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人文攝影對攝影器材要求高嗎?

蘇州三憶影像

對“拍到就勝過一切”的新聞紀實攝影來說,精準的對焦與瞬間捕捉非常重要,因此不僅鏡頭焦段要儘量齊全,也可擅用拍攝模式、對焦模式等功能提高拍攝成功率。下面就與大家分享新聞攝影的要訣,以及必備的攝影器材。

  鏡頭的選擇

  EOS 5D Mark III的對焦系統和測光系統讓每一張照片都能有銳利的焦點和精準的曝光。

  EF 24-105mm f/4.0L IS USM , f / 4 , 1 / 400sec , ISO 100

  推薦鏡頭(佳能為例)

  大三元:

  EF 16-35mm f/2.8L USM

  EF 24-70mm f/2.8L USM II

  EF 70-200mm f/2.8L IS USM II

  小三元:

  EF 17-40mm f/4.0L USM

  EF 24-105mm f/4.0L IS USM

  EF 70-200mm f/4.0L IS USM

  極簡搭配

  從攝影史來看,只使用一到兩支定焦鏡頭的人文攝影師不在少數。定焦鏡頭擁有更大光圈及更好成像,可以帶來變焦鏡頭所沒有的特殊效果;而由於視角固定,能提供攝影師更熟悉的觀看方式。

  人文攝影最常用的定焦鏡頭莫過於35mm和50mm鏡頭,戰地攝影師則往往偏愛24mm或25mm廣角鏡頭,以期帶來更多的內容和更大的視覺衝擊力。

  在新聞紀實攝影領域,變焦鏡頭具有無可比擬的便捷性。

  EF 24-105mm f/4.0L IS USM , f / 4 , 1 / 40sec , ISO 100

  推薦鏡頭(佳能為例)

  EF 35mm f/1.4L USM:單反相機中最出色的35mm定焦鏡頭之一,被譽為最適合人文拍攝的焦段。

  EF 50mm f/1.2L USM: f/1.2超大光圈適合弱光攝影、焦外成像柔美。此焦段更是攝影大師佈列松畢生所愛。

  EF 24mm f/1.4 USM II:寬廣視角帶來強大視覺衝擊力,一直是戰地攝影師鍾愛的焦段。光學結構的改良與SWC鍍膜有效抑制眩光鬼影,成像品質比一代大幅提升。

  攝影技巧1:拍攝模式的設定

  白天在室外拍攝時,由於不同環境明暗差別較大,通常使用光圈優先模式拍攝(新聞攝影師或許會選擇自動曝光模式)。在非逆光情況下,用評價測光即能獲得不錯的曝光效果,逆光情況則可以使用點測光。對焦點可以視情況選擇單點對焦或單點擴展對焦。

  室內環境通常光線較為統一,可使用M模式拍攝。鏡頭若有全時手動對焦功能,還可在對焦完成後微調,使對焦更精確。

  長焦鏡頭適合在距離被攝對象較遠的地方進行拍攝。

  EF 24-105mm f/4.0L IS USM , f / 4 , 1 / 40sec , ISO 100

  遠距離抓拍能獲得自然的畫面。

  EF 24-105mm f/4.0L IS USM , f / 4.0 , 1 / 30sec , ISO 400

  攝影技巧2:選擇適合的白平衡

  在白天室外拍攝的情況下,使用自動白平衡即可,若喜歡更溫暖的色調,則可以選用陰天白平衡。

  室內拍攝就沒有那麼簡單了。室內光源若為色溫很低、光線偏暖的白熾燈,若想保留溫暖的光線環境,使用自動白平衡即可;若想削弱這種黃色,可以選用白熾燈模式,稍微修正燈光的效果。室內光源若為色溫很高、光線偏冷的螢光燈,但校正相對容易,通常使用自動白平衡或螢光燈白平衡即能獲得不錯效果。

  自訂白平衡是最準確的方法。準備一張白紙(或灰卡),將白紙填滿畫面拍攝一張照片,在機身功能表內註冊白平衡資訊,相機會記錄現場光環境下的色溫資料。這時將白平衡模式調至"自訂白平衡",就可以完全校正現場色溫。

  當然,最好的辦法莫過於以RAW檔拍攝,可以不用考慮色溫問題,在後制時重新指定就能得到最佳色溫還原。

  雲南,香格里拉。15mm定焦鏡頭的超廣視角,將土地上勞動的人們和頭頂的藍天白雲一同收入畫面之中,產生了強烈的畫面衝擊力。

Zeiss Distagon T * 15mm f/2.8 ZE , f / 10 , 1 / 160sec , ISO 100

  攝影技巧3:抓拍,捕捉瞬間情感溫度

  使用長焦鏡頭在遠處抓拍是許多攝影愛好者常用的做法,可以在離被攝體極遠的地方,在被攝者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拍攝他們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由於長焦鏡頭虛化能力極強,可以濾掉與主題無關的視覺干擾,使主體更突出。不過空間壓縮太大時,會強化觀者與畫面人物的距離感,使照片看來不那麼生動親切。

