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對象履行判決記

湖南法院網訊 一個普通執行案件的被執行人,一個被法院採取過拘留措施的犟男人,一個對法院有過很深誤解的貧困戶,這些標籤疊加在一起,得出唯一結論:他是一個執行“釘子戶”。如果不是精準扶貧的機緣巧合,或許這個美麗的故事就不會發生。

扶貧法官遭遇尷尬:扶貧對象是法院被執行人

2017年4月的一天,道縣人民法院法官王中清第一次去見扶貧對象就被拒之門外。 王法官說明來意後,貧困戶蔣某任表情很冷淡,扛著鋤頭徑直離開了家。

王法官一頭霧水,只好從村幹部那裡瞭解情況。“會不會因為蔣某任被法院拘留過,對法院有意見?”村支書的一句話點醒了王法官。

在執行系統中查詢,蔣某任作為被執行人的信息赫然在目。2016年8月5日,蔣某任拒不履行一健康權、身體權糾紛案件中確定的賠償義務,被司法拘留。

事情回放到2014年:蔣某任、胡某翠、蔣某河均系道縣審章塘瑤族鄉松柳村村民。蔣某鴻系蔣某任與胡某翠長子。蔣某桂2014年5月4日從教師崗位退休後住在老家松柳村。2014年9月3日凌晨6時左右,蔣某桂在自家門口逗引蔣某鴻叫蔣某河的綽號,在蔣某鴻與蔣某河嬉鬧過程中,蔣某鴻手中揮舞的竹條脫落並被甩出,擊中蔣某桂的眼睛,導致蔣某桂七級傷殘。經二審終審,蔣某任、胡某翠作為法定代理人,應承擔67804.4元的賠償責任。

蔣某桂申請執行後,蔣某任對法院執行工作的不理解已經逐漸變成一種不良的逆反情緒,不打開這個心結,不僅案件執行不了,還會影響扶貧工作的開展。

精準扶貧心換心:扶貧對象把法官當親人

蔣某任的妻子多年前因腿骨壞死不能勞動,4個小孩中最大的才13歲,全家僅靠蔣某任的勞動收入維持生計,家庭非常困難。

蔣某任在村裡是一個有思想、肯吃苦的人。他沒有等靠要,更沒有自怨自艾。在困難中堅持供4個子女上學,並在2016年種植了60餘畝柑桔樹。但是,2017年初蔣某任遇到了一系列煩惱:長勢喜人的柑桔樹無錢購買肥料,長女蔣某連含淚輟學外出打工。

精準扶貧首先要精準識貧,然後有的放矢,採取扶貧措施。為了儘快取得蔣某任的信任,打開扶貧局面,扶貧法官王中清和扶貧隊長吳上祥向黨組書記、院長楊斌報告了蔣某任的特殊情況。楊斌院長很快協調縣農商銀行主要負責人解決蔣某任的3萬元小額扶貧貸款,同時扶貧工作隊通過教育扶貧政策,解決了蔣某任4個子女的學費問題,蔣某連放棄打工,重返校園。

扶貧工作潤物細無聲。蔣某任和法院駐村工作隊員的話語越來越多。扶貧法官在繁重的審判工作之中每個月都抽時間上門談談心、拉家常、解難題。扶貧隊長有事沒事每天都要到蔣某任家坐坐,甚至還同蔣某任一起參加勞動。長期親密無間的接觸,蔣某任的思想觀念有了巨大的轉變。

期間,申請人多次到法院駐村工作隊要求對被執行人蔣某任採取強制措施,但誰也沒有向蔣某任提起案件執行的事,執行法官也沒有再找蔣某任執行。蔣某任也明白法院的良苦用心,還是隱隱地透露出感激之情。

貧困不是拒執的理由:扶貧對象用實際行動履行判決

2018年4月,又是一年桃紅柳綠時,扶貧工作隊覺得找蔣某任談執行的時機已經成熟,可以把扶貧的話題暫時切換到執行問題上來。

蔣某任的態度很平淡,沒有逃避,他說在20000元之內還可以想想辦法,多了實在無能為力。他有些顧及,自己是貧困戶,爭取在年內脫貧已經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如果要全部履行判決義務,大量的舉債又會馬上返貧。

在執行和扶貧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談何容易。基本解決執行難,每個案件都要窮盡一切手段,縱有千萬種理由,執行案件不能懸而不決。而扶貧攻堅也不能讓一個人掉隊,消滅貧困同樣重任在身。

解鈴還須繫鈴人。扶貧工作隊員、執行法官齊上陣,一次次做申請人的工作,一點一點地擺事實、講道理,申請人被法官的敬業精神折服,做出了讓步的意思表示。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次醞釀方案、修改方案,在申請人領取30000元司法救助金後,2018年4月23日,申請人蔣某桂和被執行人蔣某任終於達成執行和解協議。蔣某任支付給蔣某桂24000元,蔣某桂自願放棄餘款7000餘元的執行。

一個長達四年之久的執行積案,一個被執行人為貧困戶的執行難案,因為融入了扶貧法官和執行法官的真情,顧全了雙方的最大利益,而圓滿執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