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勇果敢的北府兵之興衰榮辱

文|大祭司

驍勇果敢的北府兵之興衰榮辱

北府兵是中國東晉孝武帝初年由謝玄組建訓練的一隻驍勇善戰的軍隊。

太元二年東晉朝廷因前秦的強大徵求良將來鎮守北方,謝玄被朝廷封為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鎮守廣陵並統領廣陵及監江北軍事。

謝玄招募士兵,使得原本富於戰鬥經驗的勁悍北來流民紛紛應募入伍,其中彭城的劉牢之﹑東海的何謙﹑琅琊的諸葛侃﹑樂安的高衡﹑東平的劉軌等皆以驍勇應選,謝玄以劉牢之為參軍,帶領精銳作為前鋒戰無不捷。太元四年,謝玄加領徐州刺史,鎮守京口,東晉時期稱京口有叫做北府,所以他這隻精銳部隊又被稱為北府兵。

驍勇果敢的北府兵之興衰榮辱

這支軍隊建立之初抗秦屢建戰功,太元三年秦將彭超進攻彭城,次年出謝玄率高衡﹑何謙解彭城之圍。

後彭超與俱難﹑毛當等將領匯合率六萬秦軍一起南下,將晉朝的幽州刺史田洛圍困於三阿,晉朝廷大震。與由謝玄率何謙﹑劉牢之等解田洛之圍,接下來有大舉進攻秦軍,彭超﹑俱難兵敗北逃。

在決定東晉政權命運的淝水之戰中,北府兵還創下了擊敗前秦入侵的不世之功,但隨後朝廷命謝玄為會稽內史、朱序為青﹑兗二州刺史,代玄鎮守廣陵。自此北府兵的領導權不在是謝玄,譙王司馬怡,外戚王恭相繼任青﹑兗二州刺史繼而統領北府兵。

王恭與安帝隆安元年自北府起兵叛亂,北府兵便開始成為東晉統治集團內部戰爭的工具,次年王恭二次舉兵反晉,劉牢之投降朝廷並擊敗王恭。朝廷便封劉牢之代恭都督兗﹑青﹑冀﹑幽﹑並﹑徐﹑揚州晉陵諸軍事。劉牢之率北府兵鎮守京口併成為割據一方的軍閥,不久三吳地區爆發了孫恩起義,朝廷遣衛將軍﹑徐州刺史謝琰與劉牢之前往鎮壓,然而謝琰兵敗被殺,劉牢之率領的北府兵成為了這次起義主要的鎮壓力量。

驍勇果敢的北府兵之興衰榮辱

東晉政府成立北府兵不僅是為了固守都城更是為了充實長江下游的軍事力量。元興元年正月,朝廷以宗室司馬元顯為驃騎大將軍、劉牢之為前鋒都督率領北府兵征討荊州軍閥桓玄,兩個月之後劉牢之投降桓玄並被桓玄奪取兵權,無奈之下自殺身亡,北府兵也被桓玄兼併。

之後劉裕復起,帶領北府諸軍南征北戰、建功立業,但也是明日黃花、迴光返照。與劉裕共同起兵反對桓玄叛亂的北府西府諸將,要麼在事成之後被劉裕誅殺,要麼在平亂中橫死,到劉裕篡晉建宋後,已凋零殆盡。劉裕親信將領,如王鎮惡、沈田子,由於劉裕意欲使其相互制衡而處置失當,也在內訌中兩敗俱傷、紛紛殞命。

最後,登上皇帝寶座的劉裕事實上成了孤家寡人,已經沒有多少能幹的助手幫他鞏固政權、開疆拓土了。碩果僅存的北府兵集團中既有戰爭經驗又有智謀的大將檀道濟到後來,又因功勞太大被宋文帝劉義隆自毀長城、藉故誅殺了。

驍勇果敢的北府兵之興衰榮辱

北府兵集團上層後繼無人,人才凋零。北府兵下層兵員,在此前的歷次內部紛爭和對外作戰中也損失甚多,南遷流民逐漸減少,再難以補充兵員。到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派王玄謨北伐時,已是普遍徵發或招募的江南白丁了。

至此,輝煌一時的北府兵消失在了歷史舞臺,空留一聲餘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