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经济学原理理解房地产投资的作用

19大报告中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为了解这句话的内涵,我还特意查了一些典故。后来,在《辞海》中找到关于“炒”的解释。所谓“炒”就是“把东西放在锅里翻拨使热”,这里的关键词是“翻拨”,这是人们熟悉的生活术语,用于对于各种食材、药材的烹饪与调理。后来这个概念被广泛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如炒股、炒期货、炒外汇等;现在把炒这个概念放在房地产行业中,可以表述为:运用各种传播工具反复宣传对象,使其不仅具有使用价值,同时增加心理价值。

如何利用经济学原理理解房地产投资的作用

一、房地产的本质是商品不是福利

欲弄清“房子是用来住的”本质,首先要弄懂“炒”这个字的含义。我们现在回到“房子是用来住的”这个话题中来。欲弄清“房子是用来住的”真谛,首先要了解房屋市场化改革到底对不对?当然,大家肯定表示认可,因为房屋市场化改革使价格机制产生作用,当然是历史的进步。我国自从1998年实现房屋市场化的改革,表层原因在于计划分房造成许多问题,难以为继;根本原因在于国家认识到房地产本质是商品而非福利。在计划经济时代,房子是单位分的,一没产权,二不能交易,更不用说商品房上市交易了。同时,那时候住房紧张,房屋质量差,分一套房非常难,排队的时间非常长,并且还要与别人共用厕所、厨房,大清早上厕所都得排队,对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更不用说为了得到房子各种非市场化内幕交易。而房屋市场化的今天,我们可以不断改善自己的住房条件,周边交通、服务以及辅助基础设施。这些都是房屋市场化改革的益处。

如何利用经济学原理理解房地产投资的作用

二、价格机制可以避免无谓损失

简单来说,房屋市场化改革可以使价格机制发挥作用,而价格机制可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需求与偏好是可以排序的,但是人与人之间的需求与偏好无法比拟。既然人与人之间的效用无法比拟,那么用什么机制进行协调呢?答案只能是价格机制。因为只有价格机制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向需要该产品或服务的人发射稀缺性信号,使人们根据稀缺性信号来安排生产,同时价格机制可以指导产品的分配。价格机制所决定的分配机制是最重要的,因为该机制能够增加社会财富。

比方说你要造房子,你就得想办法盖让别人心甘情愿买的房子,把房子推销出去。要把房子推销出去就得向别人提供他们愿意付费的服务,你就得想方设法生产高质量的房子,提供非常具体、多样化的服务。比如,对于一个房屋的楼层、位置、周边设施、朝向、地段、医疗、交通、治安等都要考虑进去,而这样一个过程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相关产业面临与盖房子同样的思路,他们也有竭尽全力提供别人认可的服务,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这样才能获得收益。大家这么做的核心贡献在于,社会总财富增加了,并且是用的最有效的方式,尽可能地避免无谓损失。正如亚当斯密所言,自身的“利己”动机客观上起到“利他”的效果,就间接为整个社会创造新的财富。

如何利用经济学原理理解房地产投资的作用

三、房产投资与投机并没有明确界限

这是我们深刻理解“房子是用来住的”必须了解的第一点,其次我们必须理解:房子是用来住的,可以是现在住,也可以是以后住,你现在买不起房子可以租。这样的话,投机性炒房就不可或缺,因为投机性炒房是能够有效提供供给与市场流动性,我们得为投机性炒房正名。

首先,投机性买房是能够促进供给的。在现实生活中,投资与投机并没有明显的区别,两者都可以为促进供给起到正作用。四年前,我从大学公寓搬到了出租房。这件事情普通人觉得太平常了,但是作为一个经济学人不免会感慨市场力量的伟大。为什么我想找出租房就能找得到?难道这个房子一直在等着我?肯定不是的,是投资和投机活动,使每个人获得服务的稳定预期得以加强。投资与投机活动客观上在即使很多人不愿意承担未来房价风险、即使有资金也不愿意买房的前提之下,承担了潜在的投资风险,增加了住房出租市场的供给,实乃大功一件。

其次,投机买房可以帮助市场平稳房价,拉平不同时间节点的供需。投机客把房子卖给今天有需求的人,就解决今天的住房需求,当决定把房子几年后出售的话,就可以解决当下房子“供过于求”的现状,变相帮助国家“去库存”,这样就可以同时满足当下以及未来的变现需求。所以,房地产市场的投资与投机活动虽“一字之差”,而并非“天壤之别”。

如何利用经济学原理理解房地产投资的作用

综上,我们了解,房子的终极价值在于住,但这包括现在住与将来住。投机者的炒房行为可以优化不同时间段的供需,降低住房供给的波动性。对于房屋交易的限制越少,其流动性就会越好,房屋的流动性强,只会增加社会的总体财富。只有这样,你才能深刻理解房地产投资的本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