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仙昆嵛山

昆嵛山,又名姑余山、盔甲山,横亘山东半岛文登、牟平、乳山三县交界处。主峰泰礴顶,海拔922.8米,位于文登境内。昆嵛山,绵延逶迤三百多里,为胶东半岛挺起了一道厚实的脊梁。

寻仙昆嵛山

昆嵛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公元1167年,道教“全真派”在此创立,发展成为中国道教发展史上可与天师道相比肩的两大教派之一。

昆嵛山,如同一位智者,以她独有的魅力和浓重的道教色彩,成为胶东人心中的名山。胶东地区千百年来的政治、社会、文化的演变,融合着流传于村野农家的众多神话传说,如同流云轻雾,在昆嵛山广袤的胸怀间穿梭弥漫,为昆嵛山增添了几分神秘、几分历史的厚重。

寻仙昆嵛山

昆嵛山 三瓣石

昆嵛山古为“尧命羲仲宾日处”,素有“海上仙山之祖”之称。相传东汉时,有位麻姓小官家有一女,出生三日便能咿呀说话,一个多月后就随父母一起学读诗文,到了七、八岁时便能撒米成珠。一年,帝王要修筑城墙,麻女因看不惯帝王对役工的残暴,设计救助役工,而遭到时任监工的麻官手下官兵的追杀,绝境中被东巡的王母娘娘所救。受王母点化,麻姑在昆嵛山修炼得道,于三月初三采摘仙桃升空去为王母娘娘祝寿。麻姑成仙、献寿的美好传说在民间流传开来。山因麻姑又得名“姑余山”。

寻仙昆嵛山

昆嵛山 麻姑庙

有关昆嵛山的神话,在众多道家著作、历史丛书及昆嵛山石刻碑记中多有记载。战国著名道家列御寇在其《列子·汤问篇》中描述昆嵛山时指出:“其上台观皆金玉,禽兽皆纯缟,珠 (王+干)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圣仙之种。”

寻仙昆嵛山

昆嵛山 王母娘娘洗脚盆

昆嵛山巍峨壮美、名震华宇,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据元代于钦所著地理志《齐乘》记载:“南岱东沂之外,沂(沂水)之蒙山,密(诸诚)之九仙,即墨之大小劳(崂),宁海之姑余(昆嵛山),般阳(淄川)之长白,皆三齐之高大名山也,余不得并列。”

北魏大史学家崔鸿在《十六国春秋》里称昆嵛山为“海上诸山之祖”,由此,历代便有了“海上仙山属蓬莱,蓬莱之祖是昆嵛”之说。

寻仙昆嵛山

古碑刻

经过历代道家不断地神化渲染,昆嵛山一时成为名闻华夏的“仙山圣地”,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秦始皇、汉武帝等封建帝王,相继来到昆嵛山区,拜神求仙,寻找长生不死之药,从而又为昆嵛山蒙上了一层更加神秘的色彩。(THEN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