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紹軍:十餘年堅守托起群眾致富夢

周绍军:十余年坚守托起群众致富梦

十餘年堅守托起群眾致富夢

——記全國人大代表、石阡縣大屯村黨支部書記周紹軍

走進石阡縣龍塘鎮大屯村,漫山茶園,滿目蒼翠,錯落有致的小洋房掩映山間,構成一幅優美的田園風景畫。

與十多年前相比,這裡發生了巨大變化:昔日的荒山荒坡變成美麗茶園,村民們也因為種茶走上了致富路。而大屯村發生的這些變化與一個人密不可分,這個人就是該村黨支部書記周紹軍。

周绍军:十余年坚守托起群众致富梦

周紹軍是土生土長的大屯村人,很早就外出打工,當上了老闆。常年走南闖北的他回到村裡,看到鄉親們還靠著種一畝水稻收一籮米過日子,心裡很不是滋味。

其實大屯村有著平緩的山坡和肥沃的土地,早在很多年前就有外地的專家說,這裡是種植茶葉的“寶地”。看著村民們守著“寶地”卻過著苦日子,周紹軍經過一番思想鬥爭,決定回鄉帶領村民們發展茶產業。

2003年,周紹軍當選為村主任,上任那天,他堅定地對老支書說:“不搞好茶葉我就不當這個村主任!”

周绍军:十余年坚守托起群众致富梦

當時大屯村有一片600畝的老茶園,因長期無人管護,雜草叢生,接近荒蕪。根據多年的管理工作經驗,周紹軍認為,必須抓出一個樣板,才能帶領更多人參與種茶。於是,他帶著幾名村幹部鋤草、剪枝、施肥,讓老茶園煥發新生機,吸引了一些村民加入到種茶隊伍中來。

2005年,恰逢小村並大村,大屯村同接壤的神仙廟等村合併為一個大村,土地面積擴大了7倍,這為以後大屯村發展壯大茶產業打下了基礎。兩年後,石阡縣委、縣政府把大屯等7個村及龍井鄉2個村規劃成萬畝茶園。擔任大村村委會主任的周紹軍在同小村黨支部書記開會時說:“把能種茶的地方都種上茶!”

這句話讓村民們憂心忡忡:種茶不種糧食,那今後吃啥?為消除村民顧慮,周紹軍把村幹部分成幾個工作組,一家一戶地作動員,並發動黨員帶頭種茶。這家5畝、那家3畝……幾年時間,大屯等7個村投入人力8萬人次,將零星不足千畝的茶園發展成萬畝茶園,爭取項目建成產業硬化路136公里,龍塘省級現代高效生態苔茶示範園區蓬勃興起。

2010年,撤大村分小村後,周紹軍擔任大屯村黨支部書記,該村1530畝茶園成為苔茶示範園區的核心區。為了提高茶農收入,周紹軍聽取群眾意見引進浙江隆泰茶葉生產公司管茶製茶。不曾想,這個決定給村裡的茶產業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由於企業管理不當,導致茶園損毀,2014年至2015年間沒有采得一枚芽茶,企業被迫停產,群眾也從種茶轉向“罵茶”。

周绍军:十余年坚守托起群众致富梦

面對群眾的罵聲,有人建議周紹軍“二殺廣”,被他一口否定:“當支書,必須對茶園負責,對群眾負責,我要讓茶園復活!”他以家產作抵押向信用社貸款260萬元,建起了大屯兆豊專業合作社,並籌集資金建成石阡縣龍塘鎮大屯村集體經濟專業合作社,讓村裡的貧困戶和其他茶農以茶園入股的方式,加入到合作社共同經營,他還親自到省茶科所尋求技術支持。

2016年,茶園 “復活”了,園內建成茶葉育種基地20餘個、翠芽毛峰加工生產線1條,合作社成為全縣唯一進入貴州特色產業研究院的茶葉專業合作社。年產茶青50噸,生產名優茶3噸、大宗茶20噸,人均種茶增收2000元。今年脫貧攻堅秋季攻勢啟動後,周紹軍搶抓時機,積極組織200餘戶茶農,加強茶園秋季管護,加大秋茶加工,目前已加工秋茶30餘噸。

對於今後的發展,周紹軍已有了新的想法:繼續擴大種茶麵積,讓土地“變綠生金”;提升品質,打響品牌,讓市場青睞石阡苔茶;探索實施產業持續、群眾增收的集體經濟“52111”分配模式,讓群眾享受更多發展紅利。

14年漫長路,周紹軍以不折的毅力和堅定的決心,帶領大屯村的父老鄉親種茶致富,迎來美好生活。相信在未來,他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

精彩推薦

昌旭書記要求,向脫貧摘帽出列發起最後衝刺

昌旭書記說,這項工作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思 南:專家座談話產業 春風行動啟征程

印 江:“雙線四精準”促駐村幹部履職

周绍军:十余年坚守托起群众致富梦
周绍军:十余年坚守托起群众致富梦

活力 效率 溫馨

傳播黨的聲音 講好黨的故事

關注百姓生活 服務黨員群眾

長按指紋 > 識別圖中二維碼 > 關注“銅仁組工”

周绍军:十余年坚守托起群众致富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