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交易員生平筆記:高位套牢者如何翻身,看懂改變你的命運

專注是堅持的源動力

約瑟夫.基爾施納在舉世聞名的著作《聰明人的聖經》裡講述了聰明人聰明的做法就是專注,他說:“如果你醒著,你就當清醒;如果你睡著,你就當酣睡。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情,就不應該再考慮其他事. 如果你的手在這裡,你的思想也應該同時在這裡。如果開始行動,就不要遲疑。”

專注的結果,他也告訴了我們:“當你在生命中生活,在死亡中死去,與你自身以及整個宇宙和諧一致的時候,就再沒有任何使你恐懼的東西了。”

這就是專注。專注是一種完全在當下的狀態,完全與你的事情融為一體的狀態,在做事的時候做事,不想別的。不對過去發生的事情感到自責和後悔,不對未來要發生的事情感到焦慮和恐懼。當 你在做事情的時候,你只擁有事情。莊子曾展示了這樣一種狀態:“萬物與物同生,天地與我合一”,這就是專注的最高境界。畫家畢加索在專注的時候,幾個月沒 脫過鞋子,結果爛在了腳上,這就是和事情在一起。我們從小就學習的《全神貫注》裡,羅丹在修改女神雕像的時候,居然全然忘記了友人。

當你專注於當下,專注於事情本身的時候,你會發現時間會停滯,不知不覺過了很久,這時候才發現你堅持了很久。專注就是忘記堅持。

專注的時候,內心也會非常的平靜,你忘記了要去堅持,就不必分配精力給“堅持”,不斷拿出精力來告訴自己要堅持。你忘記了目標,不需要拿出精力來提醒自己“我還有目標”。專注就像激光一樣,全世界,只有這一個。

於是哲人說,專注才能從容。當你專注的時候,你就可以從容的做事情。顯示的結果就是堅持。

專 注還是在定完計劃後放下你的目標。在面對巨大的任務和目標,人往往無從下手,也容易產生退縮和恐懼,感覺自己難以企及。首先,由於計劃過於宏偉、龐大,你 覺得要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做了充分的準備後才能開始執行,結果你一直在等待這樣一個合適的時機,而計劃也在等待中不了了之。其次,當執行中產生變化的時候,你也很容易產生挫敗感,當變化不利於大目標的時候,你更容易產生焦慮。

臨終交易員生平筆記:高位套牢者如何翻身,看懂改變你的命運


要在股票暫時遇到困境時或者別人不願買入時買入,要在股票風光得意或人們爭先搶購時賣出。

炒股如何進行波段操作

波段操作就是指投資股票的人有價位高時賣出股票,在低位時買入股票的投資方法。

波段炒作比找黑馬更為重要,在每一年的行情中都有主峰和主谷,峰頂是賣出的機會;波谷是買入的機會。 波段炒作很容易把握,這是對於大盤而言。很多個股具有一定的波段,我們對一些個股進行仔細研判,再去確定個股的價值區域,遠遠高離價值區域後,市場會出現回調的壓力,這時候再賣出;當股價進入價值低估區域後,再在低位買入,耐心持有,等待機會,這樣一般都會獲取較大收益。

選股技巧:比較適合波段操作的個股,在築底階段會有不自然的放量現象,量能的有效放大顯示出有主力資金在積極介入。因為,散戶資金不會在基本面利空和技術面走壞的雙重打擊下蜂擁建倉,所以,這時的放量說明了有部分恐慌盤正在不計成本出逃,而放量時股價保持不跌恰恰證明了有主流資金正在乘機建倉。因此,就可以推斷出該股在未來行情中極富有短線機會。

買入技巧:在波谷時買入。波谷是指股價在波動過程中所達到的最大跌幅區域的築底行情往往會自然形成某一中心區域,投資者可以選擇在大盤下跌、遠離其築底中心區的波谷位置買入。從技術上看,波谷一般在以下的位置出現:BOLL布林線的下軌線;趨勢通道的下軌支撐線;成交密集區的邊緣線; 投資者事先制定的止損位;箱底位置等等。

