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公務員眼中的農村:靚麗的校園,撐不起孩子的未來

前些年,我們提到農村小學,往往第一印象就是破舊的校舍,塵土飛揚的操場,石板拼成的桌椅,拿著微博薪水的編外教師……

一個公務員眼中的農村:靚麗的校園,撐不起孩子的未來

其實這種現象現在基本不存在了。一些不必要存在的鄉村小學,已經撤掉,依然保留的學校,都有各種建設技術標準,國家會拿出專門的資金,建教學樓、宿舍樓、操場,購置各種多媒體設備、教學儀器,還會給鄉村小學配備正式的教師,並給予在村裡教學的老師額外的補助。

作為一個經常去農村的公務員,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目前在農村,最好的房子,一定是村裡的學校。

一個公務員眼中的農村:靚麗的校園,撐不起孩子的未來

但是把學校建好了,把老師配齊了,是不是能給農村的孩子們,一個光明的未來?答案是:不能。

空心化的農村,老師在孩子的教育上,孤單的唱著“獨角戲”。如果你去過比較貧困的村子,你就會發現,農村的空心化程度,遠遠超過了你的想象。而孩子的教育是個系統工程,家庭角色的缺位,是無法彌補的。

而農村的孩子,往往父母都在外打工,家裡只有年邁的爺爺奶奶。這一輩的人,對孩子只能做到讓他遲報穿暖,至於心理健康,他們沒有這個概念。農村的孩子,心裡問題發生的幾率很高,有的飛揚跋扈,有的有溝通障礙,有的存在反社會人格,這都跟家庭角色的缺位,有很大關係。

一個公務員眼中的農村:靚麗的校園,撐不起孩子的未來

反智主義盛行的農村,孩子想讀書,是會被指責“不孝順”的。有一個觀點在農村非常盛行,那就是“讀書無用論”。關於讀書,農村人最喜歡講的段子,就是“老張家那小子,初中都沒畢業,現在在北京開奔馳,你就算讀了博士又怎麼樣,還不如早點去打工掙錢。”農村人嘛,他不會去看統計數字,也看不懂,這種屌絲逆襲的個例,就像一針興奮劑,打在他們的心臟裡。在這種氛圍裡,有很多天資聰穎的孩子,在學校讀著讀著,就輟學了,南下,找一家工廠,打工掙錢。

一個公務員眼中的農村:靚麗的校園,撐不起孩子的未來

我的一位在農村教書的朋友,班上有一個好苗子,好好讀下去,應該可以拼一下清北,保底也應該是廈大武大之流。但是他父母,受不住在深圳一月4000塊的誘惑,帶著初中畢業的孩子,南下打工去了。在走之前,我朋友多次跟孩子父母表示,高中的費用他們學校老師可以共同承擔,但是孩子父母的回覆是,那你們能每月給我們發4000塊麼?

還有一個事實,能夠印證這個結論:越是好的大學,城市學生的比例越高,學生的家庭條件越好;而野雞大學、衛校、技校、小工廠、小作坊,則大多數被農村的孩子佔據。這背後,難道僅僅是錢的問題?

一個公務員眼中的農村:靚麗的校園,撐不起孩子的未來

農村的校園已經足夠漂亮,但是農村孩子的未來依然渺茫。

政府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很大,很給力,但是觀念問題,不是錢能解決的。所以說,扶貧,投入金錢只能治標,扶志和扶智,才是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