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艇攻擊航母哪有那麼容易,需突破層層攔截網

在很多時候,一提到潛艇,就自然而然地為其安上了“航母殺手”的這個頭銜。然而實際上,潛艇要攻擊航母並沒有這麼容易,需要突破層層的攔截,簡直是九死一生。本文將對航母攔截潛艇的手段進行討論。在航母編隊指揮官之下,反潛戰是一門重要的作戰樣式,設有專門的編隊反潛戰軍官,它一般由護航的驅逐艦中隊指揮官擔任。驅逐艦中隊指揮官率領著自己的指揮班子在航母的上開設反潛指揮所,統一指揮編隊所轄反潛兵力實施反潛作戰。其主要任務是:

根據編隊整體作戰計劃制定反潛戰實施計劃;

確定編隊受保護艦船的優先順序(從高到低一般是:航母、兩棲攻擊艦、補給艦、其他兩棲戰艦、其他水面作戰艦艇);

將所有反潛兵力進行合理配置,形成外層、中層、內層反潛區;

分析情況,協調反潛兵力與防空部隊、反艦部隊等其他部隊之間的活動;

儘早發現潛艇,在潛艇進入攻擊陣位前予以消滅。

潛艇攻擊航母哪有那麼容易,需突破層層攔截網

航母編隊的反潛部署層次,可以分為遠區、外層、中層、內層等4個層次。

遠區反潛外援

作為海軍最重要的資產,航母編隊的對潛防禦體系的最外層,其實是海軍其他兵力提供的。

海軍乃至聯合作戰司令部的衛星和其他情報力量,通過對敵方潛艇基地的長期監測,會提供敵方潛艇活動的早期預警。

海軍在全球重要水道附近,以及潛在對手家門口,都部署有海底水聲監聽陣列,和岸基反潛巡邏機中隊VP,目的就是在對方潛艇剛出門的時候就予以跟蹤、壓制,並向附近的航母編隊發出規避警報。它們才是航母編隊反潛作戰體系的第一道屏障。

潛艇攻擊航母哪有那麼容易,需突破層層攔截網

除了在敵方潛艇家門口蹲守以外,海軍在必要的時候也會派出附近的岸基巡邏機為航母編隊提供直接伴隨警戒。

這些反潛巡邏機一般部署在航母編隊容易遭受潛艇威脅的方向上,一般是面臨敵人的一側或者航母編隊前進方向,距離編隊200海里以上,數量一般1~2架。現在的主力是P-3C“獵戶座”巡邏機,續航時間17小時,典型作戰半徑1300海里,起飛重量60多噸,擁有雷達、紅外探測器、聲納浮標、磁異探測儀等豐富的探潛手段,機載任務系統具有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裝備導彈、反潛魚雷等多種反潛武器,與海底固定水聲警戒網絡組合,是海軍在大洋上監視和壓制敵方潛艇的主要手段。

這個遠離航母編隊,由岸基巡邏機主宰的區域,也被稱為“飛機傳統反潛責任區”,巡邏機一般採用“被動探測”戰術。當發現被動探測手段不能有效發現對方潛艇,或者對方潛艇很快就要進入到可以攻擊航母編隊的範圍時,巡邏機就會轉入“主動探測”戰術,此時如果能夠保持可靠接觸,並且經過識別確認是敵方潛艇時,就可以實施攻擊。當然這些巡邏機也可以引導航母編隊派出的其他反潛兵力實施協同反潛作戰。

目前P-3C“獵戶座”逐步被P-8A“海神”所取代,後者源自波音737-800客機平臺,更大、更快、更先進,第一批VP-16巡邏機中隊於2013年開始已經部署到日本。將進一步加強這個“反潛第一哨”的能力。

潛艇攻擊航母哪有那麼容易,需突破層層攔截網

岸基巡邏機責任區再往裡,距離航母100~50海里的區域,就是航母編隊“自力更生”反潛的地盤了。這裡主要由航母艦載固定翼反潛機和潛艇負責。

外層艦載反潛機

距離航母編隊100海里的範圍,是編隊的外層反潛防禦圈,一般由艦載固定翼反潛巡邏機負責,如S-3B“北歐海盜”。航母一般會搭載一箇中隊約6架S-3B。其最大航程3000海里,起飛重量23噸,攜帶的各種探潛和反潛裝備種類幾乎和岸基巡邏機差不多,只不過數量更少,性能稍遜,能在陣位上連續搜索4個小時。

