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让G7由对话平台变对抗擂台

特朗普让G7由对话平台变对抗擂台

白 明

简称G7的西方七国峰会每年举办一届,而今年的G7峰会将于6月8日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沙勒瓦举行。一般来说,G7峰会常常被看作是发达国家阵营“领导班子”的碰头会,因而全世界对于G7峰会非常重视。正所谓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尽管以往这七个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之间也是矛盾重重,但在G7峰会这个高大上的平台上,这些国家还是能够将注意力集中于追求各自利益“同类项”最大化之上。但今年“领导班子”会议却有所不同,美国这名“班长”与日本、加拿大、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这六名“班委”闹僵,很可能会使G7峰会有一个对话平台演变为对抗擂台。

与往年不同,依据所谓的232调查,美国除了单方面对从中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口钢铁和铝分别加征25%和10%的关税外,从6月1日起,也不再继续对从加拿大、墨西哥、欧盟等经济体进口的钢铁和铝豁免25%和10%的加征关税制裁。不难看出,今年的G7峰会还没有正式开始就已经笼罩上了不和谐阴影。甚至欧美舆论普遍认为,七国集团恐将在本届峰会上演变为“6+1集团”。

此番美国在232调查中对贸易中的安全考虑加以任意解读,不仅针对的是像中国这样的“战略对手”,而且也针对像欧盟、日本、加拿大这样的“战略盟友”,相当于“犯了众怒”。对此,除了中国之外,也有更多国家做出了激烈反应,其中包括除美国之外的其他六个G7国家。总的来看,这些国家做出的反应可以说是既动口又动手。

一方面,从“动口”角度来看,面对着美国的加征关税制裁,美国之外的其他六个G7国家并没有选择忍气吞声,而是从“动口”入手伸张自身诉求,除了与美方进行沟通外,还积极向世贸组织申诉。4月16日,欧盟致函美方,要求根据《保障措施协定》,就美方“232措施”与美国进行磋商。一开始,白宫对于欧盟、加拿大、墨西哥虽然网开一面,但豁免也只是到5月1日截止。虽然豁免到期后又延长一个月,但从6月1日豁免期满后美方宣布对欧盟、加拿大、墨西哥不再延长豁免。事实上,在与美方谈不拢的情况下,利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不失为一种办法。3月26日,中方在世贸组织《保障措施协定项》下向美方提出了磋商请求。4月5日,中国将美方有关做法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根据世贸组织秘书处散发的材料,4月16日,欧盟致函美方,要求根据《保障措施协定》,就美方“232措施”与美国进行磋商。欧盟在向世贸组织提交的申诉中称,要求美就加征钢铝税对欧盟进行赔偿。此外,在中日第四次经济高层对话和第五次中印战略经济对话期间,日本和印度都表示支持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制,要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全球自由贸易体制。

另一方面,从“动手”视角出发,为了增加特朗普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成本,在与美方进行博弈过程中,其他六个G7成员国也不得不对美国也“动手”。其中,欧盟和印度在5月18日向世贸组织提交了反制美国的清单,日本、俄罗斯、土耳其也于5月22日向世贸组织提交了反制美国的清单,而欧盟委员会前不久宣布,如果美国对从欧盟进口的钢铁和铝加征关税,那么到6月20日,可能对28亿欧元(约合33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对等征收25%关税,不排除扩大报复行动。初步拟定的税项产品包括哈雷摩托车、李维斯牛仔裤和波本威士忌酒等,都是美国国会共和党大佬家乡的特产。根据墨西哥政府发布的文件,将对美国进口猪后腿肉和猪肩胛肉征税20%,对美国乳酪和波本威士忌征税20-25%,对苹果和土豆征税20%,而钢铁制品也在清单之中。

