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廣安名人之秦炳(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秦炳,名昌恩,字燧生,一字炳烈,秦炳這個名字是他在從事革命活動中才使用的。秦炳於1883年2月6日(清光緒八年臘月二十九日)出生在廣安州龍臺鄉朝北里胡家壩,今天,這裡已經屬於廣安市廣安區旺盛鄉德山村。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先驅、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先後在四川、雲南、香港、廣東等地謀劃革命。1911年4月27日(清宣統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參加廣州黃花崗起義時不幸中彈犧牲。

四川廣安名人之秦炳(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秦炳的父親名叫秦精一,又名秦道忠,母親周氏。其父精通醫術,務農兼行醫,在龍臺一帶頗有名氣。為人治病,隨叫隨到,從不計較報酬,被鄉親們尊稱為秦長者。當時秦家有田地40餘畝,瓦房數間,在當地算得上比較殷實的家庭。秦炳時常被父親懸壺濟世的精神所感動,隨著年齡增長,目睹亂世殘酷,秦炳覺得應該另尋他途,以救民眾於水火。已故的原廣安中學校長張岷僧先生在他著的《秦炳傳》中這樣描繪秦炳:“炳幼受母周氏教誨,知禮儀,儼若成人,既長,英氣勃勃,目爍爍有光,口不言利,而好作不平鳴,老奸巨猾輒為斂跡。”

秦炳兄弟三人,秦炳為長兄,二弟昌治、三弟昌瑞,秦炳10歲時就讀於族兄秦問之的私塾,聰敏好學,進步很快。16歲被其父轉到楊家廟私塾學習八股文,在楊家廟私塾讀書兩年,秦炳對程式化的八股文心生反感,在18歲時又到當地羅倫山、羅劍南兄弟倆所辦私塾就讀。此時正值義和團運動風起雲湧,八國聯軍攻入北京與清朝政府簽訂喪權辱國《辛丑條約》之際,秦炳聞之心潮不平,遂萌生出棄文習武的念頭。閒暇時間便去鄉間武館學習拳擊、劍術,意圖習武救國救民。秦炳曾在春節貼出 “大地龍蛇堪起舞,普天夷狄應伏誅”的春聯。親友見秦炳志氣不凡,勸精一花點錢為他捐一“生員”頭銜,秦炳對此不以為然,秦精一希望兒子以功名為重,於是將他送到廣安紫荇書院學習。

在紫荇書院,秦炳聽說廣安州鹽務局及鹽務巡防營勒索民財、魚肉百姓、為所欲為,義憤填膺,總想尋機報復。一天,新鹽務官上任,縣衙在桐林寺鹽務局內為新鹽官演戲接風。秦炳趁鹽務局無人看守,邀鄭大拳頭等3位同學夜間潛入鹽務局,砸碎許多玻璃窗後悄然離去。次日,鹽務官到書院追究,書院山長推說不知何人所為,秦炳等人得以免罰。事後,書院覺得秦炳等人行為不規,因而對其多有防備。夜砸鹽務局事件發生不久,秦炳即離開了紫荇書院。據《秦炳傳》作者張岷僧先生回憶,秦炳是和同鄉伍安全一道考入順慶府聯合中學的。

1906年春,秦炳與伍安全同時考入四川陸軍弁目隊,1907年初加入同盟會。隨即參加佘英、謝奉琦、熊克武等三十餘人在杜甫草堂召開的會議,籌劃成都起義事宜,會議議定“分工負責,分頭進行”。弁目隊推選秦炳、伍安全、程德藩等人負責聯絡,同時還議定成都,瀘州,敘府等地同時起事。後因起義準備不足,推遲至秋後舉行。後來成都起義失敗,熊克武離開成都,於1908年1月16日在敘府再次發動起義。“秦炳應熊、佘之邀、赴敘府參與敘府起義事宜。一方面號召各路會黨積極準備,一方面由曾省齋說服府中堂勇管帶劉紹峰,縣幕詹樹棠發動敘府,宜賓縣堂勇起義。至期,全盤計劃竟被主辦中央團隊的土劣雷東恆所賣,密告知府宋聯奎就敘逮禁凌體萱,捕殺劉、詹二同志”,秦炳等幸而及時撤離,才得以逃脫,革命再遭失敗。

