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雲安縵的日與夜,與朗格一同感受守護傳統與開拓創新的洪流

漫步在明清古宅與現代建築之間的步道上,四周被香樟樹林包圍,內心漸漸變得安寧祥和,讓人暫時忘了世間的紛擾,靜靜地感受此處瀰漫於空氣中的雅緻與祥和。

養雲安縵的日與夜,與朗格一同感受守護傳統與開拓創新的洪流

不論是客廳、浴室、或者任一個建築空間,你都可以感受到光線、色彩以及線條結構交融之下所帶給人的舒適感受。

養雲安縵的日與夜,與朗格一同感受守護傳統與開拓創新的洪流

在現代建築大師Kerry Hill 的操刀之下,水、木、石與竹在視線之中相互呼應,傳統歷史文化與現代設計糅合出令人幸福而平靜的生活空間。

養雲安縵的日與夜,與朗格一同感受守護傳統與開拓創新的洪流

這裡是坐落於上海馬橋鎮的養雲安縵,在正式對外開幕之前,朗格帶我們走進這裡,摒除喧囂,用心領會靜雅內斂卻又令人震撼的美。

養雲安縵的日與夜,與朗格一同感受守護傳統與開拓創新的洪流

沉澱而不喧譁,高雅而不豔麗,能夠喚起內心共鳴的美感,不僅是養雲安縵酒店給人的特別感受,更是朗格腕錶從骨子裡散發出來的氣質。

這次,朗格在養雲安縵為我們帶來了數款最新腕錶,用典雅的深藍色表達著朗格對於時間與製表的詮釋。

養雲安縵的日與夜,與朗格一同感受守護傳統與開拓創新的洪流

藍色錶盤的LANGE 1 DAYMATIC與LANGE 1

靜下來好好看看這幾款腕錶,不論是Lange 1、Lange 1 Dayatic、Saxonia 還是 Saxonia Automatic,它們的每個細節都值得你慢慢的欣賞品味。

養雲安縵的日與夜,與朗格一同感受守護傳統與開拓創新的洪流

藍色錶盤的LANGE 1 DAYMATIC

養雲安縵的日與夜,與朗格一同感受守護傳統與開拓創新的洪流

藍色錶盤的SAXONIA

還有另外一款全球限量20枚的 1815 Rattrapante Perpetual Calendar Handwerkskunst , 一款具備追針計時和萬年曆的大複雜腕錶,光是這兩個大複雜功能的結合,就足以挑起愛表之人內心的激動與想要探究的慾望。

養雲安縵的日與夜,與朗格一同感受守護傳統與開拓創新的洪流

但這款腕錶更難得或者說更極致的地方,複雜功能之外結合了琺琅、雕刻,還有手工“Tremblage” 雕紋的藝術美感。

養雲安縵的日與夜,與朗格一同感受守護傳統與開拓創新的洪流

特別是“Tremblage”雕紋工藝,是需要製表師門手握工具在機芯夾板上,一刀一刀的抖動雕刻,並且得盡力保持每一次落刀抖動的力道平均,才能達到完美的效果。經過數萬次的動作之後,金屬平面會出現有如雪花或者磨砂般異常美妙的紋路。

養雲安縵的日與夜,與朗格一同感受守護傳統與開拓創新的洪流

我在朗格鑑賞家學院課程中也自己操作過這個過程,這是個既需要經驗更需要耐心,而且技巧要求十分高的工藝,毫不誇張的說真的非常的困難又費工費時!

說到朗格的特色,很多人會提到四分之三夾板、黃金套筒、鵝頸微調、二次組裝,還有細膩的打磨工藝;但我覺得,在這些精緻細節的背後,那股想要守護傳統價值的執著、那份致力於維護並開拓古今交融的創新價值的心意,才是朗格最獨一無二、最打動我的特質。

這恰巧也是我看到的養雲安縵和朗格極為相似的地方。

養雲安縵的發起人、楠書房的締造者—馬達東先生,花了15年的時間,將原本在江西撫州的數十座明清古宅與香樟樹林,幻化成安縵集團上海第一家、中國第四家高級度假村,讓原本差點消失在時代變遷當中的傳統,以一個嶄新的姿態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養雲安縵的日與夜,與朗格一同感受守護傳統與開拓創新的洪流

江西撫州也就是歷史上的臨川,過去被稱為才子之鄉,是湯顯祖、王安石的家鄉,也是馬達東先生的老家。2002年,廖坊水庫即將要開始修建,撫州周邊村落中的明清古宅,以及數千棵樟樹將會隨著水庫的完工而湮沒在水底。於是,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要將這數十座明清古宅和眾多的樟樹遷移至他處保存和重現。

養雲安縵的日與夜,與朗格一同感受守護傳統與開拓創新的洪流

經過多年的爭取和溝通之後,撫州的這些古宅和樟樹,終於有了新的落腳之處。但從江西撫州到上海閔行馬橋鎮之間700公里的距離,才是另一個挑戰的開始。

養雲安縵的日與夜,與朗格一同感受守護傳統與開拓創新的洪流

要搬運這些高松壯碩的老樟樹並不容易,巨大的體積讓運送的過程十分繁瑣,在運送過程當中,需要經過眾多在路途上挑戰高度、寬度的障礙物,比如收費站建築等等,他們甚至要拆掉這些障礙物,在運送完成之後再將這些建築結構回覆原狀;另外當樹木從土壤裡被挖起之後,長途運送和環境改變對於樹木存活率的影響也是一個問題。

