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说北京外地车新规“懒政”:到底“懒”在哪里?

不出所料,史上最严的外地车进京新规终于来了!

都在说北京外地车新规“懒政”:到底“懒”在哪里?

2018年6月伊始,各大媒体密集推出“北京外地车引发的各类交通问题”的相关报道,开始对外放风。随后在6月15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发布《关于对部分载客汽车采取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从2019年11月1日起,外地牌照车进北京六环内和通州须办理“进京证”,每车每年最多可办12次,每次使用期限最长7天,全年最多可在京行驶84天。

一石激起千层浪,外地车新规出台引发各方热议,不少业界人士评价此举“懒政”。有不少朋友问我怎么看,在我看来新规即便到2019年11月真的开始实施,也难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与环境污染问题,且会出现新的问题和矛盾。

各方纷纷批新规“懒政”,却很少有媒体报道和分析人士阐述为何懒政。由于新规涉及人群广泛,我今天尽肯能用最简单的逻辑来说说这个政策到底“懒”在哪里?

第一“懒”:倒逼市场应对 违规租京牌业务将火爆

过去几年北京外地车政策不断收紧,从之前的半年办理一次,到现在每周办理一次进京证,再到2019年11月每年限制办理12次,限行区域也不断扩大。这几年随着新规的持续出台,违规“租京牌”业务兴起,并且已经形成规模,租京牌也从之前的每月租金500元,涨到了今天的1500元左右。

尽管“租金牌”不受法律保护,但随着外地车牌的进一步限制和摇号难度的增加,租牌的便利性逐步凸显出来,时至今日,租京牌人群到底有多少,恐怕是一个惊人的数据。

不难预测,如果2019年11月1日新规开始执行,那么首先会引爆的不是二手车交易市场,而是租京牌市场。按照我的分析来看,届时京牌每月的租金可高达2000---3000元。高昂的租金收益,会让大量在北京拥有多张牌照的人以租京牌获利(之前租金牌价格低的时候,很多人宁愿空置汽车,也不愿意违规出租京牌),换句话说本来每天在北京有大量的京牌汽车并不上路,未来他们中的很多车牌会为了利益而“上路”,最终新规不但没有缓解拥堵,反而会因激活大量闲置京牌而在某些时段加剧拥堵。

第二“懒”:缺乏对“弱势群体”的交通违规管理

我说过很多次,北京在不新增建设和拆迁成本的前提下,要想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首先要严格管理的不是开机动车的“强势群体”,而是不开车的“弱势群体”。

交通拥堵原因很多,第一大原因当然是因为车多,第二大原因是规划的不合理,第三大原因就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弱势群体存在,而非外地车。当然我这里并没有任何歧视意识,仅仅为了用最简单的话术把逻辑讲清楚。

闯红灯的行人、逆行的老年代步车、突然横穿马路的快递(送餐)小哥....由于不用上牌照,违法成本过低,导致这些个群体交通违规的比例远远大于机动车,从根本上加剧拥堵甚至成为很多路段拥堵的元凶。

所以我一直建议,我们北京市的相关交通管理部门,如果能对这个群体的交通违规进行严格执法,那么北京市的交通拥堵状况最少能下降10个百分点。

第三“懒”:没有考虑不同的“居民场景需求”

我们评价一个政策和规定是否懒政,衡量的标准就是一个字:是否一刀切!

举个例子,假如现在某高校给大一新生定校服,统一按照男生175、女生165尺码来做,那么这就是典型的懒政。很显然,北京市近几年的外地车管理新规,就是如此。

北京市这番一刀切的管理新规,也是没有综合的考量到“居民差异化的场景需求”。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市民张三一家在北京居住多年,工作、生活、小孩上学都在北京三环内,因为摇不到号被迫挂了河北的车牌,他们家的车在法律定性上属于外地车,但从实际用途来看却是“本地车”。未来新规实施后,他们家的生活将受到很大影响,甚至生活和工作节奏被打乱。我们可以试想一个场景:未来张三一家把车停在了六环外,要外出自驾旅游一次,先从三环打车到六环,然后再驾车出行。

新规中对区域限制也明确做了强化说明:外省、区、市核发号牌(含临时号牌)的载客汽车进入六环路(不含)以内道路和通州区全域范围道路(不含高速公路主路)行驶的,须办理进京通行证。这其实同样也是一刀切,会造成运力的紊乱。举个例子,同样是北京,北京不同区域的五环到六环区间,早晚高峰拥堵情况天壤之别,我经常在下午6点驱车从大兴到亦庄打球,导航显示一路绿色,而同一时间,在北五环到北六环的一些同行,还堵在后厂村回天通苑的途中,寸步难行。完全不同的两种拥堵区域,却采用了完全一样的交通规则,这好比姚明和潘长江穿了同样一件尺码的衣服一样,不合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