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BIT现场直击:华为“智IT,慧未来”要火

CEBIT现场直击:华为“智IT,慧未来”要火

这时间段,哪里才是“黑科技”扎堆的地方?毫无疑问是在德国汉诺威。6月11日至15日,2018国际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CEBIT 2018)在这里举行。

今年的CEBIT比往年都来得稍晚一点,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给了参展商更多蓄力的机会,今年在展会上亮相的新产品不仅数量多,而且个个“成色十足”。

作为CEBIT的常客,华为今年不仅自己身先士卒,而且相较往年的一大改变是,拉出来一个由众多合作伙伴,包括微软、SAP、SUSE、DU-IT等组成的“集团军”,联合推出了多款新产品和解决方案,比如华为全新一代企业级全栈私有云解决方案FusionCloud 6.3、华为Azure Stack混合云解决方案、融合数据仓库解决方案FusionInsight LibrA、关键业务服务器KunLun V5和HANA TDI(定制数据中心集成)解决方案等。虽然这些产品和解决方案各有侧重,有的突出硬件的性能,有的以软件为先;有的侧重底层基础架构,有的偏重中间件或上层应用,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企业级智能IT产品与解决方案。

最近这一两年,我们每个人都被“智能”这两个字所环绕和包围,听得多了,说得多了,就更迫切想知道所谓“智能应用”要如何落地?使能“智能应用”的云基础架构到底是什么模样?硬件或软件的智能都来自哪里?华为尝试做出一些解答和实践,而CEBIT 2018就是一个最好的展示机会和舞台。

IT与未来

对于华为的新愿景,我想每个人都已经耳熟能详——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更进一步剖析这一愿景,它至少包含三层含义:第一,这一愿景的出发点是“以客户为中心”;第二,用创新的技术、务实的应用将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很好地连接起来,而华为要做好这条纽带;第三,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

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景将如何落地呢?从自己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对于华为来说,他最擅长的还是IT基础设施。华为当前要做的就是不断吸收新的技术,以创新的更加灵活的架构,支持新的应用、新的负载、新的需求。

在新的愿景指引下,华为IT产品线也有了更加明确的前进方向——“智IT,慧未来”,即实现IT基础架构的整合化、智能化、自动化,落地智慧应用,惠及民生。

华为在云计算、大数据、智能计算、存储等领域深耕多年,其智能化的IT解决方案得到了IDC、Gartner、Forrester等业界权威机构的高度认可,在诸多细分市场保持领导地位。对于华为IT产品线来说,当务之急是应用AI以及架构上的创新技术,打造创新、高效、安全的IT基础设施,加速企业数字化与智能化进程。

这样的成功例子已经有许多。就拿在CEBIT 2018上首次亮相的华为全新一代企业级全栈私有云解决方案FusionCloud 6.3来说,其重要意义于,它是首个面向行业的全栈云,是加速企业上云的阶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华为“智IT,慧未来”理念有三大技术支柱,即“一云一湖一平台”,这是企业上云的根基,也是“智IT”的集中体现。而FusionCloud 6.3正是基于“一云一湖一平台”的架构,为企业用户上云开辟了一条捷径。

“智IT”夯实三大基石,加速企业上云

接下来,就让我们抽丝剥茧,在华为开辟的这条企业云化捷径上一探究竟吧。所谓“一云”,是指融合云资源池,它通过集约化的建设,可以实现基础设施的统一交付、统一管理和统一服务。这是企业云化基础架构的核心支撑,如同地基。

华为基于软硬件协同的技术堆栈,提供了高性能的云服务能力,拥有最多IaaS云服务的私有云平台,提供了40+云服务。华为通过裸金属、GPU直通、SAP HANA云主机服务等多项技术创新,全面满足企业核心业务上云的关键诉求。值得一提的是,华为是当前业内唯一一家服务器、存储、虚拟化全面通过SAP认证的厂商,为企业级用户提供了高规格的SAP HANA云主机服务。华为为SAP HANA定制的解决方案曾多次打破业界的性能测试纪录。在CEBIT 2018上一亮相便引起广泛关注的华为SAP HANA TDI解决方案,基于华为OceanStor Dorado V3和OceanStor 5000F V5系列全闪存存储构建,使得SAP HANA数据库可以更平滑地融入现有数据中心架构,具有弹性、可靠、高效等特性,提供了多业务共享存储资源池,可支持SAP HANA TDI企业存储认证的200节点扩展能力,业界第一。

另外,基于华为Atlas异构计算平台,华为还可提供异构计算服务(GPU+CPU),单台服务器可支持512路视频处理,单节点视频处理能力提升32倍之多。在保障业务连续性方面,华为也是一把好手,可提供多类型租户级灾备,以及本地、同城、跨地域容灾保护。对于云的支持,华为公有云自然不在话下,另外还能提供统一API、统一服务、统一体验,实现业务跨云无缝部署和迁移。这“一云”是值得充分信赖的。

