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自殺了卻折射出一個時代的縮影

她自殺了卻折射出一個時代的縮影

南京萬達茂的世界最大梅花摺扇建築創造了世界吉尼斯記錄,引起了業內巨大的轟動。沒想到才過了幾天,掌舵人徐毓女士就離世了,不禁令人扼腕嘆息。我們可能還無法想象,一名商業地產人的工作,是多麼的繁忙,任務繁重,節奏超快,精神壓力大等,其中的辛酸只有經歷過的人帶能體會。

伊人已去,留給活著的人除了緬懷,更多的是警醒。其實,在這件令人惋惜的事情背後,反映的更多的也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資金漫天飛

她自殺了卻折射出一個時代的縮影

過去的10年裡,中國金融行業經歷了一個史無前例的貨幣超發時代,錢多到不值錢,每家銀行每天最發愁的事就是怎麼把錢扔出去、怎麼樣能讓錢變“錢”。

什麼樣的業務才能給銀行的“錢”帶來高收益呢?

房地產!

其實,近些年來“地王”頻出,經常爆出幾十億拿地的大消息,其實並非所有的房地產公司都是土豪,房地產商哪裡有這麼多的資金?要知道房地產商背後的最大金主是誰?是銀行!

但是由於當時監管政策的缺失,銀行必須把儲戶理財資金委託給外部的金融機構進行投資,這就是傳說中的“委外業務”!

什麼是“委外業務”,就是指銀行理財資金委託外部機構投資(基金公司、券商,以及打著各種名號、旗號的資產管理公司),專門來搞一些高收益但是高風險的事情。

要知道這些“委外”機構也是要賺錢的,怎麼賺錢?高利息!人人加、層層加。所以房產商天價買來的地、自然要賣出天價的房。在這種“高槓杆”的運作模式之下,想要取得“高利潤”,“高週轉”模式自然是唯一法寶!

地產行業資金成本這麼高,很多項目每拖延一天就是一輛奔馳扔到坑裡,省出幾天時間就等於省了幾百上千萬,這就是為什麼所有房企都在強調快快快!要用最快的速度建房、賣房。

於是,依靠著這樣高槓杆、高負債、高週轉的模式運作之下,一邊是瘋狂擴張的開發商,一邊是狂飆突進的高房價——那時候的地產行業真的是躺著都能賺錢的“黃金年代”!

當然,凡事都有兩面性,在“高週轉”的暴利之下,地產業的普通員工是壓力山大。坊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生不進恆大,死不進萬科,生死不進碧桂園”。

炸彈隨時雷

她自殺了卻折射出一個時代的縮影

時至今日,地產的黃金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開發商和銀行“蜜月期”也終於到頭了。

因為強監管來了!事實上,自2016年10月底以來,隨著宏觀經濟基本面走強、貨幣政策中性偏緊、金融去槓桿逐步推進以及低利率環境的終結,銀行委外業務內生驅動力開始下降,委外規模擴張速度已呈邊際下行趨勢。

十九大報告強調“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銀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今年以來,銀監會按照問題導向原則,確定同業、理財、表外三個重點監管領域。也就是說,從此“表外業務”就要被牢牢地監視在國家的銳眼之下,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為所欲為,更不用說拿錢去炒房了!

銀行家裡都沒有餘糧了,你還指望著拿到錢去炒房?

對於開發商來說,“斷糧”已經很可怕了,而比斷糧更可怕的是,還要還以前欠的糧!

已經上岸的老王說,“自作孽,前幾年看著地產火熱,瘋狂加槓桿負債搶錢,最近政府對地產企業融資五花大綁,集中兌付期快到了,聞到風險的機構要跑了。”

一般而言,委外業務的週期通常是3~4年,也就是說,今明兩年,地產債兌付的高峰期就要到了!據申萬宏源的數據統計,包含公司債、企業債、中期票據及定向工具的地產產業債務,2018年全年到期量總計為1949億元,其中三四季度為到期高峰(分別為932億、698億元),而接下來2019年、2020年到期量更加龐大,每年增量都在1000億以上。

做生意是要有本錢的!出來混“錢”總是要還的!

債務壓頂之下,一大批開發商已經先崩為敬了。

l5月21日,被譽為“城市園林綠化行業龍頭”的東方園林向社會公開發債10億元,但結果只募集到了區區5000萬,僅佔募資額的5%。事情一出,東方園林6連跌,期間跌幅達23.12%!

l5月25日,五洲國際的股價遭遇了公司有史以來最大單日跌幅,盤間最高跌幅接近90%!收盤時,五洲國際錄得超過84.89%的跌幅,且成交量大幅放大至37.2億,換手率74.54%。隨後公司申請停牌自查,受此牽連,五洲國際一筆本金額為3億的美元債券也暫停交易。

l5月28日,上交所信息披露,碧桂園擬發行的200億元公司債再度中止。而在此前的2月7日,該公司債項目就已經被中止過一次了。

這已經不是地產業的個例了,實際上,整個宏觀環境都是如此。在監管趨嚴、融資渠道受限的大環境下,那些高槓杆、高負債的企業,要麼已經爆倉、要麼正在爆倉的路上!

房子的主人其實是銀行?

想要從債務中成功解套,借新債還舊債的把戲玩不下去了,怎麼辦?

自然是找接盤俠來轉移債務!對於開發商來說,自然要變著花樣讓你買房!

過去,是利潤所需;而當下,是生存所迫。因此,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房企都在拼命促銷,因為“高週轉”的速度更加重要。甚至宇宙級房企碧桂園,還喊出了“不惜一切代價高週轉”的口號!

因此,地產普通從業者的壓力越加沉重,南京萬達茂總經理的事情恰恰反映了這一點。

但瘋狂的“高週轉”顯然是取得了成效。

·深圳:不交500萬,你連搖號的資格都沒有!

·杭州:有人暈倒有人打架排1里長隊

·無錫:1000多人在售樓處門外熬了3天2夜

·西安:長安區某樓盤700套新房入市,引來5000人搖號爭搶

·成都:5萬人搶1千套房,還能有多瘋狂?

過去,開發商是靠房價上漲吸引老百姓自動入場,而現在,卻靠政策配合下的飢餓營銷,引發“搶房”狂潮來吸引剛需接盤!

槓桿不會憑空消失,只會發生轉移。那麼轟轟烈烈的去槓桿運動,究竟成效如何?

企業部門槓桿率為159%,比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政府部門槓桿率為36.2%,比上年下降0.5個百分點,均出現2011年以來首次下降。

但唯一上升的就是住戶部門槓桿率,為55.1%,比上年高4個百分點。無論是居民長期貸款還是短期貸款,2017年以來槓桿率上升明顯。與之相對應的是今年的搶房熱潮、無數人蜂擁入場、爭當房奴。然而,在他們做著炒房致富美夢的背後,是隨時會跑路的開發商和可能還不起的貸款。

美聯儲六月加息步步緊逼,房貸利率勢必會水漲船高。那麼,當開發商憑藉賣新房已經成功出貨,當地方政府憑藉去庫存已經成功解套,那麼你會如何呢?對於廣大買房者而言,你需要考慮的第一個問題是,在你沒有還清貸款之前,房子的真正主人,其實是銀行。

在這輪債務風暴大轉移的過程中,不少城市房價離奇暴漲,那麼當接盤過程宣告完成,那些房價高估的城市,必將被打回原形。已經有許多慘痛的教訓告訴我們,從暴漲到暴跌,只需要幾個月的時間!若是你盲目追高、投機入場,那麼就註定了被收割的命運。

畢竟,無論哪個時代,能賺錢的只是區區那幾個少數人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