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亚洲上汹涌的造车新势力会不会有点虚火过旺?

CES亚洲上汹涌的造车新势力会不会有点虚火过旺?

在CES亚洲上,我们也见证了中国造成新势力的快速崛起,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造车正在走到落地的关键环节中了。不过,在概念落地的过程中,量产才是真正的硬考验,能不能达到有效量产,并且符合预期是智能汽车发展中的必然环节,也可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CES亚洲上汹涌的造车新势力会不会有点虚火过旺?

拜腾已经发布了第二款概念车了,这款新车将能达到L4自动驾驶级别,量产车型预计将于2021年正式上市。奇点汽车展出了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车载以太网数字化架构的智能座舱系统和自主研发的场景化ADAS解决方案,奇点汽车iS6将于今年年底实现量产,达到L2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零跑汽车发布了首款国产AI自动驾驶芯片“凌芯01”。这颗芯片拥有AI深度学习能力,AI的算力可以达到主流芯片的5倍左右。而且,零跑汽车的首款量产车型S01已经开启预约,并将于明年一季度正式发售。该车达到L2.5级别自动驾驶能力。

可见大家的量产还有一定的时间差,不过,对于智能汽车的发展野心其实都是非常积极和看好的。尤其是对于汽车AI芯片的一种研发投入也符合当下国内对于芯片研发的期待,只是能不能真正达到相应的效果还需要时间和应用场景来验证。

值得关注的是,我们的汽车参与企业和谷歌、特斯拉等硅谷巨头的一些策略还是略有不同的。尤其是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和试验相对保守一些。不过,现在在多地已经开始了自动驾驶的相应实测。虽然,多数还是停留在L2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方面,但起步了就是最好的印证。同时,互联网创新性公司在智能汽车方面的布局也基本是和传统的汽车企业之间的“联姻”。比如,奇点汽车与北汽合作,据悉,零跑汽车也将宣布合作伙伴进行代工。而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可以规避生态链本身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真正做到术业有专攻,大家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尽量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很显然,无论技术如何先进,趋势如何看好,如果不能有效落地,以及带来更多的应用场景以及足够的安全保障,那么这样的智能汽车也不过是水中花雾中月,并不能真正给用户带来什么改变。乐视的造车梦带来的巨大泥淖已经是非常大的警示作用了。而在落地的过程中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的实施、制造、渠道、应用、场景、供应链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安全能否得到足够的保障,以及量产的过程中会不会出现新的问题。其实我们看到特斯拉在量产方面已经吃了亏,一度时间的“财政紧张”,也是因为汽车产能达不到市场的预期和需求。这对于我们自己的智能汽车企业来说,同样会面临着相似的问题,而如何解决就要考验我们企业自己的智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