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植物如何抗風和高抗風植物的選擇

歷史上,颱風多次登陸福建、廣東沿海,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以2016年12月的“莫蘭蒂”颱風為例,僅福建省就毀壞了65萬株行道樹,廈門一地,就有35萬棵行道樹倒伏。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選擇高抗風樹種?

廈門的行道樹有30多種,最常見的是垂葉榕,其它常見行道樹包括羊蹄甲、小葉榕、大王椰、木棉花、三角梅、火焰木、麵條樹、黃葛榕、假檳榔等。

根據清華大學楊軍教授提供的數據;“美國林務局研究了150種常用城市樹種的抗風性,發現棕櫚類植物非常抗風,其他抗風種類包括紫薇、冬青、池杉、廣葉玉蘭和橡樹類。而不抗風的有馬褂木、梨樹、榆樹、松樹、南洋杉、垂葉榕等。但恰恰是不抗風的垂葉榕佔廈門行道樹比例的第一位,13.2%。”

根據分析,抗風能力和樹種有密切關係:

1、常綠樹種抗風能力比落葉樹種強;

2、根系發達、材質堅韌的樹種抗風力比根系淺、材質鬆軟的樹種強;

3、樹梢粗壯、冬芽飽滿的樹種抗風力也比較強。

根據不同植物的抗風性的強度,也可以分為:

一、抗風能力較強,適於作為防風林優選植物

此類植物包括:木麻黃、棕櫚、天竺桂、扁桃、銀合歡、鳳凰木、臺灣欒、荔枝、重陽木、夾竹桃、朱槿、木棉、大葉合歡、羅漢松、秋楓、觀音竹、萬年麻、火力楠、大葉榕、高山榕、垂榕、盆架子、紫檀、假萍婆、尖葉杜英、紅刺林投、金道露兜樹、斑葉林投、豔紫荊、白蘭、烏桕等。

木麻黃

專題:植物如何抗風和高抗風植物的選擇

木麻黃,學名:Casuarina equisetifolia Forst,是木麻黃科,木麻黃屬常綠喬木。最高可達30米,大樹樹幹通直,直徑達70釐米。

原產澳大利亞和太平洋島嶼,中國引種約有80年曆史,現已逐漸馴化,可在廣西、廣東、福建沿海地區普遍栽植。

木麻黃是優良的抗風、耐鹽鹼植物,性強陽性,喜炎熱氣候,耐乾旱、貧瘠,抗鹽漬,也耐潮溼。

成功案例1:福建晉江深滬灣為福建六大風口之一,造林難度大,當地政府投入3000多萬元,通過採用設置風障、建滴灌設施澆水施肥、種植木麻黃和固沙植物等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的辦法,逐步合龍了沿海基幹林帶。

成功案例2:福建平潭幸福洋吹沙地,一度被視為“造林禁區”。當地選擇了抗風性強、耐鹽鹼的“平潭2號”木麻黃,經過近5年高強度的植樹造林,硬是在昔日“造林禁區”上演了“綠色奇蹟”。如今幸福洋吹沙地放眼皆綠,已變成一片林海。

棕櫚

專題:植物如何抗風和高抗風植物的選擇

棕櫚,學名:Trachycarpus fortunei (Hook.) H. Wendl,屬棕櫚科常綠喬木,高可達7米,棕櫚原產於西非,現世界各地均有栽培。

棕櫚是國內分佈最廣,分佈緯度最高的棕櫚科種類。喜溫暖溼潤氣候,喜光。耐寒性極強,稍耐陰。適生於排水良好、溼潤肥沃的中性、石灰性或微酸性土壤,耐輕鹽鹼,也耐一定的乾旱與水溼。抗大氣汙染能力強。

