紀念隨筆

最讓我和來燕最感慨的是,看到展廳中攻打隆化中學的戰鬥場景模擬。高科技的影像音響技術和傳統的雕塑藝術的結合,逼真地還原了1948年5月的那一天。

英雄董存瑞的那一瞬——董存瑞烈士犧牲70週年紀念隨筆

模擬戰場的上方大屏幕,播放的正是電影《董存瑞》捨身炸碉堡的最後一幕。班長董存瑞怒目噴火,挾起炸藥包,彎著腰就衝了出去,戰友郅順義緊隨其後掩護。

英雄董存瑞的那一瞬——董存瑞烈士犧牲70週年紀念隨筆

忽然,我們看見了一個放著一推久遠年代的磚石的玻璃展櫃,這正是70年前戰友們在董存瑞捨身炸暗堡處的廢墟瓦礫中挖出的濺著血肉碎磚塊啊!

英雄董存瑞的那一瞬——董存瑞烈士犧牲70週年紀念隨筆

毛爺爺說: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英雄董存瑞的那一瞬——董存瑞烈士犧牲70週年紀念隨筆

董存瑞託舉炸藥包,呼喊“為了新中國,前進”的那一瞬,已成為中國革命史上最閃耀的特寫鏡頭,史詩般地烙在了人們的心裡,成為中華民族一段自豪的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