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咪蒙交智商稅,值嗎?

給咪蒙交智商稅,值嗎?

“我原以為這和開直播一樣,談點經驗,外帶講幾段相聲,沒想到這麼難啊。”

2017的下半年,也是知識付費人設崩塌事故期。8月,羅永浩宣佈停更“創業課“,上面那句話,是媒體從羅永浩的停更信中讀出的心聲;9月,Papi醬也退出了分答社區;年底相繼上線的“郭德綱首檔音頻脫口秀”、“咪蒙職場提升課”,反響普遍不高,甚至有用戶要求退錢。

今年是知識付費發展起來的第二年,到底是用戶變挑剔了,還是知識越來越水了?

大V知識課程為何會成為一個坑?

“人設”,是近兩年經濟公司、明星和粉絲一起打造出來的。自互聯網內容創業興起,為了讓自己在繁雜的信息中更具辨識度,打造屬於自己的“人設”,也成為了許多內容創業者的共識。

給咪蒙交智商稅,值嗎?

咪蒙課程被指套路

10月底,一篇名為《羅振宇的騙局》的文章傳遍網絡,直指知識付費忽悠用戶,不販賣實質內容。隨後,和菜頭又發了一篇文章《羅振宇騙得還遠遠不夠》,表示不贊同羅振宇的“知識服務商“定位,在他看來,更為精準的形容是”知識中間商“。實際上,成為中間商,確實是大多數內容創業者江郎才盡或者自我侷限的對策之一,只是像羅振宇這樣走出來的太稀少。

到了後期,由於產能的乏力,出現了一部分重複的內容。“因為這東西跟新聞不一樣,吃完還有新的。這種真的是知識的積累,到了後期,我們就只能像新聞一樣,圍繞著不斷在變化的股票大盤來說。”除了回到資訊類內容上,舟子實在想不出點子的時候,也會去推薦一些財經類的書給用戶,在這點上,他和羅振宇殊途同歸地成為了知識“中間商“。

咪蒙的課程下面,有評論稱,“咪蒙講的是事實,和對我們有幫助是兩回事“、”我現在月薪15K左右,交了45元的智商稅,是不是就能月薪五萬了?“這也說明,部分用戶對於付費知識的需求,其實是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像羅振宇、Papi醬、咪蒙,他們有持續生產內容的能力,但這並不等同於生產知識的能力。

給咪蒙交智商稅,值嗎?

用戶質疑咪蒙課程實用性

互聯網時代,共享成為常態。但並非所有內容都具備轉化成付費產品的資格。米果文化課程總監黃執中認為,“讓用戶付費的過程,是讓用戶pay attention的過程。”許多內容生產者之所以成為一個大坑,正因為他們無法解決內容的持續生產和質量,同時對於用戶運營有限,導致用戶認為物無所值。

知識付費為何爛成盜版書攤?

易觀發佈的《2017中國知識付費行業發展白皮書》指出,“頭部內容引領的多元內容群峰效應正在凸顯”。 “跟著龔琳娜學唱歌”、“這才是你想要的性”,還有在今年“123知識狂歡節”上銷量領先的《郭論:郭德綱首檔音頻脫口秀》,都是以興趣為主導的內容。

早先用戶以“焦慮感”為主導的消費心理,已經逐漸變成了“興趣消費”。大家聽文言文朗誦、聽明星讀書,聽郭德綱講相聲,更多為了精神愉悅。但是,同樣是講人際職場關係處理,為什麼蔡康永的《好好說話》會被認為“溫馨“、”充滿智慧和啟發“,而咪蒙的《職場提升課》卻會被質疑其實用性呢?

盈利與內容生產不平衡、平臺與生產者的分成不科學仍然是內容創業者的痛點。根據企鵝智酷的自媒體趨勢報告,超過90%的人把廣告作為當前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只有9.5%的人看好知識付費的營利模式。

高道是一名投資人,偶爾會在平臺上給用戶講一些職場雞湯。他認為,如果不把這件事當成主業來做,是很難做下來的。“

做一整期精力和時間耗費都很大,這時,平臺如果還要分走一半甚至大部分的利潤,其實對生產者並不公平。“於是,基於按次收費,一些生產者會把一個知識分成好幾期來講,用戶聽完有種上當的感覺。

“現在市場上的知識付費產品,就跟盜版書攤上的《XXX十招讓你走向成功》一樣,氾濫、同質且劣質。“胡明曾經是知識付費的早期用戶,也是新媒體工作者,他認為,早期市場剛剛興起的時候,許多內容生產者確實在卯足了勁地取悅消費者。但隨著平臺需要更多人和內容的入駐,尤其是頭部的內容生產者,已經有了鬆懈的心態,打著內容運營的旗號來糊弄觀眾。

“用戶也許需要運營,但知識是無法運營的。正是因為互聯網的運營概念深入人心,為了湊數,才有了那麼多的搬運工、剪刀手。“胡明說道。 而這些搬運工,恰恰是知識付費市場中最無用的。

提升智商還是繳納智商稅?

小鵝通做的是針對知識付費技術類服務商,在聯合創始人小餅看來,知識付費在近兩年內其實發生了三次概念上的轉變——

“第一個階段是知識從“共享經濟變成了按需經濟”,在大量的信息流的干擾下,大家會需要對內容進行二次篩選,而最好的篩選的形式就是付費;第二個階段是粗放發展時期,大量非專業選手進場搶佔市場紅利,內容質量良莠不齊,內容同質性強,在這個階段會出現大量的聲音質疑知識付費的可持續性;那麼第三個階段就是大洗牌了,越來越多專業選手會帶著系統性的專業知識進場。“

對於用戶來說,最初為知識付費,確實是對創作者人設的認可,但其消費意願還是內容。然而,消費過後卻發現,付費並沒有給他們帶來實際提升,反而更像是被人設裹挾的消費關係。

而所謂知識付費的“智商稅”,說白了,交錢了,便是希望有人能解決問題。對於Papi醬來說,專長是生產娛樂化產品,強行為用戶進行生活經驗解答,難免讓用戶感覺不值。除外,也有人也替Papi醬算過,對於這位拍賣廣告都能賣出2200萬的大V來說,她在分答社區的收益,連貼片廣告的零頭都不到。相信這也是她不到兩個月,就果斷迴歸視頻業務的主要原因之一。

去年被稱為“知識付費元年”,幾乎每個月都會有新的內容付費的產品或者功能上線,過度追捧讓知識付費變成一種被催熟的狀態。當內容生產者尋求知識快速變現成時,持續保持有品質的內容生產,成了一個巨大的門檻。平臺對於內容變現過度索取,同時缺乏系統的運營經驗。而與此同時,付費用戶成長的速度過快,這與平臺和內容生產者成長嚴重不成比例。於是,用戶本來想靠著知識課程的學習,提高自己的智商,但沒想到,卻成了繳納智商稅的韭菜。

《一代宗師》裡八卦掌掌門宮羽田說,人活這一世,能耐還在其次,都是時勢使然,有的成了面子,有的成了裡子。這句話用來形容這一輪知識大V們或許再也合適不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