養雲安縵的日與夜,與朗格一同感受守護傳統與開拓創新的洪流

包括撫州土壤的保存、運送的過程的保暖、移植後的養護等等,馬達東先生的團隊盡力的做好了每一個細節,終於讓搬遷到現址的數千棵樟樹存活率達到了50%以上。

養雲安縵的日與夜,與朗格一同感受守護傳統與開拓創新的洪流

隨後,古宅的恢復重建更是一個繁瑣的過程,他比重新造一幢樓要難上許多。

養雲安縵的日與夜,與朗格一同感受守護傳統與開拓創新的洪流

首先要一張張照片拍下這些古宅原本的每一處樣貌,再小心翼翼拆解這些歷經數百年、由榫卯結構建築建成的古宅,並記錄每一磚每一瓦的位置與順序,這樣才能在重建時保持古宅原來的樣貌。

養雲安縵的日與夜,與朗格一同感受守護傳統與開拓創新的洪流

接下來將每一塊磚瓦、木雕、石雕、匾額的每一個部件進行仔細的修繕、清理和復原後,再將它們一磚一瓦的重新建造,和樟樹們一起在這裡重現撫州的傳統風貌。

養雲安縵的日與夜,與朗格一同感受守護傳統與開拓創新的洪流

最後,經過現代建築設計大師Kerry Hill的設計引領,將極簡舒適的生活空間,融入於這些明清古宅當中,使養雲安縵成為了兼容傳統與現代,一個令人留戀嚮往的寧靜空間。

養雲安縵的日與夜,與朗格一同感受守護傳統與開拓創新的洪流

從原本要被水庫所淹沒到如今的養雲安縵,馬達東先生花了15年重現家鄉的文化傳統。而朗格腕錶的復興者,朗格的第四代傳人瓦爾特·朗格(Walter Lange)先生,則花了超過40年的時間,重新將朗格推回高級製表的行列。

他們皆以一己之力,對抗時代的洪流,與命運對峙。那是極少數人才具備的執著與堅持。

養雲安縵的日與夜,與朗格一同感受守護傳統與開拓創新的洪流

1945年的5月8號早上,格拉蘇蒂響起了轟炸警報,朗格的生產重地就在這次轟炸當中被,朗格大部分的生產機具皆毀於此次的轟炸中。

養雲安縵的日與夜,與朗格一同感受守護傳統與開拓創新的洪流

戰爭的危難和廠房的毀壞並不足以阻擋瓦爾特•朗格先生和他們家族對於製表的熱愛與堅持。戰後,瓦爾特•朗格先生在格拉蘇蒂鎮的製表學校向阿爾弗雷德·海威格(Alfred Helwig)繼續學習製表,而他的父親魯道夫(Rudolf)與他的叔叔奧拓(Otto)和格哈德(Gerhard)三人共同經營錶廠,不斷的努力工作,並且試圖重建生產設施。他們正在研發著28型機芯,並準備投入量產。

養雲安縵的日與夜,與朗格一同感受守護傳統與開拓創新的洪流

可沒想到,1948年的4月,公司被當時的東德政府充公,父親和叔叔們從此無法再踏足錶廠,而當時年輕的瓦爾特•朗格先生被要求加入政府工會,但他斷然拒絕,於是被命令離開錶廠前往山區採鈾礦,迫不得已,瓦爾特•朗格先生決定流亡,在1948年11月,逃離了家鄉。

他來到了普福爾茨海姆(Pforzheim),但非常擔心他的父親,因為他知道他們家族公司被充公,會對他的父親帶來很大的打擊。即便他的父親後來也來到普福爾茨海姆與他一起生活,但不到一年便與世長辭。失去了父親、失去了第三代傳人、失去了家族的事業,讓瓦爾特•朗格先生全家人都非常傷心,但瓦爾特•朗格先生並沒有放棄關於家族所傳承的鐘表事業與精神。

養雲安縵的日與夜,與朗格一同感受守護傳統與開拓創新的洪流

1989年,瓦爾特•朗格先生已經超過65歲,早已退休。然而在當年11月柏林圍牆倒下之後,瓦爾特•朗格先生決定要抓住這個機會,為他自己、為他的父親、為他的家族,重振祖業。1990年的12月7日,是瓦爾特•朗格先生一生當中最重要的日子,也是眾多朗格表迷們應該記得的日子,在這一天,朗格製表公司重新註冊成立。

接下來,年過65的瓦爾特•朗格先生用無法估量的毅力和熱情,不斷地推動這一切,在他的好友——君特 •布呂萊恩(Günter Blümlein)先生的協助之下,從無到有,一步步的往重建品牌和腕錶過往的輝煌而邁進。

養雲安縵的日與夜,與朗格一同感受守護傳統與開拓創新的洪流

3年多後,1994年10月24日,重建後的朗格第一次舉辦了發佈會,向全世界發佈了第一批覆廠後的四款高級腕錶:Lange 1,Arkade,Soxonia和Tourbillon “ Pour Le Mérite”。由此正式宣告朗格的迴歸,重返高級精密製表的領域。

養雲安縵的日與夜,與朗格一同感受守護傳統與開拓創新的洪流

而這個時候,瓦爾特•朗格先生已經70歲了,距離他離開格拉蘇蒂,已經過了46年。近半個世紀的執著和努力,終於讓家族的傳統精神與家鄉的製表工藝,浴火重生,展現於世人的面前。

正因為瓦爾特•朗格先生和馬達東先生那股守護傳統的執著,才有了今日朗格和養雲安縵。

養雲安縵的日與夜,與朗格一同感受守護傳統與開拓創新的洪流

那天,養雲安縵的夜晚,撫州百年明清古宅牌樓的牆面上,投射著朗格的傳統制表,還有朗格發源地德累斯頓森帕歌劇院的雪景。那一刻,我用心感受到了朗格和養雲安縵,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將傳統精神與現代價值,完美的銜接在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