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将以愚之)老子是在推行荒谬的愚民政策吗

点击上方关注,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道德经》(将以愚之)老子是在推行荒谬的愚民政策吗

《道德经》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主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古代善于奉行大道的人,不是教导人民智巧、伪诈,而是教导人民淳厚、朴实。人民之所以不好管理,是因为他们智巧、伪诈的心机太多。靠智巧、伪诈来治理国家,那是国家的祸患。不用智巧、伪诈来治理国家,那是国家的福气。懂得了这一反一正两种治国方式的差别,就是明白了治国的差别。总是处于明白法则的状态,就叫做最高的德性。最高德性深不可测,远不可及,与万物一起回归于真朴,这样才能完全顺应自然规律。

老子这是在为统治阶级推行愚民政策吗?

古代的执政者对人民群众实行“愚民政策”,虽然与老子的这番言论与思想有关,但是也只能是执政者在理解上的偏差,误解了老子的思想。

因为从老子的本意来说,他绝对不会为了迎合执政者的需要,而提出一套迫害百姓的愚民思想。他是“愿人们与我同愚,泯除世上一切阶级,做到物我兼我的大平等,这样自然可以减少人间的许多纷争”。

也有人认为,老子的这套愚民思想后来被法家吸取,成为日渐荒谬的愚民政策,而且一脉相传下去,以至于形成以阿Q精神的国民性。

对此,我们怎样看待?一生推崇百姓独立、自主、自由的老子,真的会在自己的晚期提出这样的思想吗?

对老子的这番言论和思想,著名学者陈鼓应进行了深入的评价。他说:“老子生于乱世,感于乱世的根源莫过于人们攻心斗智、竞相伪饰,因此呼吁人们摒弃世俗价值的纷争,而回归纯真。老子针对当时的弊端,而做出这种愤世的言论。”

这个评价是极为中肯的。老子希望人们不要被智巧、争夺搞得意乱神迷,不要泯灭原始的质朴。

其实,老子在这里提出的“愚”,不是愚昧无知的意思,而是质朴、自然的意思。而我们不也是希望能够回归质朴和自然吗?

欢迎继续关注,并留言和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