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冠果是生態扶貧的好樹種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 馬成福

我國北方土地貧瘠,氣候嚴寒,天氣乾旱,水源稀缺,生態脆弱,宜林不宜農。文冠果全身都是寶,系我國珍稀鄉土油料樹種。發展文冠果將有效緩解生態危機和食用油危機,具有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文冠果是我國北方特有的生態先鋒樹種、珍貴的旅遊觀賞植物,以及優良的木材樹種、常用中藥材,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抗逆(抗寒、抗旱和抗鹽鹼)能力,是北方水土保持及困難立地條件下,改造生態環境的優良樹種。又是最好的木本油料樹種,市場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廣闊。它是農民朋友首選的經濟樹種,更是丘陵山區、乾旱瘠薄地區生態扶貧的好產業。

2018年1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林業局、財政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務院扶貧辦六部委聯合印發《生態扶貧工作方案》,明確將採取超常規舉措,力爭到2020年帶動約1500萬貧困人口增收。

方案提出,要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在貧困地區打造精品森林旅遊地、精品森林旅遊線路、森林特色小鎮、全國森林體驗和森林養生試點基地等,帶動200萬貧困人口實現增收。同時,要基於貧困地區資源優勢,發展適合貧困地區的特色林產業與特色種養業,並積極引導貧困人口參與。

根據方案,各部門還將加強退耕還林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等11項重大生態工程建設,進一步向貧困地區傾斜工程項目與資金,提高貧困人口收益程度。其中,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將在工程範圍內53個貧困縣(旗)中,安排營造林315萬畝,吸納貧困人口參與工程建設。三北等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將優先安排三北、長江等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範圍內226個貧困縣的建設任務,完成營造林1000萬畝。

方案明確,藉助重大生態工程建設與生態產業的發展契機,貧困人口可通過參與工程建設獲取勞務報酬、生態公益性崗位得到穩定的工資性收入、生態產業發展增加經營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生態保護補償等政策增加轉移性收入。

《發展文冠果 美化大西北》一文載:

當前,中國社會存在的最大問題之一,是在經濟快速增長過程中忽視生態環境保護而快速積累的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結構問題,簡言之就是生態危機問題,它將成為制約中國經濟快速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問題。

我國現有沙化土地174萬平方千米,其中可治理沙化土地50多萬平方千米。土地沙化可以加劇貧困,但只要科學利用,沙化土地同樣可以帶來財富。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沙產業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具有5個大類、上千個品種的大產業。我國沙產業仍然處於探索起步階段,必須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今後,要在切實保護和改善生態的前提下,突出抓好資源培育,大力扶持龍頭企業,著力開發精深加工、重點發展灌木林培育和加工利用、中藥材生產與新產品開發、生物質能源開發、經濟林果種植與精深加工、沙漠旅遊、沙區風能和太陽能等支柱產業,形成特色鮮明、優勢突出、資源配置合理、綜合效益顯著的沙產業發展新格局,為沙區生態改善、經濟發展、農民增收作出更大貢獻。

西北大片的乾旱區黃風肆虐,荒漠化肆意蔓延,是地球上生態最為脆弱、敏感的地區之一。目前,中國荒漠化土地面積為262.2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27.3%。據報道,20世紀50年代中國共發生了沙塵暴5次,60年代8次,70年代13次,80年代14次,90年代23次,而2000年一年就發生了12次。風沙區生態環境脆弱,耕地萎縮,人民生活受到極大影響,全國有60%的貧困縣集中在風沙地區,4億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響。北部被沙漠包圍,荒漠化最嚴重的地區是包括佔國土面積37%的內蒙古、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5個省的自治區在內的乾燥地帶。中國是沙漠化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每年沙漠化的土地達66.7萬公頃,居於世界首位。

在我的家鄉甘肅省白銀市,生態環境脆弱,氣候乾旱,多風少雨,年降水量僅198毫米,而年蒸發量卻高達2000毫米左右,是降水量的10倍多,乾旱、風沙、霜凍、冰雹、洪水、地震等多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自2003年以來,白銀市連續8年遭受特大幹旱災害,給災區農牧業生產和群眾生產帶來了嚴重損失。乾旱造成糧食連年減產絕收,使一些鄉村呈現出一片蕭條景象,有些災民封門閉戶,舉家外出打工謀生,家中僅有老人和學齡兒童留守。災區群眾缺糧、缺水、缺燃料、牲畜缺草料的"四缺"問題十分突出。

我出生於景泰縣,從小就飽嘗了河西走廊的乾旱和風沙之苦。2000年,為了採寫《流血的石羊河》報告文學,我走遍了河西走廊的每一片土地,深深地體會到了河西人民因乾旱缺水而遭受的疾苦,因此,我一直在苦苦尋找治理乾旱和風沙的良策。有一次採訪途中,在寸草不生的騰格裡沙漠腹地,我看到一片鬱鬱蔥蔥的文冠果樹林,使我很受感動和啟發,堅定了"發展文冠果,美化大西北"的信心和決心。