  另一種拍法則較為有趣:使用廣角或中焦鏡頭對被攝者近距離拍攝,拍完便轉身走掉。有時被攝者會因為太專注於做自己的事情,而沒有意識到攝影師的存在,這也是抓拍的好時機。近距離抓拍能拍到被攝者更為生動的表情和動作,而且現場感倍增,缺點是容易干擾現場,造成被攝者的牴觸。整體而言,如能妥善處理攝影者與被攝者之間的關係,近距離拍攝顯然是更好的。

  EOS 5D Mark III的自動白平衡非常好,即使在室內也能獲得很好的效果。

EF 24-105mm f/4.0L IS USM, f/4, 1/100sec, ISO 200

  有些剛起步的人文攝影師面對被攝者往往很害羞,生怕被注意到而引起反感。這樣的心態很難拍到很好的照片。與其回家懊惱,不如儘量克服自己面對被攝者的害羞心理,勇敢拿起相機拍攝。其實只要不是太私密的事情,你的舉動也不是太冒犯,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對拍攝表示反感的。被攝者發現你在拍攝之後,也可以暫停拍攝,用真誠的微笑和眼神回應,讓對方知道你並無惡意,並在表明來意且取得對方允許後繼續拍攝。當然,各國文化對攝影的理解也大不相同。因此在各地拍攝人文題材時,要考慮到不同文化的特性,不可過於冒犯,這也是對人的尊重。

  抓拍和溝通是人文攝影的主要方式,兩者各有所長。對於街頭拍攝,很多場景都是稍縱即逝,這時候往往要以抓拍為主,若有必要,事後再徵得被攝者同意。而對於更為長久和深入的專題拍攝而言,事先溝通幾乎是必須的。這是在溝通前無論如何都無法取得的效果。但無論選擇哪種方式,切記無論是心理上還是行動上,都要對被攝者保持尊重。

  近距離拍攝能獲得更生動的表情和動作。

EF 24-105mm f/4.0L IS USM , f / 4 , 1 / 400sec , ISO 200

  攝影技巧4:守候,等出影像的高潮

  有時候攝影者觀察到一處色彩或造型絕佳的場景,只差一個“影中人”在合適的位置出現,為你的影像畫龍點睛;這時候就須等候。

  佈列松的許多照片就是這樣:人物在恰當的時間出現在恰當的地點,使整個事件在這一刻達到最高潮,構成完美畫面。這也是佈列松“決定性瞬間”理論誕生的基礎之一。

  適當的人物在適當時間出現在適當的位置,就能成就一張照片。

EF 24-105mm f/4.0L IS USM , f / 4.5 , 1 / 3200sec , ISO 500


廣州千衛攝影

相對於風光攝影來說,紀實人文攝影對器材的要求不算高。為什麼?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你看現在流傳的比較廣的紀實類大作,很多都是七八十年代甚至於六七年代的作品,那個時候的器材應該還不如現在的入門單反吧。作品依然還是能夠流傳的特別廣。

所以說,紀實作品最重要的是影像的價值和傳播力。在這個方面,器材是相對次要的。當然,要是有好的器材是很好的,好的器材是更高的起點。如果有好的器材,對攝影的表現會有更好的輔助。


半日閒攝影











仧蜀黍人文攝影

有好設備更好,沒有也沒關係,又不是拍廣告,紀實攝影追求真實,善於通過攝影語言來表達信息、突出主題。如是你對攝影有深度理解的話用手機也能拍出優秀的作品。





攝影師劉秀平

沒有要求,但依我個人經驗更喜歡旁軸甚至手機,原因是機器小,便於攜帶,更主要的原因是能更好的隱敝自己不破壞現場氣氛和被攝人物心態和現實情感。如果用單反很容易引起被攝人物的注意。這樣人物表情會發生變化。我現在基本上是用手機進行抓拍。






芷丘攝影

你發的圖片可能都不能屬於純粹的人文攝影,其中第二幅也就是肖像,而且後期偏重,這類都是通過藝術加工的,單純的人文攝影對器材要求不算高,不過通常35mm之類的鏡頭更佳,以下是宋老師埃塞的人文作品


聚格影像

紀實攝影其主要是記錄正在發生的事情與事件,器材只是攝影師的工具,夠用就行,關鍵是要看攝影師對整個拍攝對象的整體把控,記錄、抓拍到最佳瞬間。


老夥計攝影

與器材沒有五毛錢的關係!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這是我在伊朗拍的。見笑了。



_





老劉忙啊163119957

中長焦段鏡頭抓拍即可,拍的到就是關鍵!



墨染香客

我個人認為只是隨便記錄用,對設備要求真不會太高,甚至現在大部分手機都能實現這個功能。如果想效果好的,好裝備是必須的,當然你還得懂點攝影知識。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