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0平方公里的納土納群島,南中國海西南門戶,咽喉要道!

納土納群島位於南海西南部支海-納土納海,屬於印度尼西亞廖內省管轄。群島由27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2100平方公里,最大島嶼大納土納島,面積1720平方公里。群島人口總量約9萬人,其中85%以上為馬來人,其餘為華人、爪窪人和蘇門答臘人,通用語言為馬來語。

2100平方公里的納土納群島,南中國海西南門戶,咽喉要道!

納土納群島位於北緯4度左右,靠近赤道,屬於熱帶雨林氣候。氣候高溫多雨,年平均溫度26℃,年均降雨量2000~3000毫米。該地氣候適合農作物生長,盛產椰子、可可、大米和玉米等。該海域還擁有大量的天然氣資源,資源儲量222萬億立方英尺(即6.3萬億立方米),其中可開採量46萬億立方英尺(即1.3萬億立方米),佔印尼的四分之一。

2100平方公里的納土納群島,南中國海西南門戶,咽喉要道!

納土納群島美景

納土納群島地理位置優越,納土納群島位於南中國海西南邊緣,主島距離馬六甲海峽600公里左右,距離新加坡約500公里,距離越南胡志明市800公里,距離我國曾母暗沙400公里,距離海南三亞約1600公里。納土納群島橫在南中國海和馬六甲海峽、巽他海峽之間,是通過這兩個要道進入南海的必經之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我們知道南中國海是世界最繁忙的航道之一,每年通過該海域巨輪達5~6萬艘,是東亞連接中東和歐洲的主要海上通道,東亞國家80%石油進口需要通過該海域。而納土納群島正處於通道要衝位置,堪稱南中國海的南大門。

2100平方公里的納土納群島,南中國海西南門戶,咽喉要道!

納土納群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納土納群島歷史

漢代時期,我國稱納土納群海域為“漲海”,稱“納土納群島”為“漲海崎頭”,稱“納土納島”為“極大崎頭”;自宋代時期,我國海上貿易發達,納土納群島已被作為中國與外國的海域分界,外國來的船隻,過了納土納群島或交趾洋,即進入中國海域。明朝時期,偉大航海家鄭和七次下西洋,納土納群島因其地理位置重要被作為第一驛站,建設大量營房和生活設施,這一時期該群島被稱為“萬生石塘嶼”。鄭和最後一次返航,考慮島該島嶼的重要性,船隊官員上奏朝廷,請示是否駐守“萬生石塘嶼”,宣宗皇帝得悉,當即賜字“萬生嶼,安不納”,即留守該島的人永遠不納賦稅。以曾沅芳為代表的一干船工,帶著皇帝手諭及各自家眷上島住了下來,為感謝皇恩,島民稱該島為“安不納島”。後來該島被荷蘭殖民者佔領通知,二戰時期曾落入日本手中,二戰後印度尼西亞聯邦成立,該群島歸印度尼西亞管轄。

2100平方公里的納土納群島,南中國海西南門戶,咽喉要道!

鄭和下西洋途徑該群島並建立驛站

需要說明的是中國並不對該群島擁有過主權,雖然我國明朝曾統治過該群島,該群島也居住著大量的華人。但是自清朝以來,我國並沒有對該群島行使過管轄權。2015年11月12日,我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說,印尼對中國的南沙群島沒有提出領土要求,納土納群島主權屬於印尼,中方也沒有表示異議。我國和印尼的爭端在於印尼在納土納群島專屬經濟區有5萬平方公里的區域疊加。

2100平方公里的納土納群島,南中國海西南門戶,咽喉要道!

中印尼專屬經濟區疊加示意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