賣出技巧:波峰是指股價在波動過程中所達到的最大漲幅區域。從技術上看,波峰一般出現在以下位置:BOLL布林線的上軌線;趨勢通道的上軌趨勢線; 成交密集區的邊緣線;投資者事先制定的止盈位;箱頂位置。

持股技巧:根據波長而定。波長是指股價完成一輪完整的波段行情所需要的時間。股市中長線與短線孰優孰劣的爭論由來已久,其實片面的採用長線還是短線投資方式,都是一種建立在主觀意願上,與實際相脫鉤的投資方式。投資的長短應該以客觀事實為依據,當行情波長較長,就應該採用長線;當行情波長較短,就應該採用短線;要讓自己適應市場,而不能讓市場來適應自己。 整體來看,市場總是處於波段運行之中,投資者必須把握波段運行規律,充分利用上漲的相對頂點,抓住賣出的機會;充分利用基本面的轉機,在市場悲觀的時候買入,每年只需做幾次這樣的操作,就會獲取良好的效益。

在運用波段操作時必須要根據波段行情的運行特徵,制定和實施波段操作的方案和計劃,具體來說要把握好波段空間中六要素:波軸、波勢、波谷、波峰、波長、波幅。

波軸

波軸是指波段行情中多空相對平衡位置。波軸是波段操作的核心要素,以中軸線指標AXES為衡量標準,當股價位於中軸線AXES之下時,投資者可以予以關注,股價接近波段行情的波谷區域時可以擇機買入;當股價位於中軸線AXES之上時,投資者要保持觀望,在股價接近波段行情的波峰區域時擇機賣出。

波勢

波勢是指波段行情的整體運行趨勢和方向。多數情況下,波段行情的運行趨勢是保持一定斜率的向上或向下運行,絕對水平的波段行情比較少見。當股價水平運行而且波幅極小時,往往是行情即將突破的前兆,此時,除非有相當的把握,否則儘量保持靜觀其變為好。

波段操作中關鍵是要講究順勢而為,要根據波段行情的不同運行方向,包括不同的運行斜率,分別採用不同的波段操作方法,如:波段行情在向上運行時,投資者要在基本不丟失籌碼的前提下,進行波段操作;而在向下運行趨勢的波段行情中,投資者應該以做空的方式波段操作。

波谷與波峰

波谷是指股價在波動過程中所達到的最大跌幅區域。波峰是指股價在波動過程中所達到的最大漲幅區域。波谷與波峰屬於波段操作中的買賣進出區域,主要由以下一些條件組成:

1、箱體運動的箱型頂部和底部位置;

2、BOLL布林線的上軌線和下軌線;

3、趨勢通道的上軌趨勢線和下軌支撐線;

4、成交密集區的邊緣線;

5、投資者事先制定的止贏位或止損位;

6、股價以軸線之間的平均偏離值的位置;

波長

波長是指股價完成一輪完整的波段行情所需要的時間。股市中長線與短線孰優孰劣的爭論由來已久,其實片面的採用長線還是短線投資方式,都是一種建立在主觀意願上,與實際相脫鉤的投資方式。投資週期的長短應該以客觀事實為依據,惟市場趨勢馬首是瞻,當市場趨勢波動週期長,就應該採用長線;當市場趨勢波動週期短,就應該採用短線;投資者要讓自己適應市場,而不能讓市場來適應自己。

波幅

波幅是指股價在振動過程中偏離平衡位置的最大距離。由於交易成本因素的制約,波段操作必須要有一定的獲利空間才可以進行,如果股價的上下波動幅度過小,投資者就不宜採用波段操作。雖然,近年來印花稅和佣金都有所下降,絕大多數投資者的一次完整交易費用不會超過1%,但考慮實際操作中的正常誤差,股價的波幅必須達到3%~5%以上時,才是波段操作的最佳環境。

投資者在制定波段操作計劃時必須重點考慮這些要素,具體而言,投資者需要做到以下方面:

