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翔短篇文集《海子的启迪》(散文)我的追梦历程

点击上方关注,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彭翔短篇文集《海子的启迪》(散文)我的追梦历程

我第一次对人生抱有理想并且坚持到现在的,是十三岁的时候希望成为一名作家。当时无意的戏言,却深深地影响着我的生活,使我走着艰难的心路,直至今日。

记得十三岁读初二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题作《贡献》,只是已记不清具体的内容。也从初二开始,不停地往杂志社寄信,结果要么杳无音信,要么收到红字改正的退稿。从此,数学第一名或满分,物理年级前五名或广西区奥林匹克奖,都抵不过完成一篇烂文章的乐趣。

十五岁上高中之后,文学梦想越发强烈,甚至不走常规。当时虽然明确会选择理科班,但是仍然希望更远的将来能够选择武汉大学的文学专业。我又是一个不愿循规蹈矩的人,因为不愿像其他人一样,在考试的时候一成不变地写着议论文,所以偶尔会写诗歌。语文老师因此特别强调,应试作文虽然不限制诗歌,但是不要写诗,我却不屑一顾。

高二开始,我的理类科目全部崩溃,过去最突出的数学和物理也没有幸免,只剩下语文和英语仍然保持良好。一个朋友偶尔催促我尽快转去文科班,我总是回答不想去,然后继续写着我几乎看不懂的理科习题。那个时候,我开始频繁地写冰心风格的短诗,朱自清风格的短文和川端康成风格的微小型小说。我写的第一篇小说,只有两三百字,题作《朋友》,便是用川端康成朦胧和细腻的风格,描述朋友间的离别。因为高一的时候已经读完鲁迅全集,所以在应试议论文上受到一些影响。到了高二的时候,语文老师便特别强调,考试写议论文不要用鲁迅的风格,而我依旧置若罔闻。不知道我的事情如何传到了文科班,于是整个年级里传开这样的消息:理科重点班有一个写小说的男生。遗憾的是,一场严重的感冒使我在之后的一年时间里越来越艰难:夜不能寐;食不下咽;每当月末考试就会发烧,只好在考场外靠着朋友的肩膀睡觉,等待考试开始。

高三的时候我更是无法无天起来。我毫不避讳地在每一个任课老师的课堂里写诗歌、散文和小说,从早上到晚上,从下课到上课,从语数英课,到理化生课。虽然英语老师说我的英语已经达到重点大学,但是那仍然抵不过写作的乐趣。高考前,我拥有人生第二个理想,那就是像三毛一样一边旅行一边书写人们的悲欢,像海子一样书写着农场的美好生活,过着农场简单平静的生活。有一个朋友说,我的散文有朱自清的风格。有一个朋友说,我的诗歌有海子的风格。有一个同学说,我的小说有钱钟书的风格。而我,其实已经成为像海子一样纯粹的浪漫主义者。

高考结束之后,我把厚厚的手稿寄给一个同年级的网友,便结束了校园生活。离开学校之后,我决定继续写作,并以此作为我生活的重要部分,因为无法割舍我的理想。我起笔写第一部长篇小说,灵感来自一个朋友的信,信的开头便是“蓦然回首中”。这是我至今为止最看重的作品,因为它表达着我至今对人生的迷惘和对朋友的不舍,是我许多次熬夜到凌晨书写而得,并且陪伴我走过三年的艰辛和悲欢,也是我为了寻找属于自己的风格而将诗歌、散文和意识流小说融为一体的结果。

对我至今影响始终深刻的有鲁迅、朱自清、海子、三毛、川端康成等前辈,《复活》《红与黑》《牛虻》《简爱》《汤姆叔叔的小屋》《雾都孤儿》等欧美著作。我时而希望像鲁迅一样犀利地看待世俗,时而希望像海子一样追寻浪漫的农场生活,时而希望像三毛一样真挚豁达地对待他人,时而希望像朱自清一样温和地处世,时而希望感受着川端康成笔下朦胧和细腻的艺术人生,时而希望通过欧美的超现实主义和意识流看清世界和自我。我于是发现了自己性情杂糅,这些性情就像洪水在我的内心泛滥,瞬息万变,甚至使我迷失自我。

我还记得高中毕业不久,我曾对一个同学说,即使再花费十年时间都得不到认可,我也不会放弃文学。如今,已经多年过去,我依旧不断被拒绝,一无所获,甚至迷失了过去天真简单的自我(我大概仍然是天真简单的),唯一不变的,或者说是变本加厉的,便是寻找“海子”,寻找诗意浪漫的恬淡生活,寻找生存的意义和死亡的意义。

2016、12、24

欢迎继续关注,并留言和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