在航母編隊航渡狀態下,編隊航速長時間保持在25節左右,常規潛艇即使是裝備了AIP也攆不上,攻擊型核潛艇高速追擊容易暴露,除了極少數恰巧能在航線前方設伏的潛艇,一般情況下水下威脅不大。此時,S-3B中隊一般採取平行搜索戰術,派出2~3架飛機在編隊前方搜索前進,另外各派1架在編隊兩側搜索,搜索寬度70海里左右,對通氣管狀態潛艇發現概率不低於30%。

潛艇攻擊航母哪有那麼容易,需突破層層攔截網

而當航母編隊進入作戰海區,也叫做“綜合作戰區”後,航母活動區域相對有限,就不能靠跑長跑擺脫潛艇了,此時潛艇威脅陡增。此時S-3B中隊就會採取編扇區搜索戰術,把編隊外層劃分為若干扇區,每個扇區派出1~2架巡邏機,扇區距離航母最遠100海里,每個扇區正面寬度160海里,對通氣管狀態潛艇發現概率不低於40%。

不過遺憾的是,冷戰結束之後,出於前蘇聯潛艇威脅的消失和軍費削減等多重考慮,航母艦載機聯隊已不再包含艦載固定翼反潛巡邏機中隊,S-3B所代表的這一反潛警戒層也不復存在。

潛艇攻擊航母哪有那麼容易,需突破層層攔截網

外層攻擊型核潛艇

潛艇被認為是最好的反潛手段,更何況冷戰時期配屬給航母編隊的“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航速超過30節,下潛深度超過400米,各種傳感器武器性能先進,在安靜性、快速性、探測能力等方面都是當時首屈一指的水下獵手。

當時的航母戰鬥群CVBG一般會配屬1~2艘攻擊型核潛艇,航渡期間部署在航母編隊前方50~90海里,負責開路,清除敵方設伏潛艇或試圖從正面突入的敵潛艇。在進入作戰區域後,則部署在威脅方向擔任水下警戒。

警戒過程中,攻擊型核潛艇主要是用拖曳聲納進行被動探測,由於處在水下的有利環境,探測距離要比水面艦艇遠,號稱深水區有效距離達100海里以上,能探測安靜性核潛艇,發現概率不低於70%。

一旦發現目標,則使用主動攻擊聲納迅速定位,可以使用“沙布洛克”反潛導彈,但目前更多使用MK-48系列重型反潛魚雷予以打擊。這種不斷改進推陳出新的魚雷,最高航速55節,航程20海里以上,使用深度超過700米,命中概率50~80%。

其實海軍認為,這樣能力強大的水下殺手的存在,更多時候起到的是恐嚇、欺騙的作用,便於航母編隊自身拜託對方潛艇的追蹤。

潛艇攻擊航母哪有那麼容易,需突破層層攔截網

為了配合航母編隊其他反潛兵力作戰,海軍的攻擊型潛艇能夠通過極低頻對潛通信設備在水下接收海軍的各種指令,也可以釋放出拖曳式通信浮標,貼近海面,通過衛星通信、猝發式超短波通信等方式與飛機、艦艇通信,不僅避免了己方的誤擊,還能夠與其他兵力互通情報,協同作戰。

不過隨著冷戰結束後水下威脅程度的降低,外層潛艇掩護幕也跟外層艦載反潛機一樣進行了裁減,航母戰鬥群CVBG調整為航母打擊大隊CSG,攻擊型核潛艇不再作為大隊的標配,只有在此次面臨較為嚴重的水下威脅時才編入大隊。更多時候,這些從航母編隊“下崗”的“洛杉磯”、“海狼”、“弗吉尼亞”等攻擊型核潛艇是獨立部署。

中層拖曳聲納警戒艦艇

中層反潛區域介於反潛巡邏機和內層掩護幕之間,一般由1~2艘裝備SQR-19拖曳聲納的水面艦艇擔任,負責某個威脅方向或可疑海區進行重點搜索,主要是在內層掩護幕之外再增加一道屏障,尤其是面臨敵方攻擊型核潛艇高速突擊時。

這些戰艦即可以是專門反潛的,也可以是前出擔任防空警戒任務的哨艦兼任。主用的手段就是性能先進的SQR-19拖曳聲納,能在至少30海里範圍內對潛艇進行探測、定位、識別。

