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鏐——從鹽販子到帝王的傳奇人生

中華浩浩五千年的歷史,歷朝歷代的英雄人物風起雲湧,不勝枚舉,從秦皇漢武,到唐宗宋祖,哪一個不是與天爭雄,創下萬古的基業。我們今天與其說是景仰歷史,不如說是景仰這歷史長河中,那些像恆星般耀眼的傳奇人物。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一位,他的名聲或許比不上前面幾位,但是他的人生,確確實實是一個傳奇。

他叫錢鏐,生活的區間在大唐盛世崩潰之後的亂世。我們今天把唐末到宋朝建立之前的這一段歷史時期叫做五代十國,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而十國則是指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權。十國之中的吳越國,便是錢鏐所建。大凡創國者,大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錢鏐自然也不例外。

錢鏐——從鹽販子到帝王的傳奇人生

錢鏐

公元852年,錢鏐出生於杭州,據說當時他的相貌奇醜,他的父親錢寬都看不下去了,想要將他丟棄,幸好他的祖母不忍心,力爭將他留下來,因而 他也有一個小名叫做婆留。錢鏐的父親錢寬,是當時杭州一個普普通通的平民,可想而知,錢鏐早期受到的文化教育不會太多。史書記載,錢鏐從小學武,擅長射箭,還對圖讖、緯書感興趣,長大後,錢鏐自然沒有“學而優則仕”,而是做起了鹽販子,從事私鹽買賣。我們知道,從漢武帝時期實行“鹽鐵官營”制度後,私賣食鹽便是重罪,此時的錢鏐,多多少少也是在進行不法生意了,好在當時唐朝名存實亡,天下紛爭,也沒人會去追究這麼一個小人物的罪過。

公元875年,改變錢鏐命運的第一個契機到來了。這一年。浙西軍閥王郢起兵作亂,當時的石鏡都鎮將軍董昌立即招募軍隊,想要平息叛亂。錢鏐此時還是鹽販子,他在這場戰爭中看到了不一樣的命運:投軍,建立自己的功業。其實錢鏐這麼做也是形勢所迫,亂世之時,生存不易,與其做鹽販子苟延殘喘,倒不如從軍殊死一拼,或許還可以有一個好的前程。就這樣,錢鏐加入了董昌的隊伍,並被其任命為偏將。亂世對於本事超然的人物,歷來都是一把最好的梯子。唐末軍閥割據,各自混戰,今天還是大唐的長城,明天便是罪不可赦的叛軍,所謂的“討逆”,似乎是這一時代名義上的主題曲。到公元880年,錢鏐已經是杭州的二把手(一把手是董昌,杭州刺史),主管杭州的軍事。公元886年,董昌和錢鏐達成協議:如果錢鏐幫助董昌攻下越州,董昌便把杭州讓給錢鏐。這一年錢鏐攻陷越州,董昌也如約將杭州讓給錢鏐,自此,錢鏐才正真意義上成為唐末的一股軍閥力量。

錢鏐——從鹽販子到帝王的傳奇人生

吳越國地理位置

公元895年,董昌在越州稱帝,公然反叛唐朝。錢鏐的第二個命運轉折點到來了。在此之前,董昌算得上是錢鏐的恩主。從875年起,錢鏐便在董昌的帳下效力,董昌也十分欣賞錢鏐,兩人雖然在形式上是上下級,但其實是朋友的成分居多。董昌稱帝后,立即封錢鏐為兩浙指揮使,希望錢鏐能夠歸順自己,共圖大事。錢鏐則十分清醒,他看到董昌的帝位下隱藏著重大的危機,此時的天下雖亂,唐王朝也僅僅是名義上存在著,但地方割據勢力仍然以唐王朝為尊,以中央的名義行政地方,而很少有直接宣佈稱帝,站到唐朝和天下的對立面的。董昌稱帝,不僅是挑戰唐朝中央政府權威,更是對擁有實權的各割據勢力的威脅。如此局面,最後的結果毫無疑問是粉身碎骨。於是錢鏐不僅寫信勸諫他的老上司,之後更是親自跑到越州,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董昌也是內明之人,他之前雖然被眼前的皇位矇蔽,但經錢鏐勸說,也十分清楚自己所面臨的處境,於是他便去帝號,向朝廷請罪。只可惜,反覆之人,不容於當時的唐朝政府。同年五月,唐昭宗削去董昌的爵位,命令錢鏐前去討伐。錢鏐對形勢的分析十分正確,他認為董昌的命運已經註定,毫無挽回的餘地,而自己則可以乘此機會,將越州控制在自己手中,壯大實力,一旦天下有變,即便不能一統天下,也能在這兩浙之地稱雄。次年,錢鏐攻進越州,俘虜董昌,一舉吞併了董昌原有的地盤。日後的吳越國的疆域再此便基本固定下來了。