1、依據波軸決定投資取向。

2、依據波勢決定具體操作方式。

3、依據波谷與波峰決定買賣時機。

4、依據波幅決定介入程度

5、依據波長決定操作週期


高位套牢者如何翻身

(一)高位套牢者如何翻身高位套牢者快速翻身第一步:適時止盈止損

炒股追求完美,還不如不幹呢。始終持有獲利的股票,不如擇機了結。獲利的股票,如果一直持有,而不及時了結的話,會將既得利潤再次消耗掉,因此不可以只做長線死多頭。

獲利的股票,就像滿堂的金玉,永遠守是守不住的。長期相守,只能滋生富貴的驕橫心態,因而必然導致操作失敗而自取禍患。功成身退,獲利及時了結,就是天大的炒股之道。

在現實生活世界中,很多人凡事都要求做得個十全十美,盡善盡美。找對象,希望對象既有錢,又漂亮,又溫柔,又有文化等等;找工作,既要工資高,工作環境舒適,又要求工作輕鬆、體面,結果經常失望。凡懷有這種心理的人,進人股市後,通常也會追求完美,既想抄到最低點,又想賣到最高點;縱然持有領漲股,又想把每個波段都做足。在操作中,又往往謹小慎微,處心積慮,害怕犯一點錯誤,但事實上這種心態,只能導致投資者不斷犯錯誤,一次次地懊悔,一次次地失去賺錢的機會。

這類投資者,往往事先會按照自己企求完美的心情,為投資設計一個計劃和目標,如一定到賺 100% 的利潤再賣出,一定要漲到 50 元再賣出等等。但在現場操作時,又會受到盤面變化和現場氣氛的感染和左右,例如突然又會發現另外一隻股票漲的更快,更有投資價值等等,因此在完美心態的左右下,又開始分析利弊,左右搖擺,猶豫不決,不知買哪一種股票更加“完美”。當他終於做出了決定.另一隻股票可能已經見頂了,而賣出的股票又開始猛漲。如果他迷途知返,或就抓回原來的股票還來得及,但他這時又在“完美”的心態驅使下,認為既然賣出的股票,為什麼還要買回呢?所謂“好馬不吃回頭草”,結果坐失良機。等他眼見賣出的股票昇天後,他才開始懊悔,而這時,原來的股票卻又下跌了。

這類投資者在買賣股票的時機上,也會因追求完美而坐失良機。“留點錢給別人賺”,這種話是很多投資者掛在嘴上的口頭撣,是炒股之道的真知灼見。然而,真正能做到的投資者又是何其少也!有的投資者手裡的股票可能已經翻了一番。但還在等翻第二番,還信誓旦旦地說,我一定要把股票賣在頂部上影線的杆頂。這種企求完美的做法當然很難實現,結果坐失良機,一錯再錯,本來完美的事,越做越不完美,最後鑄成大錯。

理論上說,普通投資者是無法在股價的最低值和最高值成交的。因為最低值也好,最高值也好,都是莊家和機構投資者的最後殺手鐧,是強弩之末,是他們自己計劃中的最後驛站,即使普通股民有預見,也很難在最高價和最低價出現的一瞬問,使自己的操作能夠成交。

很多投資者懷著這樣一種企求完美的心態:我在更高的價位都沒有賣出,難道還要我在更低的價位賣出嗎?我一定要比這個價更高再賣出,結果股價掉頭向下,跌去 10%,投資者又說,一定要等它反彈了再賣!假如股市真的有所反彈,他們立刻又會認為股價下跌只不過是個回檔,股價將會創新高,結果股價再掉頭向下,跌去 15%,20%……這些投資者以企求完美的心態,一遍遍地如法炮製,結果股價大跌,悔之晚矣。

企求完美,只能導致更大的失誤。然而,如果判斷失誤怎麼辦?例如,賣出後股價又創出新高,買入後股價又創新低。這也是正常的,因為股市從來就沒有完美,沒有完全符合人意志的事。出現這種情況,有些投資者,仍在追求完美,我賣都賣了,難道還讓我以更高的價買入嗎?或者,我買都買了,難道還讓我以更低的價賣出嗎?須知,此時正確的理念仍是:拋棄一切迫求完美的想法,迅速糾正錯誤,立刻進行相反方向的操作,加價買人創新高的股票等更高點賣出;或貼價沽出創新低的股票,等待更低點補回。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股市沒有絕對完美的事,能夠糾正錯誤就是相對的完美。