《流血的石羊河》受到黨和國家的重視,溫家寶總理批示了16次,國家投資47個億才解決了石羊河流域的水危機,但還有一個深層次的危機沒有解決,什麼危機呢?就是生態危機,實際上這個危機不僅僅是石羊河流域,黃河流域,整個中國都存在這個危機。大家都知道,國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努力,人工造林面積比國土面積還大,但為什麼我們西北地區到處還是荒山禿嶺呢?因為以前的生態造林選的樹種只有生態效益,而沒有經濟效益,所以年年種樹不見樹,我因此研究發現了文冠果,創辦了西北文冠果基地,從此18年深耕不輟,研發、帶動、推廣、宣傳,使鮮為人知的文冠果,得到了黨和國家各級領導,以及社會各界廣大群眾的厚愛與支持。

2011年,靖遠縣若笠鄉的文冠果結果了,如果沒有人收購油籽,農民就不會再出力管理林子,文冠果也會像其他生態樹種一樣七死八活。那個時候我們還沒有榨油,但我還是把所有積蓄拿出來,親自到地裡與他們一起採摘果子,讓他們享受到了豐收的喜悅,直到現在我還在收購他們的油籽。也許,農民們並不知道我的名字,但他們知道有個景泰人,有個馬作家在搞文冠果研發,還給他們撂下了一句話:"如果你們的文冠果油籽買不出去,就給我打電話,我一定來收!"現在,文冠果已經成了若笠鄉的主要產業,種植面積發展到了5萬畝。

2012年開始,我又到景泰縣最貧窮最乾旱的正路鄉,每年收購他們的文冠果油籽。我給他們帶去了種植技術,撂下了每年保證回收油籽的話,鼓勵他們放心大膽發展文冠果。那些年,文冠果是冷貨,主要是我一個人在收購他們的油籽。為了實現我的承諾,不讓老百姓的油籽積壓,我多次用高息貸款收購文冠果油籽。但看到老百姓拿到錢時臉上燦爛的笑容,我的心裡也像抹了文冠果油一樣滋潤。

2015年,正路鄉管護好的文冠果林地每畝收入達到了1600多元,這對乾旱山區來說是個天文數字,這個收入是莊稼的10倍以上,因此整個正路鄉種植文冠果的積極性帶動起來了。現在的正路鄉大變樣了,大多數地裡都種上了文冠果,尤其是2016年和2017年,農民都搶著種植文冠果苗,現在全正路鄉一共有3萬多畝,景泰縣一共有6萬多畝,這些乾旱山區的農民們都通過種植文冠果,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尤其可見,文冠果也是生態扶貧的好項目,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現代社會,您給一家窮人多少錢都不夠花,而且不勞而獲容易養成懶漢毛病。但是您讓他種上文冠果,通過辛勤勞動得到豐收的果實,這樣才能引導他走上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陽光大道。

文冠果是我國特有北方唯一的一種優良木本食用油料樹種,是上蒼特意賜給北方乾旱半乾旱半溼潤荒漠化地區的一大戰略性資源。所謂戰略性資源,就是關乎國家和地區大局和長遠利益的資源。我國人口不斷增長,耕地面積增加空間卻很小。人民科學家錢學森早在20多年前就提出,我國人口增加到15億、20億怎麼辦,他提出要發展沙產業。就是用高新技術利用太陽能,在沙漠戈壁上,也可以在鹽鹼地、荒坡荒山上發展現代化農業型產業。我們有數倍於耕地的荒漠化土地可發展沙產業、鹽鹼地產業和荒山產業,而首選品種當屬文冠果。

我國有15億畝鹽鹼荒地、25億畝沙漠沙地和戈壁,北方還有大量丘陵溝壑荒山荒坡地,大多數都在北方乾旱半乾旱半溼潤地區。如果通過30~50年時間把其中五分之一、十分之一或者二十分之一荒漠化土地變成文冠果林,再加上居民庭院、房前屋後、城鎮道路綠化、各類防護林,至少可造幾億畝文冠果林。按每畝平均產量200公斤,40%的出油率,假設1億畝即可產油80億公斤,同時會產出同樣或更多的相關附產品。而且在農田遭遇乾旱絕收的情況下,文冠果都可以照常生長收穫。

我國食用油的自給率已由本世紀初的60%下降到目前的37%左右,進口依賴度高達63%,超過國際安全預警線,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植物油進口國,同時也是世界油料進口大國。大豆進口量佔全球進口貿易量的45%,油菜籽進口量佔全球進口貿易量的12%,對我國食用植物油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也對我國糧食安全敲響了警鐘。隨著人口的增加和消費層次的升級,我國對食用植物油的需求還將呈剛性增長態勢,維護國家糧油安全已成為一個重大戰略問題。

