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人」從奧迪之變讀懂中國“向心力”

「汽車人」從奧迪之變讀懂中國“向心力”

當多數車企還在為產品性能與銷售不暢傷腦筋時,少數有前瞻眼光的先行者已經致力於構造新豪華體驗——將汽車整合成為數字城市的一個移動節點,從而使傳統汽車公司的業務更多元、更有生命力。

繼德國總理默克爾專程赴深圳考察約一週之後,德國汽車企業奧迪公司將它的2018全球峰會也放在了深圳舉行。表面看來這是一種巧合,但背後透露出的信息量之大、內涵之豐富,值得仔細品味。

40年前,中國改革開放大幕拉開,以深圳為首的經濟特區誕生,“深圳速度”成為一個時代的表徵,“春天的故事”在神州大地輪番上演。如今的深圳科技企業雲集,成為代表產業創新的中國硅谷。

「汽車人」從奧迪之變讀懂中國“向心力”

在深圳短短5小時內,默克爾體驗了智能教育機器人、考察了磁共振創新技術,感受到中國的創新魅力。或許是受深圳訪問“刺激”,她回國後即舉行人工智能峰會,親自與德國專家商討對策。《法蘭克福匯報》報道認為,在人工智能領域,德國已落後於中國。“以往我們所認為的,‘德國是創新之國,中國是世界工廠’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式了。”

奧迪公司在深圳的考察更仔細。包括財務、採購、市場董事在內,近乎半個董事會成員傾巢而出,他們用兩天時間拜訪了包括華為、騰訊在內的多家中國公司,至於考察結果,有隨行者用“德國人被震驚了”來形容。

「汽車人」從奧迪之變讀懂中國“向心力”

“在拉丁語中,Audi是聆聽的意思”,奧迪汽車董事會主席施泰德告訴《汽車人》,中國作為奧迪全球最大的市場,奧迪必須更加懂得中國。

不只是奧迪,全球汽車業正在形成新一輪的“中國向心力”。如果說中國汽車合資合作的前30年,一定程度上是完全的拿來主義,也就是通過市場換技術、以時間換空間。新的趨勢是——中國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開始以資本、技術、人才為實力,參與甚至主導跨國車企的全球戰略。以奧迪為例,在自動駕駛、5G網絡、電動車等領域,它正與土生土長的中國公司聯合技術開發與合作。

回想起30年前,跨國汽車公司進入中國之初,“一個螺絲都不能變”的教條式合作,到如今主動融入、汲取智慧、聯合開發,中國汽車確實已改換了天地。

全力押寶中國

繼德國總理之後將全球峰會放在深圳舉行,施泰德笑著告訴《汽車人》,這可不是跟風,而是長期策劃、有意識地進行。“對我們來講,深圳的文化類似於美國硅谷。在與中國的合作方面,我們考慮到了在人工智能、移動出行、自動駕駛領域的機會。”

「汽車人」從奧迪之變讀懂中國“向心力”

深圳峰會是一個符號,以點帶面顯示出的是奧迪對中國市場更大比例的投入。施泰德認為,中國市場正在引領新的汽車消費趨勢,並以快速增長之勢,激發下一輪全球汽車產業變革。形勢明瞭後,計劃也變得清晰。施泰德透露,到2022年之前,奧迪將會與合作伙伴一起,將國產化產品陣容提高一倍以上。

具體包括,引入10款SUV車型,其中7款在本地生產;生產5款新能源產品,包括4款純電動車型;未來五到十年,在數字化和電動化領域投資400億歐元,其中大部分資金將會投資到中國;人才管理上也會向中國進行傾斜,用最多的人員來負責中國相關業務……通過這一系列努力,施泰德給出了一個明確的量化目標:在2017年全球銷售180萬輛的基礎上,未來5年內增長38%,2022年達到250萬輛;對中國市場來講目標更龐大,以去年60萬輛為起點,用接下來的五到七年時間,市場銷量將實現銷量翻倍,達到120萬輛以上水平。“您可以設想一下,我們與合作伙伴一起,制定了多大規模的市場舉措。”

「汽車人」從奧迪之變讀懂中國“向心力”

為了成功上述目標,奧迪正著手對奧迪中國的相關職能進行調整,奧迪中國總經理魏永新介紹,按照大眾汽車集團董事會制定的新的規劃和佈局,奧迪股份公司將把更多的決策權、更多的預算、更多的職能放到中國。未來,奧迪將建設一個成熟完善的研發中心,以及負責自動駕駛開發工作的能力中心。

在研發領域本地化開發實際上已在進行中。目前奧迪在無錫正進行關於5G網絡、自動駕駛方面的開發,合作方包括華為、騰訊;在電動車的電池方面,正與寧德時代、比亞迪等探討合作可能。