棕櫚抗風強,上圖為此次廈門“莫蘭蒂”颱風中,棕櫚科植物表現出來的超強抗風性。

棕櫚樹可栽於庭院、路邊及花壇之中,樹勢挺拔,葉色蔥蘢,適於四季觀賞,以其特有的形態特徵構成了熱帶植物部分特有的景觀。

芒果

專題:植物如何抗風和高抗風植物的選擇

芒果,學名:Mangifera indica L,是一種原產印度的漆樹科常綠大喬木。

芒果樹高10-20米,喜光,對土壤要求簡單,在海拔600米以下的地區均可栽培。芒果抗風性好,樹形美麗,是優質的綠化植物。

重陽木

專題:植物如何抗風和高抗風植物的選擇

重陽木,學名Bischofia polycarpa ,大戟科,中國本土樹種。原產於秦嶺、淮河流域。通常作行道樹和庭園觀賞樹栽培。

重陽木喜光,也略耐陰,耐乾旱瘠薄,也耐水溼有很強的抗寒能力。

重陽木的根系發達,抗風性強,抗空氣汙染能力強,是優良的綠化樹種,發展潛力巨大。

二、具有一定的抗風能力,但不適於作為防風林種植,可以作為耐風植物推廣;

此類植物包括:垂柳、櫸樹、龍船花、楓香、紫薇、木菠蘿、廣玉蘭、宮粉羊蹄甲、糖膠樹、大葉桃花心木、檸檬桉、第倫桃、黃槐、銀樺、蒲桃、塔樹、陰香、大葉紫薇、麻楝、人面子、海南紅豆、串錢柳、酸豆、盾柱木等。

三、耐風能力較差,適於背風區種植。

此類植物包括:垂葉榕、馬尾松、芒果、黃金葛、菩提樹、旅人蕉、桃花心木、尾葉桉、紫羊蹄甲、火焰木、構樹、窿緣桉、蕨類、羽裂蔓綠絨、聖誕紅等。

延伸閱讀:植物為何能抗風?

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植物其實比建築有更好的抗風本領,不少植物在颶風之後仍然保持完整,即使是被拔起的樹木,它們也能基本保持自身的完整性,比建築物強多了。植物抗風的奧秘究竟是什麼?

多年以前,生物學家就開始觀察植物是如何應付圍繞在它們周圍的風和流動的波浪的。美國杜克大學的生物學教授史蒂文·沃格爾博士拍攝到,當風洞中的樹受到風的連續擊打時,葉子會緊緊蜷曲成一個流線型的圓錐形。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綜合生物學教授米彌·克赫爾博士已經研究了水下海草森林用波浪作為動力向前移動的方法。“大自然中的植物傾向於應用比我們建造時更柔軟的材料。”沃格爾博士說,“我們建築的標準是堅固。植物在自然進化中也有一個堅固的標準,不過它們的堅固是靠柔韌性來實現的,而且它們通常只需要很少的材料便可以達到這個目的。”

美國紐約大學的數學家用肥皂薄膜和玻璃纖維做的實驗,又揭示了樹枝何以能耐得住颶風的基本原理。這組研究人員曾在兩年前解釋了旗為什麼會在風中撲動。主持這項研究的是數學兼物理學教授張軍、數學教授邁克爾·謝利。這個實驗使用了一個有肥皂水的容器,肥皂水沿著兩條垂直路線穩定持續地向下噴出,在水流的途中引出一個肥皂薄膜,讓它以每秒0.5米~3米的速度在水流中划動。在最新的實驗中,研究人員在肥皂薄膜中放入了一小截柔軟的玻璃纖維,發現玻璃纖維變彎曲了,隨後便飛快地旋轉起來。“這個實驗再現了樹枝在風中的搖擺模式。”謝利教授說。

沃格爾博士在研究水仙花的抗風本領時又有了新的發現。他們發現,像水仙花一類的植物,在狂風中不但會彎曲,還會發生必要的扭曲,這些扭曲使得水仙花的花瓣扭轉過來,以花瓣的背面來迎著狂風。風洞實驗表明,當水仙花的花背對著狂風時,風對它們的牽引力減少了三分之二。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這是因為水仙花擁有一種不對稱的結構,而使得它們在風中能夠扭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