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兵馬俑的中國人去世了,外媒報道鋪天蓋地,我們悄然不知……

拯救兵馬俑的中國人去世了,外媒報道鋪天蓋地,我們悄然不知……

5月16日,趙康民去世了。

在diss楊超越,pick王菊的全民熱潮中,趙康民去世的消息就像是一粒小石子投入了湖中,並沒有引起多少波紋。

跟名滿天下的兵馬俑相比,趙康民這個發現、鑑定兵馬俑的第一人名聲確實不大。但是,國際社會卻給了趙康民應有的關注,《紐約時報》、BBC等國際知名媒體都參與了報道。

01

趙康民的故事得從1974年說起。

1974年3月下旬,在秦始皇陵往西1500米的臨潼西楊村,一群村民為了抗旱,準備打口井。結果到了四五米深的時候,挖出了八個殘破的陶俑,還發現了磚鋪地面、銅弩機、銅箭頭這些東西。

打井是為了抗旱的,但是挖出來了一些奇怪的瓦片,這讓村民覺得很不吉利。他們給它們起名“瓦盆爺”,對著“瓦盆爺”燒香叩拜,祈求瓦盆爺爺的保護。在一番祈求之後,村民們把找到的東西瓜分了。磚塊被當成家裡蓋房的備料,陶俑頭上帶個草帽,就是趕麻雀的最好材料,還有人把金屬的部分賣給了收破爛的……

在長達28天的時間裡,沒有人意識到他們挖到的是世界第八大奇蹟。

直到4月25日,趙康民接到公社的電話:“老趙,你快來,西楊村打井打出好多瓦人,頭比真人還大,還有銅箭頭、秦磚。”

趙康民聽到這個消息,似乎是預感到有大傢伙出土,激動到起飛。他騎著自行車,一路飛奔到西楊村。在觀察了一番之後,趙康民跟井邊的人說,這不是什麼“瓦盆爺”,而是國寶。

02

第二天,趙康民用架子車把這些殘俑帶回了縣文化館。經過趙康民的修復,三天後,兩個秦武士俑的真面目第一次被世人看到:身高1米78,身穿戰袍、腰繫束帶、腿扎行藤、足蹬方口齊頭履,雙臂下垂,左手五指併攏,右手半握,拇指上翹。

拯救兵馬俑的中國人去世了,外媒報道鋪天蓋地,我們悄然不知……

趙康民說:“秦始皇兵馬俑的發現發掘,彌補了這個斷裂文明的缺失。對於研究封建帝王的埋葬制度,秦代的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生活,雕塑藝術,青銅鑄造技術等方面特別珍貴。”

發現了這麼重要的寶貝,但是趙康民開心不起來。因為紅衛兵“破四舊”運動,砸壞的好東西實在是太多了,趙康民看著怕啊!因為擔心秦俑會成為“破四舊”的目標,趙康民決定,先將這件事情保密。

於是,一支幾十人的考古隊浩浩蕩蕩地進駐西楊村,而後兵馬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紅遍了全球。

拯救兵馬俑的中國人去世了,外媒報道鋪天蓋地,我們悄然不知……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先後有200多位元首和政府首腦參觀訪問。

03

兵馬俑火了,跟著火起來的並不是趙康民,甚至連當初第一剷剷到兵馬俑的農民都要高調的多。他們上電視,出國演講,還跟克林頓握了手,關於他們第一剷剷到兵馬俑的故事也流傳著各種各樣的版本。

而趙康民還是老樣子。他還是那個高高瘦瘦,嗓音暗啞,不愛說話的老頭。除了說起文物能說一天之外,別的時間都在沉默著搞研究。

退休前,趙康民的吃住幾乎都在臨潼博物館裡;退休後,他也經常泡在博物館裡。就連孫女出嫁的時候,趙康民依然坐在書桌前寫作。

拯救兵馬俑的中國人去世了,外媒報道鋪天蓋地,我們悄然不知……

當然,趙康民也並非沒有榮譽。1986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谷牧對趙康民說:“你給國家立了大功。”1990年,趙康民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在中國,像趙康民這樣的基層考古工作者還有很多。正是因為他們在一線基地風餐露宿的發掘寶物,他們在實驗室的妙手回春,我們民族的珍寶才能被好好保護。

然而,無論是對文物,還是對這些保護文物的人,我們的關注還不夠多。不過,幸運的是,我們對文物的關注也越來越多。

前段時間,“文物戲精大會”刷屏,4天播放量突破1億。這跟去年年末大火的央視綜藝《國家寶藏》不無關係。在央視的節目裡,27件國寶以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出現在舞臺上,讓人們第一次知道原來這群冷冰冰的傢伙這麼有趣,背後有這麼多故事。

而現在,《國家寶藏》同名書上市,本書收錄了大量節目未播出的內容,並結合史料文獻和專家的研究成果,梳理了文物知識,讓人在漲了姿勢的同時,也瞭解了文物所承載的文明和中華文化的精神內核。

拯救兵馬俑的中國人去世了,外媒報道鋪天蓋地,我們悄然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