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洋日丨這些紀錄片,帶孩子一起走進我們的“藍色星球”

文丨朱逸菲

海洋,佔據了地球表面約71%的面積,

擁有地球上97%的水量,

而人類對海洋的探索,

僅佔海洋總量的5%。

海洋是什麼樣的?

今天,正逢世界海洋日

團長想用4部紀錄片

帶孩子看看海洋的真實模樣

2018 0608環 保 類

《塑料海洋》

世界海洋日丨這些紀錄片,帶孩子一起走進我們的“藍色星球”

海洋裡除了魚類,最多的東西是什麼?這個問題團長現在無法回答,但是到2050年後,說不定會有一個不太美好的“答案”——最多的是垃圾!別不信,目前每年有約800萬噸的塑料垃圾被傾倒入海洋。根據科學家預測,到2025年,海洋裡每3公噸的魚就有1公噸的塑料;到2050年,塑料的重量很有可能會超過魚類!

世界海洋日丨這些紀錄片,帶孩子一起走進我們的“藍色星球”

一望無際的海洋裡,生活著各種海洋生物,也有很多奇怪的“外來者”——水瓶、塑料鞋、廢棄物等組合成巨大的垃圾島嶼,不僅侵佔著海洋生物的生活空間,還威脅著它們的生命!

世界海洋日丨這些紀錄片,帶孩子一起走進我們的“藍色星球”

紀錄片中有這樣的一幕:在距離悉尼東北邊600公里的豪勳爵島上,科學家們解剖了一隻海鳥。在它的胃裡,人們驚訝地發現了各種大小的塑料碎片,過稱重發現這些塑料的重量居然佔據了這隻小鳥該鳥體重的15%,這相當於在人的胃裡,有6到8公斤的塑料製品!

世界海洋日丨這些紀錄片,帶孩子一起走進我們的“藍色星球”

△胃被垃圾填滿的海鳥

諷刺的是,這些被人類拋棄的垃圾最終會“回饋”給人類自己——塑料在陽光,海浪,鹽的共同作用下開始分解,變成更細小的塑料微粒,再加上海水中的毒素粘附,這些塑料微粒被海洋生物攝食後,有很大的可能會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

海鳥因進食塑料瓶蓋而死亡、海豚體內充斥塑料化學物、海洋生物被廢棄的塑膠容器和漁網纏身……當海洋汙染成為全球性危機,如何保護海洋、保護海洋生物,看過紀錄片之後,孩子們也許會有自己的思考。

世界海洋日丨這些紀錄片,帶孩子一起走進我們的“藍色星球”

原文中此處為鏈接,暫不支持採集

2018 0608動 物 類

《逐冰之旅》

世界海洋日丨這些紀錄片,帶孩子一起走進我們的“藍色星球”

幾十萬種動物在海洋中生存,而依賴海洋生存的動物不止海洋魚類,還有各種“冰山動物”,這當然也包括“北極特產”——北冰熊,如今,它們面臨這一個巨大的挑戰:“全球變暖”。

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James Balog曾對全球變暖嗤之以鼻,覺得它的危害被過分誇大了,但當他花了三年時間在冰島、格陵蘭、阿拉斯加和蒙大拿放置25部縮時攝影相機,記錄下冰川消融的速度時,他被這可怕的場景震驚了。

↓↓↓

在《逐冰之旅》中,三年時光被濃縮成75分鐘,通過高速鏡頭,人們將直觀地看到冰河退縮、冰層大片崩落入海的經過。

世界海洋日丨這些紀錄片,帶孩子一起走進我們的“藍色星球”

對人類而言,只要不是住在海邊,冰川溶解、海平面上升對生活造成的影響可能不會太大,但這對北極熊來說卻是滅頂之災。儘管北極熊處於食物鏈的頂端,可是在浩瀚海洋中,沒有冰層它們就無立錐之地,再加上與人類的衝突、過度捕撈、石油汙染等影響,這些可愛的動物正一步步走向滅絕……

世界海洋日丨這些紀錄片,帶孩子一起走進我們的“藍色星球”

據瞭解,世上現存的北極熊大致有2—2.5萬隻,然而到2050年,這個數字可能會消失三分之二甚至更多!在這種可怕的消亡速度面前,我們能夠做些什麼呢?下面這部紀錄片的拍攝初衷,就是告訴大家:

每個生靈都是地球的主人。

世界海洋日丨這些紀錄片,帶孩子一起走進我們的“藍色星球”

原文中此處為鏈接,暫不支持採集

《藍色星球》

世界海洋日丨這些紀錄片,帶孩子一起走進我們的“藍色星球”

要問這幾年哪部紀錄片名聲最廣、評分最高,《藍色星球》系列一定榜上有名。2001年,《藍色星球1》橫空出世,為人們揭秘了浩瀚大海的一角,去年,一部《藍色星球2》更是在豆瓣上獲得了9.9的高分!