潛艇攻擊航母哪有那麼容易,需突破層層攔截網

一旦發現可以接觸後,可以指引反潛直升機進行進一步定位、識別和攻擊,直升機裝備有LAMPS系統,能夠通過數據鏈與其他艦艇實時交換探測數據,接收協同指令。

如果因為氣象等原因反潛直升機不能起飛配合時,可中層反潛警戒艦可向編隊指揮官提出申請,派遣附近的岸基反潛巡邏機或航母上的艦載固定翼反潛巡邏機進行機艦配合反潛作戰。

內層反潛掩護幕

航母編隊的內層反潛防禦兵力主要是航母視距範圍內的掩護幕艦艇擔任,這個距離只有20~30海里,還沒有很多潛射反艦導彈射程遠,因此內層掩護幕的主要任務是不讓敵方潛艇使用魚雷攻擊航母。

掩護幕艦艇通常環形佈置於航母周圍,而升空的反潛直升機數量主要取決於當前的水下威脅程度。一般戒備情況下至少保持2架反潛直升機升空。紅色戒備情況下,所有直升機都要升空,或者進入5分鐘甲板待戰狀態。

潛艇攻擊航母哪有那麼容易,需突破層層攔截網

內層警戒時,掩護幕水面艦艇要跟隨航母保持20節以上的高速航行和必要的防空戰術機動,不太適合使用對航速和機動都有較多限制的拖曳聲納,且內層艦艇扎堆,彼此噪音對拖曳聲納被動探測影響很大,因此主要採用船殼被動聲納搜索潛艇。通常4艘掩護幕艦艇情況下,能確保艦艇間距為單個聲納探測範圍的1.5~1.75倍,這樣兩艦一起就能確保探測範圍有一定交疊而沒有空檔。其餘艦艇可以派出作為中層的機動搜潛兵力或擔負其他任務。但在敵方水下威脅較大時,也可增加掩護幕艦艇數量,縮小間間隔,提高戒備強度。

升空的反潛直升機則在掩護幕艦艇外側10~20海里範圍內活動,進一步擴大警戒範圍,常用的方式除了雷達、紅外、目視探測,更多的就要定時“點水”——根據編隊反潛控制系統的指引,在可疑和可能的警戒薄弱區域不斷放下吊放聲納進行水下探測。

有時候為了進一步保險起見,反潛直升機還會採取一種頗為“敗家”的警戒探測方式,在航母即將通過的海區兩側幾海里的區域,或者航母后方几海里區域,間隔投放一定數量的聲納浮標,構成聲納浮標屏障,進一步掃清可能存在的敵方設伏潛艇或尾隨的水下攻擊。平均每架SH-60B“海鷹”直升機能攜帶25枚這樣的聲納浮標。

潛艇攻擊航母哪有那麼容易,需突破層層攔截網

一旦發現可以接觸,或者得到外層警戒兵力的水下威脅迫近警報,則由發現目標的艦艇或指定艦艇啟動主動聲納實施探測、跟蹤、識別和攻擊,同時引導空中的反潛直升機協同攻擊。

在協同攻擊過程中,被指定啟動主動聲納的戰艦將作為該區域的臨時反潛控制艦,對附近的反潛飛機和其他艦艇的反潛戰術行動進行引導,其餘艦艇繼續保持音響和電磁輻射管制,避免暴露自己和航母本隊位置,同時採取反魚雷規避機動,每隔5~10分鐘就要改變航速航向,破壞敵人魚雷的火控解算過程。而航母本身則要逃之夭夭,全速脫離魚雷危險區。

掩護幕裡面的最後的幾海里,就要靠航母自己的反潛措施了,但主要是水聲干擾、魚雷誘餌、水聲降噪、尾流抑制、魚雷攔截彈等軟硬對抗措施,此時與其說是對“潛”防禦,不如說是對“魚雷”防禦。不過這部分不是編隊指揮官操心的事情,是航母艦長的事情了。

潛艇攻擊航母哪有那麼容易,需突破層層攔截網

順便多說一句,航母編隊反潛作戰,不僅僅是反潛巡邏機、直升機、護航艦艇的事情,其他飛機也有責任,首先所有空中飛機一旦發現潛艇蹤跡,如潛望鏡、通氣管、或者水面狀態的潛艇,都要立即上報,並進行攝像。而在後續反潛作戰中,其他飛機都將各司其職予以支持,如E-2C會協調空中搜潛飛機的行動,電子戰飛機要偵測可能的潛艇電磁信號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