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有條妙計,讓你的“小丁”不再溼漉漉!

今天給您說上一個病症,只有男人知道,女子往往體會不得。這就是惱人的

陰囊潮溼。

老祖宗有條妙計,讓你的“小丁”不再溼漉漉!

這毛病哪裡來的?

其實,這個現象在中醫男科學裡面,被稱作“陰汗”。它最早出現於《武威漢代醫簡》。《諸病源候論》、《雜病源流犀燭》以及《醫學準繩六要》,都對它有所記載。總地來說,用中醫理論的視角看,此病的因由有兩個。

第一個,就是溼熱下注所傷。就是說,由於平時吃了太多辛辣、燒烤、醇酒、厚味,或者外感溼熱滯留不去,或者肝鬱化熱,熱與脾溼互結,於是下注外陰,導致腠理疏洩功能失常,這就導致了陰囊潮溼。對此,《張氏醫通》說得好:“陰間有汗,屬下焦溼熱”

第二個,就是腎陽不足。由於腎陽不足,導致腎氣不能運化水液,同時氣虛不能固攝津液,陰津失統,這才導致陰囊潮溼。總而言之,一個肝,一個腎,基本構成了陰囊潮溼的源頭。對此,《太平聖惠方》說得好

:“虛勞損腎,腎氣不足,故陰冷汗液自洩”。

老祖宗有條妙計,讓你的“小丁”不再溼漉漉!

準備中藥吳茱萸15克,水煎煮沸,去掉渣滓,浸洗陰囊即可。最好先用熱氣來燻,待溫度適宜之後再外洗。每天1到2次。

列位看官,這個辦法,絕非本訂閱號胡亂捏造的。它化自《肘後備急方》。《肘後備急方》,迄今有1600多年的歷史了,為我國東晉時期出現的一本方劑著作,編撰者為葛洪。這部方書是作者廣集可供急救醫療、實用有效的單驗方及簡要灸法彙編而成,在中醫學歷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現在,咱們來說說吳茱萸這味藥。

老祖宗有條妙計,讓你的“小丁”不再溼漉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