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陪伴,讓孩子愈行愈遠

在《媽媽是超人3》中,我被黃聖依和安迪這對母子之間呈現出來的那種疏離感扎心了。

從先導片開始,這對母子就給人一種這樣的感覺:孩子和媽媽不親。

缺少陪伴,讓孩子愈行愈遠

和媽媽相處中,安迪是各種不舒服:

挑剔食物沒有自己喜歡吃的;

嫌棄媽媽準備的早餐 「什麼都少」;

拒絕媽媽給買新衣服「不要,我不要」;

拒絕牽媽媽的手;

拒絕拍照「我不拍,該你拍了」……

他甚至直言不諱地說:我不喜歡她陪我。

缺少陪伴,讓孩子愈行愈遠

這句話是兩人之間問題的根本:不認同,沒有歸屬感。

其實,安迪不和黃聖依親是有原因的。安迪3個月大的時候就由奶奶照顧,這一帶就是3年,為了他,奶奶甚至把遊樂場、滑雪場都搬到了自己家裡。

作家小巫說過一句話:孩子和誰睡,就是誰的孩子。

孩子是最簡單最直接的,誰陪伴他的時間多,他就和誰親。

綜藝節目《變形記》,有孩子吐露心聲說:「不想要錢,只想要父母在身邊的陪伴。」

在孩子心裡,再貴的玩具,再漂亮的衣服,都不及父母的陪伴;再會帶孩子的爺爺奶奶,都比不上爸爸媽媽的陪伴。

其實,所謂陪伴孩子,也並不是說要我們24小時守在孩子身邊。陪伴孩子,不在時間長短,貴在用心,孩子需要的是爸爸媽媽100%的全身心的投入。

缺少陪伴,讓孩子愈行愈遠

比如,制定專屬於你和孩子的親子時間,共讀一本書,共同做個親子游戲,一起去看場電影,甚至什麼都不做,只是傻傻地在那陪著孩子看螞蟻搬家、蜘蛛織網。

四川有位媽媽的做法很值得借鑑。4年裡,這位媽媽出差期間,堅持給孩子手寫了100多封信,她雖然和兒子之間有著最遠的距離,但卻通過信件與孩子互動,給了孩子最近的陪伴。

缺少陪伴,讓孩子愈行愈遠

心理學家說,孩子幼年時期,是父母和孩子建立親子關係的重要時期,錯過了這個關鍵期,很難再讓孩子和父母變得親近。

所以,趁一切還來得及,停下來,讓自己慢一點,多給孩子一點時間,哪怕每天就那麼十幾分鍾,也請全身心地陪伴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