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河和鈴木一拍兩散 或成中國合資品牌最失敗案例

昌河鈴木也可謂是一代神車了,在上世紀中國大街小巷中,它的身影不會比現在的五菱宏光少,它和大發都可以說是中國微面的鼻祖車型,可惜,鈴木錯失發展機遇,開拓的大好市場被自己慢慢玩廢,將市場一步一步拱手相讓,北汽昌河6月15日發佈公告稱,原江西昌河鈴木汽車公司日方股東已將所持有的全部股權,轉讓給江西昌河汽車公司,5月30日,原合資企業已完成股權與公司名稱的工商登記變更。至此,昌河鈴木正式退出中國汽車市場。鈴木汽車在官網上稱,從昌河鈴木撤出是因為該合資企業多年來銷量一直無法達到預定的目標。

昌河和鈴木一拍兩散 或成中國合資品牌最失敗案例

而根據中汽協的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昌河鈴木僅售出5301年汽車。昌河鈴木成立於1995年,在江西景德鎮的工廠具有年產10萬輛整車的生產能力,主要生產北斗星系列、浪迪、福瑞達等車型。目前,鈴木在中國的合資公司還剩下長安鈴木,但凡昌河鈴木能在5年前好好調整產品結構,積極引入新產品,也許就不會有五菱宏光這樣神車出現了,但是就是這樣一個踩著中國汽車復甦腳步車企,如今徹底歇菜了,面對每況日下市場,再被北汽收購後認為背靠大樹好乘涼,毫無進取之心,鈴木的狡詐和昌河懶惰導致了今天昌河鈴木悲慘結局。

昌河和鈴木一拍兩散 或成中國合資品牌最失敗案例

分析昌河鈴木的的終結原因可以看昌河的也可以看鈴木的,可以自2013年北汽收購昌河後來看,在北汽累計投資約130億元后希望昌河鈴木產銷整車可達100萬輛、實現全產業鏈1000億元的營業收入,進入“百萬千億”企業級別,同時重組後繼續希望鈴木能導入新車型,深化雙方合作,北汽為昌河規劃的願景是從自主入手構建好兩大產品體系,產品涵蓋從B級車到微車,從轎車到SUV、MPV全系列產品譜系,但事實是到雙方一拍兩散至今昌河鈴木的未來發展依然沒有達成戰略一致,期間,曾有消息傳出,鈴木會為昌河鈴木導入一款全新車型,但始終不見落地,而北汽方面也沒有能力提升產品,因為北汽合資的威旺也是一攤子爛帳,也沒有精準的產品,企業缺少了創新,一味的等、靠、要,既被合資方看不起也必然被市場淘汰。

昌河和鈴木一拍兩散 或成中國合資品牌最失敗案例

而鈴木自身也是問題一堆,靠小型車起家的鈴木,在中國車市剛剛進入復甦的時候得到了大量市場份額,不管是和長安合資還是和昌河合資都有非常不錯的產品,但鈴木受自身產品所侷限,只能在低端車型上有部分優勢,在國內,人們一提到鈴木,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奧拓、是雨燕、是昌河鈴木北斗星...全都是一些廉價微車。當中國車市進入換代升級後,鈴木的根本沒有把握住市場節奏和脈搏,新產品上線非常遲鈍,鈴木在國內也好,在國際市場也好,基本沒有一款能撐門面的車,以至於在日系內部,鈴木基本處於鄙視鏈末端。

昌河和鈴木一拍兩散 或成中國合資品牌最失敗案例

同樣鈴木在國內另外一家合資企業,長安鈴木未來之路也非常不明朗,和在華合資其他品牌相比,鈴木的市場敏銳度低、產品研發不給力,產品宣傳呆滯,面對國內SUV車型發展的良好契機,鈴木推出新車的速度明顯落後,在中國市場表現的更為明顯,在其他廠商都已開始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新車時,鈴木中國以每年僅一款車的速度來忽悠自己和合作夥伴,鈴木雖為日本第四大汽車製造商,但這幾年已明顯體力不支,難以跟上整體汽車行業的前進步伐。鈴木和昌河的合作可以成為中國合資品牌最為失敗的案例,【廣州標緻、南汽菲亞特退市較早】原來規劃的是市場換技術,最後市場被鈴木也沒有拿了,昌河技術也沒有得到,是屬於典型的兩敗俱傷的合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