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平臺蛋糕難搶,補貼大戰還唱主角?

網約車平臺蛋糕難搶,補貼大戰還唱主角?

網約車平臺市場目測已飽和,3月21日,美團打車進入上海,並隨後宣佈三天內先後實現日訂單超15萬、25萬和30萬,拿到了30%的市場份額。

美團打車初上線的成績還算是亮眼,最直接的原因可能還是和美團極強的補貼力度有關。比如在美團打車註冊的前1萬名註冊司機,前三個月免抽成,司機在每日6~24點期間,在線滿10小時、接夠10單,可拿到600元的保底收入,超過600元后還將獲得200元額外獎勵;消費者端,新註冊用戶可用優惠券每單減14元......

以上運營打法非常具有美團的基因和風格,大量的補貼與優惠政策,同時也能讓數據上比較亮眼,提振投資人和外界對於公司的信心,畢竟有多方消息傳聞今年的美團點評要IPO。

但是,在這卻要給美團潑上一盆冷水。米小粒眾籌平臺認為,以上亮眼的成績只是看上去很美,基本上是糊弄投資人以及自己的高潮自嗨,更是沒有任何價值的一場極其低效的戰略,而且這個愚蠢戰略必將將自己送向死亡。

網約車平臺蛋糕難搶,補貼大戰還唱主角?

當然,滴滴作為近身肉搏過“補貼大戰”的老玩家,應對策略上也是極其愚蠢。不斷用短信策略轟炸用戶,以及跟進送券的打法,乏善可陳。

我們來複盤美團打車的戰略打法,再來分析一下邏輯。美團的補貼打出了“0元打車”的概念,它吸引的是什麼樣的人呢?毫無疑問是滴滴裡面最低端的客戶,搶到的只是薅羊毛的價格敏感性用戶。

我們再來分析那些價格敏感人群,這些人愛佔便宜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潮汐性”非常強。今天美團打折,他用美團;明天滴滴又降價,他又改去滴滴。等到美團和滴滴都不打折的時候。他們只會選擇市場規模更大的平臺來解決打車需求,如果滴滴相對來說規模大,他們中間應該會有2/3再回到滴滴。

也就是說美團現在拉到的人只有整個市場的1/3,繞了一圈最終這1/3中的2/3又會再回去,這樣算下來,未來市場份額充其量也只有整個市場的1/10。以上是第一個邏輯。

如果三年以後,美團不大幅度大範圍補貼了,因為投資人總是要企業盈利的,上市總沒有利潤或者哪怕虧損大幅度降低的期望是不行的。就像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打到最後也要收費或者強制給你看很久的廣告不可能免費無償了。

說到美團,就不得不提曾經與她廝殺到昏天黑地的另一個隕落的團購巨頭——拉手。曾經在百團大戰的時候,拉手、24券、糯米都走過大量補貼和優惠的戰略,其中拉手燒錢的大氣程度應該是業內有目共睹。可是很快,拉手在團購大戰中就倒下了,留下了一地雞毛。因為苦練內功的美團和大眾點評活了下來,因為不拼補貼,不拼廣告,拼的是紮紮實實的地推,選擇的是一條最難走的路。現如今的美團在打車領域的投入,也是巨大的。

自從去年11月正式實施的網約車新政,規定網約車需要與出租車服務有所區分,就只能走偏高端路線,價格自然需要上調。美團此番大打價格戰,網約車市場彷彿又回到2012年前後的野蠻競爭時代,美團當下卻難以招架各種刷單行為,還導致黑色產業鏈死灰復燃,顯然不是可持續發展之道。

網約車平臺蛋糕難搶,補貼大戰還唱主角?

曾經紅極一時的凡客誠品,創造了電商的奇蹟和神話,利用29元、59元、79元的低價策略,搶佔市場。2009年以前都還是一個小眾品牌,2010年隨著凡客體的火爆,超具性價比的產品,讓凡客誠品2010年的銷售收入從2009年的3億元飆升到12億元,增長300%。

2010年,VT賣了230萬件,僅上線當天,當天帶來的新用戶過萬。2011年最風光的時候,凡客估值達到30億美元,有1.3萬員工。但是2012年以後,長期低價策略讓企業銷售進入死衚衕,人員過度冗繁,產品質量下降,管理混亂,庫存近4億,加上此前連年虧損,財務報表相當難看,在赴美IPO尋求上市失敗,也成了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可見通過低價獲取的C類客戶,不僅帶不來利潤,更會給企業的發展帶來沉重打擊,薅羊毛永遠不會止步,可是羊毛總會有被薅完的一天。

為何只有大眾點評沒有被滅掉?新美大的高層曾經透露過,他們認為大眾點評是高端的,美團是低端的。所以他們要留一個高端的產品去吸引高端的人,這恰恰說明其實王興是有高端意識的。就像當年大眾汽車做奧迪一樣,不能因為他做了甲殼蟲就斷言其沒有機會再做奧迪、蘭博基尼、布加迪。

所以,米小粒眾籌平臺認為,這個網約車市場之於美團之於王興,都存在著想象空間,也期待美團能夠給沉寂已久的打車市場,帶來新的風貌,讓這個市場再次波瀾壯闊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