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利润连年下滑,如何才能走出重重危机?

曾经,北方的三元和南方的光明被认为是伊利和蒙牛两大巨头之下最有可能成为第三巨头的竞争者,但如今光明发展势头良好,三元却多番陷入困局,近年营收不佳,利润持续下滑。那么三元目前究竟面临着哪些问题,如何才能破解内忧外患的困局?

多重危机致内外交困,利润连年下滑引人担忧

据孕婴童产业观察总结,三元目前面临的主要危机包括全国化布局失利、缺少拳头产品、内部矛盾严重、企业结构亟待调整等。

内斗留下库存暴增后遗症

孕婴童产业观察认为,三元近期最为迫切的危机当属由企业内部矛盾引发的库存暴增问题。三元2017年年报显示,去年三元固态奶销量同比下降11.08%,库存量同比猛增83.35%。而背后原因竟是三元内部“争斗”引发的后遗症。

据悉,三元食品业务有液态奶、固态奶和冰激凌三大支柱,其固态奶包括奶粉 、奶酪等产品,2017年此板块出现高库存,销量为3692.76万公斤,同比下降13.18%。在业界人士看来,其库存猛增源自公司内耗,即三元食品与唐山三元之间“自己人”抢份额,使得经销商“观望”所致。有说法认为,唐山三元为了占领市场,低价抢夺三元奶粉事业部的市场,经销商抵制进货,使得库存量猛增。受上述事件影响,经销商信心不足,三元奶粉和奶酪在销售上没有达到预期,导致2017年库存量猛增。尽管今年一季度三元奶粉业绩已稳步回升,但业界对其高企的库存仍然十分关注。

三元利润连年下滑,如何才能走出重重危机?

全局失利致外部竞争压力加剧

近年来,三元业务整合不善、全国化布局失利、口碑随之受损,造成目前企业外部竞争压力加剧,而起因最早能追溯到10年前。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使得全国150多家乳企遭受重创,三鹿首当其冲,蒙牛、伊利两大巨头亦牵涉其中。三元作为少数没有受到影响的乳企,于2009年、2011年先后接手三鹿和太子奶,以期完成全国布局。据了解,在三元购买三鹿之初,三鹿奶粉市场已经遍布全国,本来可以成为助三元进军全国市场的“得力干将”,但是由于三元在未完全消化三鹿破产资产的情况下,盲目扩建营销团队和市场网络,使得销售费用急速增长;加上产品销售中多采用捆绑式销售政策,使三元和三鹿供应商矛盾激发,不仅对品牌没有提升,反而造成负面影响。最终,三元2009年营收虽然大幅提升,但利润却成了负数。至于品牌影响力巨大、一度在全国奶业处于领先位置的太子奶,本来可以帮助三元弥补乳酸菌产品市场空白,成为其业绩增长的引擎,却同样因为整合不善,导致经销网络接近瘫痪。到2013年时太子奶的营收仅为8066万元,远无法达到盈利。

可以说,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尤其是2009年到2013年期间,三元因三鹿和太子奶重组事宜深陷整合泥沼,布局全国的成效甚微。以2017年为例,企业61.21亿元营收中,有34.44亿元来自“大本营”北京地区,其余地区的营收连总收入的一半都不到。

全局失利态势下,三元的外部竞争压力加剧,业绩也令人担忧。三元2015年—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营收分别约为45.5亿元/58.54亿元/61.21亿元,同比增长率起伏不定;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约为0.78亿元/1.05亿元/0.76亿元,同比增长率持续下滑,其中2017年净利润同比下滑34.61%,幅度之大令人担忧。

三元利润连年下滑,如何才能走出重重危机?

反观三元的竞争对手伊利、蒙牛、光明,不仅国内市场布局颇具规模,并且开始走向国际化,标准化,市场业绩可圈可点。以光明乳业为例,其2015年—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营收分别约为193.73亿元/202.07亿元/216.72亿元,同比增长率连年上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约为4.18亿元/5.63亿元/8.18亿元,同比增长率良好,三元难以与之匹敌。

三元利润连年下滑,如何才能走出重重危机?

固守根基筹谋全国市场,打造特色产品是关键

内外交困的三元,因业绩不佳常被唱衰,口碑随之受损。三元必须当机立断,保住在国内乳制品企业中排头兵的位置,在原有根基上逐步筹谋全国市场,力求早日扭转颓势。

守住大本营,辐射周边地区

尽管三元目前内外交困,但其作为老牌乳企,自有根基和实力,拥有向全国拓展业务的潜力。据悉,早在1990年底,三元就拥有两个万头奶牛场,巅峰时期占据北京80%的牛奶市场。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中是少数没有受影响的企业,这些都是企业的根基。而如今,三元更是拥有科研、人才资源,拥有从奶牛育种、养殖、牛奶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全国最大的奶牛育种中心,来自血统纯正的A2型奶牛的专属奶源等,实力值得肯定。三元完全可以在雄踞北京市场大本营的基础上,辐射河北、天津等周边市场,在如今国内乳品行业发展趋向良好,消费者对国内乳制品消费信心渐涨的态势下,三元这样的老牌乳企具有占领市场的先天优势。

打造明星产品,重视品牌推广

对比伊利、蒙牛和光明的市场产品,不难发现,三元的一大劣势在于缺少拳头产品。光明的莫斯利安,蒙牛的纯甄、特仑苏,伊利的安慕希、金领冠、金典等都是企业的明星产品,不仅能够有效拉动企业的业绩,也能让企业快速进军新市场,比如2016年安慕希等明星产品就占到了伊利收入的49%。而三元虽然在北京地区营收很高,但并没有出现过出彩的明星产品,而且近几年增长开始放缓,逐渐被各大品牌的明星产品争抢市场。

孕婴童产业观察认为,无论是在市场布局还是产品打造上,三元目前都是具有相当实力的,尽管面临的内部挑战和外部竞争巨大,但经此一役,或将走出困局。

三元利润连年下滑,如何才能走出重重危机?

利润连年下滑固然令人唏嘘,但不知痛定思痛才是最可悲的。十年之前,三元因未涉“三聚氰胺”事件,一度成为令中国消费者颇感宽慰的“良心乳企”,如今三元发展不尽如人意,我们期待它能够扭亏为盈,为国内乳业市场带来更多惊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