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對西方帝國的第一次戰爭

怛羅斯戰役的起因,據中國史書記載,是西域藩國石國「無番臣禮」。唐安西節度使高仙芝領兵征討,石國請求投降,高仙芝允諾和好;但是不久高仙芝即違背承諾,攻佔並血洗石國城池,掠走男丁,屠殺老人、婦女和兒童,搶奪財物,並俘虜石國國王並獻於闕下斬首。僥倖逃脫的石國王子向阿拔斯王朝求救。高仙芝得到消息後,決定採取先發制人之策,主動進攻大食。

唐朝對西方帝國的第一次戰爭

高仙芝影視資料

鑑於當時唐帝國在西域的影響,有許多葛邏祿及拔汗那國的軍卒參加大唐的軍隊,組成的大唐聯軍有三萬多人(另有說法為七萬多人),其中唐兵佔三分之二。高仙芝率領大唐聯軍長途奔襲,深入七百餘里,最後在怛羅斯與大食軍隊遭遇。怛羅斯的所在地還未完全確定,但應在吉爾吉斯與哈薩克的邊境,接近哈薩克的塔拉茲(曾稱江布爾)的地區。在開元三年(715年)和開元五年(717年),阿拉伯帝國倭馬亞王朝對唐代所屬的安西四鎮的入侵戰爭均遭到失敗之後,阿拉伯帝國仍舊執著地向中亞進行擴張。

唐朝對西方帝國的第一次戰爭

750年,阿拉伯帝國發生革命,阿拔斯王朝建立,繼續執行東擴的計劃。在此情況下,唐王朝經營西域的四鎮都知兵馬使高仙芝以石國(昭武九姓之一,阿拉伯帝國的附屬國)無蕃臣禮節為由,發動了對石國的戰爭,藉機打擊阿拔斯王朝在中亞的勢力,戰爭由此爆發。

唐朝對西方帝國的第一次戰爭

資料圖片

儘管怛羅斯戰役戰敗,唐王朝的整體實力,以及在西域的影響力並未受到動搖;戰後,唐王朝仍在中亞繼續擴張;753年,封常清攻佔大勃律菩薩勞城,而於755年達到了西域經略的鼎盛;從長安安遠門西行至唐境西陲是1.2萬里,隴右作為東西交流的咽喉要地,成為唐朝最為富庶的地方。756年,參與怛羅斯戰役的拔汗那與阿拔斯王朝仍派兵助唐鎮壓安史之亂。拔汗那位於蔥嶺以西最靠東邊的七河地區小國,是唐朝在中亞「事唐最謹」的藩屬。雷納·格魯塞指出如果在天寶後期沒有發生內亂和革命的話,唐朝在此戰所遭受到的災難是有可能會得到恢復的。然而隨後爆發的內戰(安史之亂

)卻使唐朝永遠的失去了這個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