世界海洋日丨這些紀錄片,帶孩子一起走進我們的“藍色星球”

這兩部紀錄片堪稱現實版的“海底總動員”。在紀錄片裡,孩子們將見識到海洋生物們的智慧——是的,這些生物不僅在生存,也在生活。它們可愛、古怪、聰慧、美麗,也有滑稽、兇猛、殘暴、善變的一面。

世界海洋日丨這些紀錄片,帶孩子一起走進我們的“藍色星球”

鯊魚對一切東西都很好奇;剛出生的小海龜則天真懵懂;小抹香鯨要花兩年時間才能學會自家的語言;體型小的雄性烏賊為了交配,要假裝變性來躲避大個頭競爭對手的攻擊;而有些魚類的雌性會拒絕雄性的追求,是因為它有可能真的變性成為雄性……(海洋動物套路深,團長想靜靜)

世界海洋日丨這些紀錄片,帶孩子一起走進我們的“藍色星球”

在幽深的海底,這些生物有自己的“SPA中心”,有專門的分娩場所,有育嬰室,它們有的會使用工具,會用語言交流,會玩遊戲增進社交,共同撫育後代,會跨種族協作捕食……

“大海群像”,在紀錄片中展現的不過是冰山一角。

看著這些海洋生物鮮活的模樣,誰能不愛上它們呢?

世界海洋日丨這些紀錄片,帶孩子一起走進我們的“藍色星球”

原文中此處為鏈接,暫不支持採集

原文中此處為鏈接,暫不支持採集

2018 0608科 普 類

《海洋》

世界海洋日丨這些紀錄片,帶孩子一起走進我們的“藍色星球”

“有一天,一個男孩兒看著大海,問我:

這就是海洋?海洋是什麼?

伴隨這句開場語,紀錄片《海洋》徐徐拉開帷幕,這部專門獻給孩子的科普紀錄片由呂克·貝松操刀,詳細記錄下人類在海洋中留下的痕跡。

世界海洋日丨這些紀錄片,帶孩子一起走進我們的“藍色星球”

橫跨7大地區的海洋、探訪近1000多處海底,主創們進行了從未有過的探索,他們記錄下無數珍貴的發現——

日落時分,海豚和海獅在海面上穿梭;海底深處,長相酷似“象人”的亞洲羊頭瀨魚靜靜地遊動;墨爾本灣海底,兩撥蜘蛛蟹“陣營”展開了交戰;夕陽下,海象媽媽在水中溫情脈脈地抱著自己的孩子……

5分鐘是一個溫情的場面,下5分鐘則是動物們一起進食的海底盛宴,再下面5分鐘就是生存的競爭,接下來便是人類捕獵者的闖入……這裡沒有什麼長盛不衰的王者,也沒有恆久不變的“主角”,繁衍、狩獵和廝殺是海洋的主調,也是最真實的自然生存圖景。

世界海洋日丨這些紀錄片,帶孩子一起走進我們的“藍色星球”

一位網友評論說:“所有的海洋紀錄片最終都是在探討人和自然的關係。”在《海洋》中,主角不是人類,可這些海洋生物的命運都和人類息息相關:溫室效應導致珊瑚成批死去,海水酸化;開發海洋的噪音導致鯨魚掉隊、擱淺;過度捕撈導致海洋生物鏈瀕臨崩潰;海洋垃圾導致成批幼小生物死去……鏡頭冷靜地記錄下海洋中的一切變化,也提醒著每一個人:我們能做什麼,我們應該做什麼。

世界海洋日丨這些紀錄片,帶孩子一起走進我們的“藍色星球”

原文中此處為鏈接,暫不支持採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