(二)高位套牢者快速翻身第二步:善數不用籌策-不跟毫利計較

股市中善於買賣的,不一定非要用什麼價位買賣;善於計算的,不必跟毫利計較。善於清倉的不一定非要怎麼操作也可以完成。善於建倉的,也不必非在某價位上,就可牢牢地建倉。

所以,掌握炒股之道的人善於救己,所以不會被股市拋棄;善於及時清倉和建倉,所以股票不會被套牢。這就叫買賣時的明智。

所以,這種不計較毫利的明智,是值得大家學習的;如果不明智地計較毫利,就是別人的反面借鑑。這些人自以為聰明,可以多賺一點點,其實是大糊塗。這的確是個精要深奧的道理。

股市投資者在委託買賣時,總想著買進便宜一點,哪怕一分兩分也好;賣出時高一點,哪怕一分兩分也好。這樣看起來可以使自已多贏利一點,但計較一兩個喊價單位,往往會喪失很多買進賣出的機會。

投資者總是喜歡在委託中以“進價”的方式操作,即委託買入價格低於現時最低賣出價;委託賣出價高於現時最高買入價格。這種操作方式,如是如願以償,當然是好事,但很多投資者都有這樣的經歷:為了買低一點點,而沒有成交,結果股價迅速拉昇;為賣出高一點點,沒有成交,結果股價迅速下跌。這都是因計較一點點差價,而喪失了買賣機會的原因。

投資者在操作過程中,會因為計較一點點毫利,而出現心理方面的變化。行情是瞬息萬變的,如投資者在委託買入時,委託價格比現時最低賣出低一點,但行情有可能逐級盤高,這時投資者可能會想,再等一等,股價會下來的,但越等股價越高,投資者畏高而不敢追漲,很可能喪失了一隻追進漲升股票的機會。與此相反的情況,投資者在委託賣出時,委託價格比現時最高買入高一點,但行情有可能逐步走低,這時投資者會想,等一等,股價或許會反彈的,可股價卻越走越低,投資者越不捨得賣出,結果喪失了出逃機會,也可能被套。

因此,投資者在買賣之前,首先一定要樹立買賣的理念:這隻股票我是否一定要買到!或,這個股票我是否一定要賣出。如果這種信念樹立後,投資者就不必計較一點得失,因為這一點毫利與你所判斷的趨勢相比,實在是九牛一毛。如果堅決買進,就可以敲進,即買入委託一個高於現時最低賣出的價位;如果堅決賣出,就可以委託一個低於現時最高買入的價格。這樣很快就會成交了。投資者計較一兩個喊價,通常是買賣信念不堅決造成的,如認為可買可不買,可賣可不賣,就會造成這樣的結果。

成交後,即使股價又跌下了自己的買入成交價,或股價漲過了自己的賣出成交價,也不能後侮。因為這不是自己買入價高了一點,或賣出價低了一點造成的。你的目的已經達到,剩下只是判斷自已的決策是否符合趨勢、而不是斤斤計較一點點的得失。

股票投資要逢高賣出,逢低買入,這是眾人皆知的常識。每一個投資者都希望這樣。

但股諺也有一句“最高不賣、最低不買”,就不是人人能懂的了。這句話是股民在多年的股市實戰中總結出來的。所謂“吃利吃八分”,“把魚頭魚尾留給別人”,就體現這樣的道理。這是炒股高手的至理名言,但大多數投資者總想計較一點點差價,結果錯失良機。

炒股高手並不是真的不想買到最低價,賣到最高價,而是最低價、最高價都難以把握。炒股高手即是如此,更何況新入市的投資者。因此,買賣股票切忌計較一點毫利,而喪失了寶貴的機會。

股市裡常有這樣的現象,越是老股民越能感到股市的風險性,行情的變化無常;而越是新股民越是不怕,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越是新股民越是喜歡計較一點得失,而老股民常能做到適時了結,儘管失去了一點毫利,但成交迅速,獲得了安全,迴避了風險。

因此,那種自以為肯定可以多得一點毫利的投資者,將面臨更大的風險,投資者不應因小失大,得不償失。在決策後,應果斷地不計小利而完成操作,才是明智之舉。


(三)高位套牢者快速翻身第三步:正視自身的缺點,避免被深套,必須掌握的五大股市必備常識——效應

1、錨定效應

也稱沉錨效應,指的是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作為一種心理現象,沉錨效應普遍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印象和先入為主是其在社會生活中的表現形式。