食用植物油是人民群眾的生活必需品,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戰略性物資。我國目前存在非常嚴重的食用油危機,每年要進口9000萬噸的大豆,進口500萬噸油菜籽,還有幾百萬噸其他油料。

我國食用油缺口大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依靠種植草本油料,90%以上的食用油是從油菜籽、花生、大豆等油料中榨取的,而草本油料畝產量低,抗災能力弱,產量不穩,經濟效益差,從而影響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目前,我國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大力發展木本油料,不僅可以改變我國食用植物油主要依賴進口的局面,滿足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而且還能夠騰出更多的耕地種植糧食,有效維護國家糧油安全。

近來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木本油料,大力支持木本油料發展,相繼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意見》《關於擴大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規模的通知》等優惠政策,各省市也爭相出臺了一些支持文冠果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我們要充分把握好這些政策和機遇,努力發展文冠果產業,開創文冠果種植和加工的新局面。

文冠果油被國內外專家譽為"液體黃金",是當之無愧的"食用油之王"。食用植物油的優劣主要看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文冠果油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94%(其中亞油酸佔36.9%,油酸佔57.1%)。文冠果中的脂肪酸是人體最易於吸收的物質,亞油酸又是人體必需的脂肪酸之一。這兩種物質含量的高低,決定了油的品質和對人的營養作用,因此經常食用文冠果油,能增進身體健康。如果我國人民都能以文冠果油為食用油,那麼人民群眾的健康狀況會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種下文冠果,就種下了搖錢樹,就擁有了取之不盡的財富。文冠果被老百姓稱為一年種,百年收的"鐵桿莊稼",是生態扶貧的好項目。文冠果抗旱耐活,經濟效益好,移栽後最二年就能掛果。西北文冠果基地歷經18年選育的高產文冠果結果早、產量高、效益好,我國北方的水地、旱地和荒山荒坡均可種植,是生態扶貧的好樹種。

文冠果全身都是寶,是我國特有的珍稀木本油料樹種,但素有"移栽成活難"和"千花一果"的難題,嚴重製約了產業發展。西北文冠果基地不畏艱難,刻苦攻關,不斷創新,成功突破了兩大難題,為文冠果產業化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被評為全國重質量守信用單位。

西北文冠果基地認為"移栽成活難",主要是沒有重視文冠果的"深根性"和"肉質根"這兩個重要特性。他們用"抗旱育苗"的方法,一年只給苗木澆兩個水,這樣主根短了,側根多了,成活率就提高了;挖苗時用多種藥水對根部傷口進行處理,再用塑料袋包裝和泥漿蘸根,謹防失水。通過這兩項措施,打破了"從挖到栽不能超過三天"的禁忌,大大延長了移栽時間,提高了移栽成活率。

"千花一果"是制約文冠果產業發展的瓶頸。為了培育出高產文冠果種苗,西北文冠果基地自2000年開始就精選全國56個地方的優良品種進行雜交育苗,發現那一棵苗掛果早、掛果多,就摘下來再次育苗。這樣連續選育6代共18年時間,終於突破了"千花一果"的難題,選育出高產文冠果種苗。

文冠果是生態扶貧的好樹種

文冠果是生態扶貧的好樹種

文冠果是生態扶貧的好樹種

西北文冠果基地

西北文冠果基地的高產文冠果被老百姓稱為一次投入、千年受益的"鐵桿莊稼"。文冠果結實早、產量高、效益好,我國北方的水地、旱地均可種植,也是荒山、荒坡造林綠化的好樹種。在水肥較好的水澆地,移栽第二年即可掛果,三年大苗第三年畝產籽種200公斤,五六年後進入盛產期,畝產籽300公斤,十年後進入高產期,畝產1000公斤,現在每公斤約20元左右,畝產值2萬元。

文冠果既是防風固沙的先鋒生態樹種,又是種植效益非常好的經濟樹種,市場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廣闊,可發展成為北方最大的林果產業。它是北方農林企業荒山造林的好項目,是農民朋友首選的經濟樹種,更是丘陵山區、乾旱瘠薄地區農民脫貧致富的搖錢樹。

文冠果是精準扶貧的好項目 文冠果是精準扶貧的好項目

發展文冠果,綠化北國大地,帶領廣大人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解決食用油危機,健康炎黃子孫,造福中華民族!發展文冠果,實現中國夢!

大西北土地貧瘠,氣候嚴寒,天氣乾旱,水源稀缺,生態脆弱,宜林不宜農。文冠果全身都是寶,系北方珍稀鄉土樹種。如果大量推廣種植文冠果,可破解生態危機和食用油危機,促使我國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效益和諧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做出巨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