从欧盟、日本、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的反应来看,一开始这些国家也倾向于息事宁人。现在看来,这些国家“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做法对于特朗普来说是不怎么好使。在针对钢铁和铝进行232调查之后,特朗普似乎意犹未尽。5月23日,依照特朗普的命令,美国商务部启动对进口小客车和卡车及其零部件的调查,以确认是否“危害国家安全”。看来,尝到些甜头的特朗普又要得寸进尺了。对日本来说,美国是日本汽车出口的最大市场,日本出口汽车的近40%是销往美国市场。为此,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不像前段时间那样对美国的做法逆来顺受了。5月30日,安倍晋三在日本国会会议上说,日方对美国针对进口汽车和零部件启动的调查感到“难以理解,不可接受”,美方采取的贸易措施必须符合世贸组织规定。

事实上,特朗普这么做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在于山水之间。对于欧盟来说,特朗普所在意的“山水之间”就是要德国取消与俄罗斯修建天然气管道计划,其中的潜台词就是以后只管从美国进口天然气就够了,反正页岩气革命后美国有很多天然气要找市场,同时也要求欧盟多分担一部分北约经费。对加拿大和墨西哥来说,特朗普所在意的“山水之间”就是要这两个国家在重谈北美自由贸易区过程中听话。对于日本来说,特朗普所在意的“山水之间”就是要日本削减对美贸易顺差。对于韩国来说,特朗普所在意的“山水之间”就是要韩国遵守刚刚修订的美韩自贸协定,韩国也只能是“口服心不服”。当然,对于中国来说,特朗普所在意的“山水之间”就更是重口味,连同美国后续根据301调查对从中国进口价值500亿美元1333个税号商品加征关税以及制裁中兴,就是要通过封杀中国制造2025计划,阻止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发展。

应当指出的是,特朗普发起贸易战从近期看是为了应对中期选举,从中长期看是为了体现出美国优先。要实现上述两大目标,仅仅与中国进行贸易战是不够的,特朗普还要向包括欧盟、日本、加拿大在内的更多国家发起贸易战。随着特朗普打贸易战的战线越拉越长,美国自身暴露给对手的破绽也自然会增多,我们也完全可以对这些破绽加以利用,要么用来强化反制效果,要么用来加大威慑力度。例如,针对美国对华进口钢铁和铝加征关税,中国也开始对从美国进口的128种商品加征关税,其中就包括蔓越莓。仅从中国的蔓越莓进口规模来看,单独加征关税不一定会对美带来明显压力,但如果考虑到欧盟和墨西哥对从美国进口蔓越莓加征关税,加拿大也要对从美国进口蔓越莓汁加征关税,这些经济体也比较容易在反制过程中形成共振与合力。不难看出,这一回特朗普很可能让G7由对话平台变对抗擂台,不排除最后不欢而聚,不欢而怼,不欢而散。

眼下,中美贸易争端时而看似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而又看似柳暗花明又一村。面对着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一下子涌现这么多“难兄难弟”,似乎很容易让我们有些找到“同盟军”的感觉。4月16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东京同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共同主持中日第四次经济高层对话时强调,双方应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共同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5月31日,王毅在会见德国外长时强调,中的双方要共同对外发出支持多边主义、维护自由贸易体系的积极信号。6月4日,王毅在南非出席金砖国家外交部长会议时也强调,金砖国家要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确,无论是在世贸组织平台“动口”与在反制过程中“动手”,如果能够与这些同样受到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困扰的国家相互协调,倒也有助于增加特朗普搞贸易保护主义的成本。

不过,在应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过程中,也不能够对这些国家寄予过高期望。例如,在知识产权、市场经济地位、投资保护主义等问题上,欧盟和日本对于中国的态度与美国几乎并无二致。所以说,即使在本次G7峰会上其他六个成员国与美国撕破脸,还都属于合作博弈的范畴,人家毕竟都在发达国家“圈内”嘛,共同语言会更多些。相反,即使中国与美国之间在防止贸易战这个问题上暂时达成共识,短期内也很难摆脱对抗博弈的阴影。由于中美两国产业叠加范围越来越大,中美贸易战的隐患依然难以完全消失。对此,要多留个心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