錢鏐——從鹽販子到帝王的傳奇人生

唐末割據勢力

公元907年,朱溫篡唐稱帝,改國號為梁,錢鏐命運的第三個轉折點便悄然到來。在這之前,錢鏐等藩鎮勢力,雖然早已有不臣之心,但苦於做政治上的出頭鳥代價太大,仍然以大唐之臣自稱。朱溫稱帝,將這一局面徹底打亂,各地紛紛自立,稱王的稱王,稱帝的稱帝,五代十國,自此便開始了。當時的錢鏐也面臨著選擇:是選擇自立,與天下群雄平起平坐,還是投靠新主,繼續做中原王朝的藩臣呢?錢鏐的下屬官員都勸錢鏐自立稱帝,原因也無非是吹捧一下錢鏐雄才大略,英勇神武,如何如何,但錢鏐自身卻很清醒,他知道自己和中原王朝,甚至和吳國、蜀國相比,實力相差太大,兩浙之地雖然富庶,但地盤狹小,無法長期維持龐大的軍隊,同時境內地勢平坦,也不利於防守。再者,錢鏐實際上是處在朱溫的梁朝以及吳國、閩國的包圍之下,地緣位置太差,發展空間太小。既然如此,倒不如直接歸附梁朝,在梁朝的羽翼之下,錢鏐要安全的多。於是乎,錢鏐接受了朱溫冊封的吳越王稱號,大搖大擺的做起了孫權。這也是錢鏐給後代子孫留下的最根本的一條國策:尊中原王朝為正統,永不稱帝。錢鏐於公元932年去世,諡號為武肅,葬於錢王陵。

錢鏐長遠的目光不僅表現在政治上,事實上,他所建的吳越國在中國浩浩的歷史長河之中,不過是撮爾小邦,不足多道,但他在兩浙的經濟建設以及水利建設上,確實可以說是前無古人的。兩浙之地自東晉時期中國的經濟中心南移以後,其地位日益突出。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以及“蘇湖熟,天下足”便是此類佐證。但在唐朝末年,歷經多年的動亂以及統治者的忽視,兩浙的經濟發展實際上已經停滯不前了。錢鏐佔據兩浙之後,認識到發展經濟對其日後發展的重要性,同時鑑於兩浙水流物產之豐富,更是傾全力建設水利工程。錢塘江海堤的築成,使得沿江農田獲得灌溉之利,此外,錢鏐還設立撩湖軍,疏浚河道,使得兩浙之地,再次成為天府之國。吳越國享有近80年的壽命,一者在於奉中原王朝為正統,減少兩者之間的衝突,二者,則是吳越國經濟的穩定和快速發展。而兩者,都應該歸功於錢鏐。

錢鏐——從鹽販子到帝王的傳奇人生

錢王陵

我們知道,劉邦從一介布衣成為四百年大漢開國之主;劉備最初也不過是個織蓆販履之徒,最終三國鼎立之中也有他一家;朱元璋起事之時不過是個遊僧,乞丐般的人物,最後也有大明王朝的榮光。錢鏐也是一樣,當他還是鹽販子的時候,誰會想到,日後的中華大地,竟會有他的一席之地。白手起家建立基業總是讓人欽佩不已,於我們看來,這些人物的事蹟,實際上已經成為傳奇,模仿已是不可能,更不用說超越。

今天,我們從史書中瞭解到了這些人物,也重溫了他們的傳奇,於此之時,我們又該如何自處呢?王圖霸業早已是歷史雲煙,而歷史,也不大可能會再次重演。人們常說:“讀史可以明智”,智在何方?不就在這些風雲人物的一言一語、一舉一動中,不就在歷史大潮中,那永恆不變的大道之中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