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沒於三門峽水庫的詩城陝州,僅留下一座明代牌坊和一座千年寶塔

上世紀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因三門峽水庫的興建,這裡屬於淹沒區,居民搬遷,陝州城被拆除。

陝州公園,是陝州故城的遺址所在地,現在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陝州故城僅留下了一座石牌坊和一座寶輪寺塔。

淹沒於三門峽水庫的詩城陝州,僅留下一座明代牌坊和一座千年寶塔

據《陝州志》記載,陝州建制於秦恵公十年,建城於漢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建城之初,周長13裡120步。

明朝洪武年間,明太祖朱元璋在此封王設府,並下詔擴建四門,把東、西、南、北城門正式命名為宣威門、政平門、迎恩門和宣化門。

淹沒於三門峽水庫的詩城陝州,僅留下一座明代牌坊和一座千年寶塔

清光緒十三年,河陝汝道道臺徐鐵珊帶領民眾,在南門外修築了一條長56丈的護城攔河大堤和青石砌壘的護城大坡,又在東、西、南三面築起了堅固的磚城牆。

1938年抗戰期間,為便於對日開展游擊戰爭,國民黨當局將陝州城高大的城牆扒毀。

淹沒於三門峽水庫的詩城陝州,僅留下一座明代牌坊和一座千年寶塔

陝州原為西周初年的周公、召公分陝之地,召公又曾在陝州的甘棠樹下教民,民感其德建祠紀念,陝州因此也被稱為“甘棠舊治”。

舉目四望,陝州城成了汪洋的世界,昔日熟悉的衚衕與小巷,很多已經沒於水下,只有那高聳的寶輪寺塔,在三面被水包圍的情況下,依舊堅持在老城上空。

淹沒於三門峽水庫的詩城陝州,僅留下一座明代牌坊和一座千年寶塔

陝州故城石牌坊建於明代,石牌坊之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寶輪寺塔。

站在寶輪寺塔前,以兩石相擊,就能聽到像蛤蟆叫一樣的回聲。

淹沒於三門峽水庫的詩城陝州,僅留下一座明代牌坊和一座千年寶塔

有800多年曆史的寶輪寺塔,高達26.5米,一共13層,它與北京天壇的迴音壁、山西永濟的鶯鶯塔和四川潼南大佛寺的石琴並稱為中國古代的四大回音建築。

淹沒於三門峽水庫的詩城陝州,僅留下一座明代牌坊和一座千年寶塔

陝州城有“四面雲山三面水,一城煙樹半城田”、“三山並鼓樓,寶塔鎮中州”之稱。

四面雲山,是指其西有函谷關,東有崤陵,南有乾雲山,北有中條山。三面水,則指的是西、北有黃河,南有青龍澗繞城南牆匯入黃河,登城可望水天一色。

淹沒於三門峽水庫的詩城陝州,僅留下一座明代牌坊和一座千年寶塔

歷史上,因為源源不斷的詩人的光臨,陝州城像長江上的奉節一樣,成為黃河岸邊名副其實的詩城。歌詠陝州的古詩,不計其數。

這一時期,陝州成為“唐詩之路”的起點,韓愈、杜甫、劉禹錫、白居易、李商隱等許多著名的詩人,都曾在陝州登城賦詩,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句。連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也不例外。

淹沒於三門峽水庫的詩城陝州,僅留下一座明代牌坊和一座千年寶塔

著名詩人李商隱,經過陝州時,客愁上心,悽然寫下:“離思羈愁日欲晡,東周西雍此分途。迥鑾佛寺高多少,望盡黃河一曲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