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范冰冰、馮小剛事件背後的幾張“臉”

他們哼著聲援的讚歌,浩浩蕩蕩,宛若出征的戰士。

崔永元、范冰冰、馮小剛事件背後的幾張“臉”

偏執、敏感、易激動,極度不負責任,這是活躍在網絡上的某一群人的特徵,他們在眾多輿論事件中無孔不入,即使我們從來不知道他們是誰,但是我們會清晰的知道他們來了!

“我看你還得瑟多久?”“早該上了,弄倒他們!”“威武,威武,社會需要你這樣正義之士!”口號此起彼伏,他們馬不停蹄。

崔永元、馮小剛、范冰冰,話題人物的話題事件,成功給他們提供了釋放本我的渠道。

當事人甲的微博下臭罵一通,當事人乙的微博下灌一碗雞湯,鬥士般熱切亢奮,枯燥、無聊的生活有了新的調味劑,定時打卡,“覺得范冰冰要涼涼的讚我”,看客們的心態千奇百怪,但關鍵的是每個人都可以從中找到自己想要的,這也成了最近日常生活的重中之重。

發自內心的幸災樂禍!豪宅、豪車和渾身上下的富貴,早就深埋眾人心底,靜靜地等著出事兒,好嘛,明星們也是配合,毫不吝嗇自己,曝光接二連三。

於是乎,觀眾出場了,拿著瓜子,翹著二郎腿,嬉笑看戲,“啊唷,這也不行了吧,活該那麼高調,貪得無厭,得好不收,就是這下場。”

崔永元、范冰冰、馮小剛事件背後的幾張“臉”

人們在光環熄滅後,對富人最擅長的是嘲諷,然後從這種嘲諷中,尋找更多的自我滿足。

“你有錢、有名、有地位,能怎麼樣,還不如我活的舒心自在。”人們好像一時間看破世俗,錢財在這個時候真的成了身外之物,毫不關心,那可能是很多人第一次那麼不愛錢的時候。

憤怒亦有之!人們憤怒的有理有據,“我還在為怎麼省一頓飯錢做算計,艱難脫貧中,你已經過上了每天敷一片昂貴面膜的精緻的豬豬女孩的生活,憑什麼?”

收入動輒幾千萬,甚至上億的明星,與社會底層人們的經濟收入差距越來越大,四天6000萬,普通工薪階層一年的收入可能還抵不上一個明星一小時的活動費。

這些靠摳圖、替身演完全集,毫無專業素質卻依舊賺得盆滿缽滿的小花小旦們,收割粉絲,賺流量,大筆大筆的熱錢湧入,聽著那些尷尬的對白,看著做作的表演,人們心中不滿的種子早已埋下。

這種心理一直籠罩著本土人民,收入差距巨大背後的憤懣和不滿鬱結於心,尤其在表面光鮮的娛樂圈,人們生活中重要的談資就這麼甩了一個大大的耳光給自己。

對明星美好的想象也已經在接二連三的負面新聞中大打折扣,出軌、劈腿、陷害兄弟等等一系列事件雖然在短時間內被公關了,消停了,隨著新的熱點的出現,人們的注意力成功被轉移,但是並沒有遺忘。

所以當崔永元的保廉事件在輿論場開始發酵的時候,曾經不滿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彙集一處,原來黑暗深不見底,原來貴圈的故事不止於此。

人們憤怒——“你拿著錢,不認真做事就算了,簽著雙份合同,偷稅漏稅,居然是一個行業規則?我們是傻子嗎?”該整了,該治了。

崔永元、范冰冰、馮小剛事件背後的幾張“臉”

憤怒的子彈終於找到了落地的時候,人們從不會靜靜等著,所以排隊到當事人的微博留言要說法、要解釋,對方即使沉默,也抵擋不住4億微博用戶的熱情。

憤怒是真的,憤怒支配下的行動也是真的,此時不動,更待何時?

他們一起進入到輿論場中,四處傳遞著自己的觀點,情緒隨之四處傳播開來,情緒本身在這場輿論博弈中佔了上風,所以認清事件的邏輯不需要了,非要有一條線的話,時間線就夠了。

情緒遠比邏輯傳播的快,可是對一件事情真正的思考是在於邏輯鏈條的建立,有了情緒,再難盛下邏輯,所以人們的情緒得到了充分的釋放,“我就是要罵你,你待著就好!”

憤怒是簡單的,謾罵也是一瞬間的事情,面對不公的現實,人們當然會有被激怒的一刻,對與憤怒的人來說,這是他們最直接的發洩渠道,我們當然不能責怪這些表達憤怒的人,但情緒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除此之外,還有執著於審判人們,審判崔永元、審判范冰冰、審判馮小剛,乃至於審判道德淪喪,世風日下的現實。

人們看著這似乎破敗的行業規則,沾沾自喜,“能生存下來的我,還如此出淤泥而不染多麼不容易。這個行業太垃圾了,要好好整整!”

於是乎,自己好像臨危受命,手裡拿著尚方寶劍,號令一方。

運用一切可能的方式,高談闊論,上至大環境政策、行業的趨勢,下至小道風月消息,無孔不入。當年的東廠也不過於此。

沒有發微博的藝人被認定為心虛、膽小怕事,要批評;

保持沉默的路人,被冠以沒有態度,是非不分,沒有原則,要批評;

但凡想要從范冰冰或馮小剛方面的截然不同的線路中,去探討更深層次的社會問題的時候,更是找打,一窩蜂的不滿和批評馬上出場。

崔永元、范冰冰、馮小剛事件背後的幾張“臉”

舉著道德的大旗,戴著審判的面具,喜做官的人們,在互聯網世界,當著自在的判官。

這幾張臉,很生動,很鮮活,有的打著正義的旗號,以正義的一方自居,即便事實真是如此,這樣的正義也讓人有些慌張。

自以為正義的情緒高昂的群體似乎有種盲目的不可控的力量,這種力量沒有邏輯和推理的指引,唯有情緒的誘導,著實讓人不敢掉以輕心。

大事件之下,包裹著眾多複雜的情緒,幸災樂禍的、憤怒的,延伸出來的亢奮與激情,無論這樣的情緒最終導致的結果如何,這樣的現象和途徑也是值得我們警醒的。

這樣一個事件成為重要的出口,壓抑的群眾在這個事件中都可以找到釋放自我的方法,只是犀牛君建議,在釋放開始前,需要提前調配一些理智良藥,以免氣大傷身,害人害己。

在這些面孔背後,當然還有另外的一張臉,他們並不關注對人的攻擊和謾罵,他們積極參與,用自己的專業分析事件本身,跳脫具體人物,更多的思考事件本身,以及它對於行業甚至於社會的意義和價值。

大眾對一個事件的關注在很大程度上會推動事情的發展,討論本身就是一個追求真相的過程,對社會事件的關注和表達也是我們作為一個社會公民基本的素質和修養。

良好的信息表達有助於更多行業外的人去理解和認識一個行業或一個事件,在崔永元的爆料後,不斷有更多專業人士的建議和解讀,偷稅漏稅的問題,洩露隱私的問題,行業潛規則問題,這些接二連三的深入思考,也是在眾多人參與以後,逐漸暴露出來。

只不過我們不希望良性的表達,因為少部分人激情亢奮的情緒干擾,最終被掩埋,不管是幸災樂禍的、憤怒的、審判式的,這些面孔的存在必有其道理,希望更多理性的聲音被聽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