三十年合資再出發

除了展示在AI智能科技、電動科技等前沿領域的最新成果外,奧迪深圳峰會的另一個重頭戲是,將一款旗艦級SUV——全新奧迪Q8拿到中國首發,這也是奧迪在華合資30年以來,奧迪在中國第一次推出全球首發車型。

「汽車人」從奧迪之變讀懂中國“向心力”

峰會現場,一汽-大眾奧迪銷售事業部執行副總經理荊青春頗有感慨,他對《汽車人》說:合資30年,終於有了第一次全球首發車型。

2018年,一汽-大眾奧迪迎來了成立30年。荊青春表示,作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豪華車品牌,而立之年裡的一汽-大眾奧迪,不僅成為了中國汽車行業發展、高水平合作的橋頭堡,更向世界展現出了一個不斷銳意進取的奧迪品牌。“將奧迪Q8全球首發選在中國舉行,也正體現了中國在奧迪全球市場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第一個全球首發之前,一汽-大眾奧迪已經創造了多項行業“第一”,荊青春介紹。第一個本土化生產,如今奧迪在全球交付的車輛中,接近三成的產品都來自於一汽-大眾的工廠;第一個創造了“加長”概念,如今全球每售出兩輛奧迪A6,就有一輛是加長版車型;第一個引入4S體系,建立了奧迪品牌在全球單一市場4S店數量最多的經銷商網絡;第一個突破100萬、200萬、300萬,乃至400萬用戶基數,在競爭最為激烈的中國市場連續30年引領,獲得了超過480萬車主的青睞。

「汽車人」從奧迪之變讀懂中國“向心力”

“也只有在中國成功,才能在新時代立於不敗之地”,一汽-大眾董事總經理劉亦功表示。憑藉深耕中國市場三十年的經驗,一汽-大眾奧迪練就了一身本事,憑藉三種能力建設,一汽-大眾奧迪已經打牢了領先下一個三十年的基礎。

首先,是定義市場的能力。劉亦功說,一汽-大眾奧迪引入的每一款國產車型,都是對應細分市場的定義者,也是市場份額的絕對領先者。今年上半年,一汽-大眾奧迪在7個細分市場份額超過30%,其中六款國產車型的銷量幾乎佔據了整個豪華車市場的四分之一。

「汽車人」從奧迪之變讀懂中國“向心力”

再次,是不斷滿足市場需求的生產能力。今年上半年,長春Q工廠、華東基地正式投產,下半年,華南基地二期、華北基地也將建成投產,屆時,一汽-大眾全國五大生產基地佈局將正式形成,併為奧迪品牌預留了充足產能。到2020年,一汽-大眾奧迪將成為中國首個產能突破百萬的豪華車品牌。

用科技詮釋“新豪華”

有必要再介紹一下剛剛發佈的奧迪旗艦SUV——全新奧迪Q8。讓一汽-大眾人感到特別自豪的是,這不僅是在中國第一次全球首發全新系列的產品,更在相當程度上樹立了“新豪華”標杆。

「汽車人」從奧迪之變讀懂中國“向心力”

過去十年裡,得益於全球化+互聯網經濟雙輪驅動,中國實現了令全世界瞠目的增長——經濟總量增長了2.5倍;汽車總銷量從934萬輛增長到2900萬輛,豪華車在2017年裡達到249萬輛,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

這個過程中,發生在技術升級、市場變革以及消費人群購買趨勢裡的深刻變革,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人們對於“豪華”的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技術”對於豪華的詮釋,乃至對於整個汽車業的影響,正達到史無前例的高度。如今,消費者對於豪華的理解,一定程度上是如何讓生活變得更輕鬆、出行變得更便捷。堵車與汙染成為當下汽車社會遭遇的最大痛點,但是新興技術可以使人們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提供移動出行方案。施泰德表示,奧迪正致力於重塑汽車——通過優化的技術將使駕駛比以往更安全、更清潔、也更舒適。“到2025 年,我們計劃銷售80 萬輛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換句話說:到2025 年,每售出三輛奧迪車,其中就有一輛是電動車。”

「汽車人」從奧迪之變讀懂中國“向心力”

「汽車人」從奧迪之變讀懂中國“向心力”

在特別針對中國市場一項調研中,施泰德吃驚地意識到,超過一半的中國客戶準備放棄不能提供精準數字化服務的汽車品牌。他說:“這意味著奧迪必須定義未來的數字客戶體驗,奧迪已立下誓言:我們將不僅是一家汽車製造商,更是一家科技公司,通過科技助力,推動奧迪在各領域樹立行業標杆。”

「汽車人」從奧迪之變讀懂中國“向心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