因為第一印象接受的是事物的外在的形態或者單方面的信息,因此具有表面性和片面性。比如我們看到的連續上漲的股票,一直在漲,看著心理就癢癢,連續漲了好多天,因為過去一直漲,所以相信他還會漲。一衝動就進去了,誰知道剛進去就回調了,這時候仍然會受過去連續上漲思維的影響,他會漲起來的。就一直拿著一直拿到被深套。這就是我們總是停留在過去的思維中不再往前看,這樣就會缺少了對未來的收益和風險的評估。應拋棄過去第一時間對股票的看法,正確的分析和認識股票未來的走勢。

2、對比效應

股民為什麼喜歡買低價股呢?對比效應是主要的心理因素。不同的股票之間,比價格高低,低的好像自己就“賺”便宜了。機構、莊家非常善於運用對比效應,從而達到迷惑散戶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股民為什麼愛在新股上市當日買股,應該說股民明知風險很大,但是此一現象卻仍然火爆。其心理效應正是對比效應。對比在哪裡:股價上漲幅度的對比,一般個人也就一日上漲10%,但新可漲100%以上,且在一、二個小時,甚至20多分鐘就可辦到。這種對比效果顯著,是火坑也要往裡跳了。

3、近期效應

股民總是對離我們發生在當下比較熱的事件感興趣。由於前期虧了錢,現在個股上漲,怕,不買;漲第二天,猶豫;漲第三天,漲第四天,接連的上漲且都是發生在最近,這時近期效應發揮作用了,股民毅然決然地買入,豈不知股價已經較高了,結果表明一買就套。

由於近期效應,股民傾向於頻繁換股,看到連續幾天都上漲的股票,就換股,常常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後悔莫及。

4、因果效應

凡事必有因有果,由因推果,由果追因。在股市,跌了要問原因,漲了要問原因,這恰好為很多媒體提供了就業機會,並提供了哄騙、引誘廣大股民的機會。股市是一個隨機系統,它的上漲下跌是受其自身運轉規律決定的,當然重大政治經濟事件對其會有影響,但改變不了股市的運行趨勢。但它的隨機漲跌,的的確確激活了股民的因果效應,反而很多時候著眼於細節,搞得暈頭轉向,少了應有的堅持。

5、類似效應

“守株待兔”的故事,就是一則非常生動的類似效應說明。由於股市隨機波動的屬性,其K線就會表現出相當強的類似效應;股市因為上次K線形態買入而賺了錢,就會在心理上形成類似效應;相反,因某種K線姿態而虧了錢,也會形成強烈的類似效應。俗話說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就是相當形象的說明。

由於股民缺乏專業的炒股技術分析能力,分不清一模一樣的K 線形態在不同趨勢中已經“此一時已非彼一時”,結果上次賺錢,這次卻虧錢;上次虧錢,這次不買卻踏空行情,左右扇耳光。長時間來看,則是股民虧錢的主要心理效應。

股 市有多複雜,投資者就有多少種不同的應對方法。而要在這樣一個時時刻刻演繹著殘酷搏殺的江湖裡生存,一個人必須至少有一種絕招。如果你擁有三頭六臂,那當 然很好。最怕的是那種看似什麼都會,什麼都能應付,但實際上哪一方面都是“半桶水”的人,索羅斯曾有一句忠告:“市場是愚蠢的,你也用不著太聰明。你不用 什麼都懂,但你必須在某一方面懂得比別人多。”索羅斯的助手曾經這樣的評價:不是因為索羅斯擁有想賭敢賭的能力,而是因為他並不真正地把市場視為賭場,而 是把它視為經濟狀況,如果他認為形勢很好,他就會去投資。這比擲骰子並且希望兩粒骰子都是么點(一對么)要複雜得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在變幻莫測的股市中走得平坦一點,就不能打無準備之仗。掌握證券、財務等相關的專業知識,多方面瞭解有關信息,不隨大流,並且在某一方面真正學有所長,懂得比別人多,只有這樣,才能為你帶來股市投資的好運氣。成功並不全憑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