四川廣安名人之秦炳(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此時同鄉伍安全在成都郫縣高等小學任教,也在加緊從事革命活動。秦炳知情後,即約喻培倫、彭家珍、餘培初等十幾位革命青年悄悄來到郫縣找伍安全,意在郫縣舉行起義。得到伍安全積極響應,且已集合幾千人的隊伍。由於洩密,秦炳等人被清政府張榜緝拿。伍安全苦勸秦炳和其他起義同志撤離,自己卻遭逮捕。面對四川總督趙爾巽的勸降利誘,伍安全誓死不從,臨刑前高呼“快快割取吾頭,勿留我在此濁世!”秦炳聞知伍安全就義,悲慟至極,仰天痛哭:“天不欲革命,奈何斷我右臂!”秦炳還得知革命黨人的名冊已被官府所獲,正按名錄抓捕。

秦炳於是潛回廣安,入孝義會,受聘為石筍鄉小學堂體育教習,並將黨人王曉澄薦至學校任教。之後,秦與同盟會黨人、孝義會中堅分頭聯絡大竹、渠縣及州境三溪、代市、花橋等場鎮的孝義會和哥老會,並在其中發展同盟會員。為彌補革命活動經費不足,秦炳拿出自己的薪水,並變賣了部分家產。幾月後,哥老會、孝義會成員擴大到四五百人,在其中發展同盟會員二百餘人。1908年11月,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繼死去,清廷令各地百姓戴孝,嚴禁披紅掛綠,秦炳偏穿花袍,戴紅頂帽。親友勸阻他,他說:“可惜我還沒來得及取彼等首級。你們要壯起膽來,怕他則甚!”

1909年正月,熊克武、佘英、曾省齋、廖從雲、王松廷陸續匯聚廣安,分別住在秦炳、王曉澄、蔡醴平、肖賢華、溫善永、蘭孝先、何忠緒等人家裡,對廣安起義事宜繼續商量,積極佈置準備,意圖奪取鹽務巡防營庫存的數百支槍,建立一支由同盟會領導的武裝力量,以便開展更大規模的武裝鬥爭。起義初定元宵節,後因故改在二月初十,因消息走漏,廣安州知事吳鬯得到密報,暗中做好防備。州署久攻不下,起義部隊只好撤退。

廣安起義失敗後,廣安知州吳鬯、把總張庚齡在廣安縣城大肆搜捕革命黨人,王亞東、肖賢哲、曠玉田、雷迅、陳雲久、王曉澄等均被捕入獄,何忠緒、蘭孝先、雷大和等被殺害。對於秦炳,清廷自然不會放過,吳鬯派兵至花橋尋找秦炳,抄其家,竊其物。次年,吳鬯的後任廣安知州事王炎以“招安”秦氏兄弟為名,將秦炳大弟秦昌治騙至廣安,殺害於東門外豬市壩。秦炳在起義失敗後火速回家,燒掉所有與同志往來信件,令妻子帶著弱子小女離鄉背井,並讓兩個都是同盟會會員的弟弟趕快離家出走,他則在家附近的古墓藏身。後見形勢危急,便去順慶,找到熊克武、彭正剛等,一同到成都,後到峨嵋,再轉井研,走榮縣。後來秦炳隨熊克武參加了熊克武組織的又一次武裝起義——嘉定起義。起義又一次失敗,秦炳因清廷查緝甚嚴,乃去昆明,加入新軍。

1910年冬月,秦炳得到熊克武通知去廣州,參加孫中山領導、黃興任總指揮的廣州起義。次年農曆三月,秦炳從昆明經緬甸、越南、香港,二十五日到達廣州,隱蔽於川籍革命黨人居住的蓮塘街吳公館。三月二十九日下午5時許,起義爆發。秦炳與張百祥、蔡醴平、饒國樑等參加了起義。秦炳與其他川籍革命黨人從後門入督署,與警衛清軍拼殺。攻至側前門,與廣東同志數十人會合後,便直奔督練公所。至蓮塘街北口,與清廷水師遭遇,戰至深夜,因寡不敵眾,隊伍被衝散,接著又與巡警隊遭遇。混戰中,秦左眼中彈犧牲,年僅28歲。後,禮葬於黃花崗,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四川廣安名人之秦炳(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1912年(民國元年),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追諡72人為烈士,秦炳被追記為上將,對其遺屬予以優恤。1944年春,廣安人民為紀念秦炳,在他的故居附近花橋鎮創辦燧生中學(花橋中學前身),將廣安縣城的三聖街命名為秦炳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