再看“一湖”,是指数据湖,华为通过汇聚各方数据,提供“采-存-算-管-用”全生命周期处理能力,帮助客户将数据资源转变为数据资产,并提供行业场景化大数据分析能力,支持大数据服务秒级发放,同时支持5种主流数据库(包括Oracle、SQL Server、MySQL、PostGreSQL、MPPDB)服务,并提供业界唯一的数据库安全服务,让数据库上云更加快捷和安全。

对于数字化企业来说,数据能力是一种最基本的能力。有些企业可能因为认知问题、技术能力不足或资金缺乏等原因,不能行之有效地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挖掘,这样就不能充分展现数据隐含的价值,可能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一湖”在企业云化的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也是一把“金铲子”。

最后再来说说“一平台”,是指应用使能平台,简单说就是PaaS。在基础设施层面,IaaS与PaaS之间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渗透、互为依托的。有了PaaS,用户上云可以更省力。

华为通过实现基础数据服务、通用中间件、行业中间件等的集成,让客户和行业ISV能够基于多类型中间件,快速实现新业务的创新;通过容器、虚拟机的混合编排,支持复杂业务自动化发放;通过云服务目录(CSC)整合第三方应用,实现ISV应用的服务化接入;快速适配场景化的业务诉求,为企业提供业务创新的生态环境。当前,华为的“一平台”支持着300+行业ISV,适配客户场景和现有应用,让新应用上云更简单。

FusionCloud 6.3适配企业应用的云化与创新,切实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帮助企业客户实现商业价值。华为FusionCloud总共发布了9类42个云服务,其中IaaS部分有6类28种,截至2018年3月,已服务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4300家客户,覆盖政府及公共事业、运营商、能源、金融、交通、制造、媒资、医疗、教育等多个行业。

有了“一云一湖一平台”的支撑,FusionCloud的架构更加清晰、完整,可以更好地面向企业IT的不同场景,提供完整高效、易于构建、开放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在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的环境中更加游刃有余。

“慧未来”落在实处,LibrA融入了多少“黑科技”

有时,人们对于智能的解读有些狭隘,将智能单纯地看成是产品的一项新功能。其实,智能是一种新的生产力。智能也是IT基础设施内嵌的一种能力。在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创新技术的推动下,IT基础设施不再仅仅是业务的支柱,而是成为创造业务价值的驱动力。

华为不仅着力打造以FusionCloud为代表的智能云平台,而且也在汇聚、挖掘、和分析多类型的数据,打造智能大数据业务底座,以FusionInsight为核心的智能数据解决方案就是其中的核心。在Forrester发布的《New Tech: Computer Vision Software For AI In China, Q1 2018》中,华为云FusionInsight大数据解决方案被Forrester列入中国AI计算机视觉可持续竞争力最强阵营。

在CEBIT 2018上,华为新一代企业级分布式数据仓库FusionInsight LibrA解决方案的推出引起了广泛关注。LibrA是华为FusionInsight大数据解决方案的重要组件之一,提供了PB级企业数据仓库的能力。

LibrA的特点可以用“四高一易”来概括,即高性能、高可靠、高扩展、高安全和易用。它采用MPP(大规模并行处理)和无共享架构,当数据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时,系统的高可扩展性保证了在线平滑扩容,业务不中断,允许通过x86服务器进行横向扩展,满足客户业务需求的同时降低了TCO(总体拥有成本)。

LibrA融入了许多“黑科技”,包括全并行计算、行列混存、向量化执行等技术,可实现万亿数据关联分析秒级响应,其全组件的高可靠性架构,确保实现整个集群无单点故障,具有企业级的可靠性。此外,LibrA还支持不引入额外组件即可对大数据平台中的数据进行实时全文检索。LibrA已经广泛应用于金融、运营商、政府及公共事业、能源等行业客户的企业数据仓库项目、经营分析系统等。

截至2018年6月,华为FusionInsight大数据解决方案已被全球55个国家的1200多个客户所采纳和部署,并且拥有300多家商业合作伙伴。华为设在全球多个地区的OpenLab,积极地支持华为与客户、合作伙伴在云计算以及大数据方面的联合创新。这些最新的联合创新成果已广泛用于金融、运营商、政府、能源、医疗、制造、交通等多个行业,成为企业云化和智慧化转型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在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时代,华为举起了EI(企业智能)的大旗,而EI的技术内核其实就是FusionInsight大数据分析平台。从大数据分析平台到企业智能服务,华为将“慧未来”落在了实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