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智謀:說話是門藝術,鬼谷子教你怎樣見什麼人說什麼話!

  權者,權衡、審察之意,即審時度勢以進遊說之辭。此篇講的是如何判斷情勢,從而運用合理的語言技巧說服對方。古代那些縱橫遊說之士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就是因為他們悟透並掌握了不同的情勢,根據不同人的特點施言的結果。的確,話是不能亂說的。“口可以食,不可以言”,因為隨便講話會傷害人。所以說話時說到對方長處可以加以張揚,說到對方短處要有所忌諱。而且還要看人說話,“與智者言,依於博”,“與賤者言,依于謙”,“與勇者言,依於敢”,等等。所以悟透並掌握了這些技巧就能雄辯天下,無有不服。

鬼谷子智謀:說話是門藝術,鬼谷子教你怎樣見什麼人說什麼話!

  【鬼谷子權篇-原文】

  說之者,說之也;說之者,資之也。飾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損也。應對者,利辭也;利辭者,輕論也。成義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驗也。難言者,卻論也;卻論者,釣幾也。佞言者,諂而幹忠;談言者,博而幹智;平言者,決而幹勇;戚言者,權而幹信;靜言者,反而幹勝。先意承欲者,諂也;繁稱文辭者,博也;策選進謀者,權也;縱舍不疑者,決也;先分不足而窒非者,反也。

鬼谷子智謀:說話是門藝術,鬼谷子教你怎樣見什麼人說什麼話!

  【鬼谷子權篇-譯文】

  遊說,就是勸說別人;勸說人,就是資助人。修飾言辭,就是假借以說服人;假借,就是言辭有所增減。應辯對答,是巧辯之辭;巧辯之辭,是輕視論說。具有義理的言論,是闡明真偽;闡明真偽,是為了符合應驗。指責之辭,是反對的言論;反對的言論,是誘導對方說出隱藏的細微之處。花言巧語,是以諂言求取忠名;以不實之辭奉承人,是以貌似廣博的虛浮之辭求取智慧之名;平淡生硬的言語,果決不疑而求取勇的名聲;憂愁之言,運用計策求得信任;巧飾之言,自己不足而指責他人求取勝利。曲意巴結奉承,就是諂;繁複虛浮之辭,就是博;籌劃運用謀略,就是權變;果決不猶豫,就是決;自己不足而責備他人,就是反。

鬼谷子智謀:說話是門藝術,鬼谷子教你怎樣見什麼人說什麼話!

  【事典解析】

  孔子對症下藥

  有一天,孔子的學生子路問孔子:“聞斯行諸?”意思是說:聽見了應該做的事情是不是馬上就要去做。孔子回答說:“你家裡還有父兄在,得先去問問他們再說。”

鬼谷子智謀:說話是門藝術,鬼谷子教你怎樣見什麼人說什麼話!

  過了幾天,孔子的另一學生冉有也有同樣的問題,他問孔子:“老師,聽見了應該做的事情就要馬上去做嗎?”孔子回答說:“對,應該馬上去做。”

  對同一問題,孔子作了截然相反的回答,孔子的學生公西華感到很奇怪,他帶著疑惑不解的心情問老師:“先生,子路問您聽到了應該做的事情是不是要馬上去做,您回答說要回家請示父兄。可是冉有問您同樣的問題,您卻回答說馬上去做。您的回答前後不一樣,我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鬼谷子智謀:說話是門藝術,鬼谷子教你怎樣見什麼人說什麼話!

  孔子回答說:“子路這個人常常爭強好勝,性情急躁,所以我得約束他一下,讓他凡事謹慎一些。冉有這個人遇事常常畏縮不前,所以我要鼓勵他辦事果斷一些,叫他看準了立即去辦。”聽了老師的話,公西華恍然大悟。原來,孔子平時十分留意各個學生的性格、愛好、特長,注意因材施教。有一次,孔子要子路、冉有分別談一下自己的志向。子路立即站起來表示:“如果要我去治理一個擁有戰車千乘,遇到戰亂饑荒的國家,只要三年,我就能治平天下,使百姓安居知禮,士卒勇敢善戰。”而冉有想了半天才說:“如果讓我去治理一個小國,我大概三年之後,就可以使老百姓得到溫飽,至於建立禮樂制度,那還要等待君子去做。”他們兩人的回答,正好暴露了一個急躁,一個畏縮的性格特徵。孔子平時就十分留意觀察,故方能因人施言。

鬼谷子智謀:說話是門藝術,鬼谷子教你怎樣見什麼人說什麼話!

鬼谷子大商之道課程現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