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家拳《練拳隨感》五則,真正的心得交流,字字珠璣

(一)武術定位

這兩天照鏡子,赫然發現額頭上,不知何時也爬上了皺紋。果然是歲月如刀,刀刀催人老。

但如果這一生沒有練拳,更不敢想像自己會變成什麼樣。多年前,我就看到許多同齡人,一根根白髮竄出來,一臉臉滄桑。

習武是大丈夫事,與天時競爭,老天爺刀法快,我們的功夫增長也要快,儒家所謂“日新又新”,三省吾身的“傳而習”,當如此。

不必羨慕擂臺上的“萬人敵”,打贏了誰都是虛的,從來沒有天下第一,但絕對有真正的贏家。把道理想明白了,老實練去,每個人都是贏家。最起碼,身體健康,精神愉悅,是實實在在的。(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李存義說:“夫習拳藝者,對己者十之七八;對人者,僅十之二三耳。”與人刀兵相見,不管勝敗,都是災禍。有武力卻不使用武力,息滅爭鬥之心,夾著尾巴做人,才是高手風範。別人一挑唆就熱血沸騰,武術白練了。李存義說的十之二三,是指正常的同道切磋、演練。

從徐雷事件,可以反思武術的定位。其實這個定位,前輩大師已經說得極明確而妥貼。最佩服王薌齋先生說的:“拳道使命,要在修正人心,抒發情感,改造生理,發揮良能……若能完成其使命,則可謂之拳,否則是異端耳。”

可嘆的是,異端邪說最容易蠱惑人心,傳播快,受無知無識者所歡迎,正法門外卻往往草深三丈。

內家拳《練拳隨感》五則,真正的心得交流,字字珠璣

(二)師徒

投師如投胎,真是這樣。

看到父母跟看到其他人,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而師承的精神、心法,就是如父母一般的存在,能夠滋潤和成就肉身之外的那個“我”。

對從老師那裡聽到的拳理,有天然的親切,即使離師,再看到類似而無違的論說,心中亦會升起一股溫情與敬意。

聽老師說拳理,當時不理解,或理解錯了,沒關係,真用心的話,後來咣的一下就悟了,錯的自己也會糾正過來。

對於老師沒說過的,人家的拳論,再如何高談闊論,不自覺地便目光審慎,心中隱然一片高傲和冰冷。幾乎沒有人不覺得自己師父很厲害。

有人先後跟了許多老師,只對真正讓自己開竅的最重要的一位稱為恩師。是的,恩師有再造之恩。他推翻了你以前的思考判斷,他給你換了頭腦,換了眼光,從此你與以前判若兩人。不管有沒有得到真傳,在精神上一定受到薰陶。

《道士下山》說:春秋時代,背叛一詞是學術用語,得了老師的學術而不實踐,為“背”,用了老師的學術而向世人隱瞞學術來源,不表師承,為“叛”。

多年過來,由於懶惰,我經常背離了老師。叛而不背,好過我這樣的背而不叛。如果又背又叛,我都替老師難過。

如今各行業變質,武術亦然。真心誠意練功夫的少,借師門找人脈幹別的事的人挺多。所以老師一定要有光環,沒有光環也要給他造出光環。一些名家看似人丁興旺,電視、網絡、社會活動中很有風頭,其實學術凋零,後繼無人。

內家拳《練拳隨感》五則,真正的心得交流,字字珠璣

(三)氣血

老一輩大師,到新一代學人,接受了所謂科學的一些觀念後,或者為了迎合大眾的思維方式,有的人就刻意避免談“氣”。

什麼行氣,運氣,練氣,似乎不夠科學,古板、迂腐、玄虛,只怕世人聞此皆掉頭。

其實遠自《黃帝內經》、老子、莊子、孟子,關於“氣”的論述就已經很豐富了。 對氣的認識,就是一種哲學。幾千年來很習慣的東西,現在變得很陌生。

圍棋與武術好像是兩碼事,圍棋現在還在談氣,沒有人認為不妥,但武術一談氣,有人就覺得怪怪。

中醫現在還沒有滅絕,他們也談氣,同時也談血。中醫的氣血概念,與武術最接近。

內家拳有氣行百孔、行氣如九曲珠之說,是拳師們真實的身體感覺。

正如徐皓峰所說,任何手藝,都是積累神經反應的經驗,培養手感、體感,涉及到氣血。氣血不到,技術粗糙。氣血不調,妄談技法。(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有人說真正的內家拳大師也是中醫大師,我認為有道理。並不是懂拳還懂治病,而是懂拳,就懂得調理筋骨,培養氣血,這也叫非藥物自然療法,也正是中醫的一個大法。

(四)撐筋拔骨

每個人的骨架大小,二十歲之後,基本就定型了,很難改變。但是通過拳術練養,可以提升骨骼強度,使藏於骨腔中的髓質更為飽滿。

習武,還能改變骨頭之間的筋腱和韌帶,使其更長、更寬、更有柔彈力。常言“筋長一寸,壽延十年”,意思是說,筋的老化很慢的人,其人的整體衰老也很慢,通常比一般人慢了十年。我信。擁有柔軟的體態,就是生態。硬梆梆,是死態。

骨挺拔,筋撐滿,皮肉大松大軟,做出的拳勢就很圓,加上神意的內斂,就會有圓滿無虧的氣勢和美感。

練拳,就是孟子說的“勞其筋骨”,可堪大任。若是“勞其肌肉”,筋骨就退避三舍。所謂內勁,絕不使用肌肉纖維叢之力。肌肉力好用,符合生活習慣,但內家拳卻要讓你放棄。因為筋骨比肌肉更重要,養生和技擊的作用更大。

(五)身形似水流

不執著,是佛祖的說法。我認為也是各行各業取得成就的普世真理。

對於練功夫的人,就算是正確的拳理,也不能執著。所謂“一層功夫一層理”,就說明任何拳理都是相對的。到了某個時候,不打破這種執著就不會進步。

比如說,剛學拳時,很重視姿勢,強調要“中正”,身手的歪斜是忌諱。但如果總是這樣一板一眼,不敢稍有變化,則說明對“中正”的理解沒有深入。(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內家拳的拳勢,原本講究左顧右盼,俯仰自如,訓練出上半身的活性,身形變換巧妙。

《武人琴音》言:老話講“低頭貓腰,學藝不高”,唱戲確是如此,脖子、腰板萎靡,看著不精神,但在拳術上,能低頭貓腰,功夫才高。

據說孫祿堂在外形不動的情況下,可以隨意改變身體重心。所謂“得來萬法皆無用,身形應當似水流”,柔軟如水,就是萬法的歸宿。

如果真喜歡武術的話,建議大家站樁,練練樁功。這是現在很多人都驗證過的,比較認可的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用無極樁修正身法,混元樁進行換勁,然後三體式或者太極拳套路練勁,經過進一步練勁用勁,效果非常顯著。

內家拳《練拳隨感》五則,真正的心得交流,字字珠璣

內家拳《練拳隨感》五則,真正的心得交流,字字珠璣

內家拳《練拳隨感》五則,真正的心得交流,字字珠璣

內家拳《練拳隨感》五則,真正的心得交流,字字珠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