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子歇腳處——禮泉官廳驛

禮泉煙霞鎮西一公里左右,有一條直通昭陵陵山的旅遊路,山勢緩緩向上,兩邊的御杏園和御桃園接連收入眼中,右手邊一個牌子赫然入目,上書"官廳福地",於是順路右拐,穿過官廳村,就來到了官廳驛。


臣子歇脚处——礼泉官厅驿官廳村,全村人為劉姓,據家譜記載,為劉伯溫後代。村民淳樸好客頗有古德!官廳的門樓裡有劉伯溫畫像及家譜複製品,中間放一面鼓,敲之轟隆如雷,時時提醒後代不可鬆懈。

臣子歇脚处——礼泉官厅驿先有官廳驛後有官廳村,最早的官廳驛是專門給唐朝祭拜李世民昭陵的官員修建的休息場所,屬於官方性質。後劉氏遷居於此,​​李世民千古一帝,受歷代祭拜,官廳驛就保留了下來官廳村也就慢慢形成了。

臣子歇脚处——礼泉官厅驿​這個驛站正好處於九嵕山半山,海拔及氣候極為適合桃杏生長,自古為御杏御桃主要產地。目前,村裡幾百年的果樹比比皆是!
臣子歇脚处——礼泉官厅驿站在城樓觀望西北,最遠處​一山,突兀入雲,即是李世民昭陵。此處是山口,祭拜昭陵,正是從此處開始正式進山的。此處離昭陵還有十幾公里路程,官員休息完畢,一大早出發,一天正好趕到陵山下,距離恰恰合適。

臣子歇脚处——礼泉官厅驿驛站的建築等級明顯比南邊500米左右的袁家村高。袁家村為關中印象體驗地,建築為最接地氣的古代關中民居。官廳驛為官方驛站,建築物定位有明顯的官方建制及氣質!
臣子歇脚处——礼泉官厅驿可想而知,古代官員歇於此地時那種忐忑和畢恭畢敬的心理。​官廳驛不大,百畝不足,但建築緊緻,合理,建造極具匠心。村內百姓古民居保存完整,官廳驛是根據古驛站考古及文史記錄復原的。

臣子歇脚处——礼泉官厅驿與緊南邊的袁家村相比,這裡顯得異常清淨,這和其定位不無關係——裡邊房屋類似古代大戶或者官宦人家,房屋高大寬敞,做小買賣不是非常合適​,目前主要針對現代的"文人墨客"或者"藝術院校"進行創作提供服務。
臣子歇脚处——礼泉官厅驿整個古驛由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進行規劃復建,裡邊的物件及擺件儘可能使用周圍村裡的遺留,甚至修建的工藝也儘可能傳統化。整個驛站非常緊緻嚴謹,古建築的愛好者和以來次探究學習。

臣子歇脚处——礼泉官厅驿整個煙霞鎮,人傑地靈,文化味極為濃厚。這和煙霞鎮全鎮處於李世民昭陵陵園有關。
臣子歇脚处——礼泉官厅驿李世民昭陵,陵上海拔1888米。陵園周長60公里,佔地200平方公里,共有300座陪葬墓,180座已經確認,是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園。​

臣子歇脚处——礼泉官厅驿著名陪葬墓有:魏徵、李靖、徐懋功、阿史那思摩、尉遲敬德、房玄齡、程咬金、高士廉、秦瓊、長孫無忌、溫彥博、孔穎達……
臣子歇脚处——礼泉官厅驿被譽為"南康(康有為)北劉"的劉古愚

​曾在此設學堂。劉古愚,清末著名維新派領袖,是于右任、張季鸞、李儀祉的老師。
臣子歇脚处——礼泉官厅驿可能是祭祀歇腳的驛站,"娛樂設施"戲臺子與袁家村的相比顯得異常小巧,但精緻、靜、雅卻遠勝於袁家村。
臣子歇脚处——礼泉官厅驿城牆下為攝影家的作品展。這裡會經常住一些喜歡獨處或者尋求清淨創作的文豪墨客。對於這些文人雅士,官廳絕對是一處福地。

臣子歇脚处——礼泉官厅驿點燃一根菸,倒一杯熱茶,聽到的是自己的心跳,聞到的是御杏的芳香,無需刻意收拾心態,只需要自自然然,靈感就會出現。​​這可能也是官廳驛在復建前所無法規劃並絲毫沒有預料到的。
臣子歇脚处——礼泉官厅驿官廳村目前傳統古民居保存比較好,據瞭解,接下來,整個村都會受到保護,​目前村子南渠邊路面正在鋪設,村子西邊,就是"官廳福地"大牌子旁邊,也會復建,屆時半山腰,將會整個連成一片。
臣子歇脚处——礼泉官厅驿官廳驛,相比南側的袁家村,目前是比較冷清的,但筆者的一個最直觀感受就是"用心"​,這裡的建築物絕不是敷衍了事或者粗枝大葉。
臣子歇脚处——礼泉官厅驿行走其間,可以明顯感覺到建造者的決心和信心。這是對中華文化維護的決心和信心。

臣子歇脚处——礼泉官厅驿可能我們現在可以拿功利之心來評判,也可能拿人氣來批評,但幾十年後,它所執著地反饋出來或者保留的東西,定會大放異彩!
臣子歇腳處——禮泉官廳驛後記:由於對歷史文化的喜好,筆者幾乎走完了關中的古鎮,從目前看來,禮泉煙霞鎮,以袁家村為核心的文化歷史保護工作,做的是最好的。袁家村的開發,官廳驛的復建,無論在陝西還是整個國內,都是"精緻而純正"的!目前,煙霞鎮及昭陵保護工程由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進行規劃和設計,僅提綱性的規劃都已200餘頁!為此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