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間來華的外國攝影師們,無意中創造了很多中國攝影的“第一次”

當我們翻看《外國人拍攝的中國影像——1844—1949》時,

現1844年至1949年百餘年間近百位外國來華攝影師,他們在中國的攝影行為創造出了無數次“第一”。作為發生在中國的歷史的一部分,這些個“第一”無一例外的讓我們重新審視了作為影像存在的歷史。

【第一個為中國人拍照的人】

于勒·埃及爾

法國海關總檢察官于勒·埃及爾(Jules Itier)在攝影術發明不久第一個將攝影術帶入中國,成為將攝影術引入中國的第一人。他於1844 年在澳門、廣東拍攝的一組照片,是目前發現的自攝影術傳入中國以來最早的攝影作品。于勒·埃及爾遂成為第一個為中國人拍照的人。

近百年间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们,无意中创造了很多中国摄影的“第一次”

兩廣總督耆英。廣州黃埔港,1844 年。

近百年间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们,无意中创造了很多中国摄影的“第一次”

廣州城的西部。1844 年。

1844 年10 月埃及爾抵達澳門,後又換乘“阿基米德號”輪船來到黃埔港,作為海關問題的專家,參加起草和簽訂中法《黃埔條約》。中方代表是在歷史上被稱為中國第一位“外交官”的耆英,耆英成了第一個被拍“小照”的中國人。這張使用銀版攝影法拍攝的照片保留至今,畫面雖已模糊,但耆英的面部圖像還算清晰。這張被海內外眾多攝影史學家及檔案專家認定為有關中國題材現存最早的照片,目前保存在法國攝影博物館。

埃及爾於1844年間在澳門、廣東拍攝了40 餘張達蓋爾銀版照片,是目前發現的自攝影術傳入中國以來最早的中國影像。

【最早在歐洲發行中國題材商業照片攝影師】

皮埃爾·約瑟夫·羅西耶

皮埃爾·約瑟夫·羅西耶(Pierre Joseph Rossier)是一位在中國攝影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外國攝影師。他用嫻熟精湛的攝影技術,克服了在東亞拍攝過程中的重重困難,拍攝了中國及東亞的首批商業影像。

是目前已經知道的最早在歐洲發行中國題材的商業照片的攝影師。

隨著《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的實施,中國成為西方列強的商品傾銷地,作為中國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廣州較早地實行了自由貿易。羅西耶正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攜帶最先進的攝影器材來到中國。

近百年间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们,无意中创造了很多中国摄影的“第一次”

廣州城南門。1858—1859 年。

近百年间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们,无意中创造了很多中国摄影的“第一次”

廣州貴族婦女招待訪客飲茶時的情景。1858—1859 年。

在廣州,羅西耶拍攝了一批立體照片,內容涵蓋中國人像、城市風景及英法官兵。羅西耶拍攝的廣州軍需庫渡口一景和廣州城東南的民居照片是攝影師拍攝的極少的手工上色作品。此外,廣州一帶的建築、廣東官員的家庭、五百羅漢堂、貢院庭院、廣州花塔、俯瞰財政街、廣州長壽宮中神像前的燭臺等都被羅西耶拍攝了下來。

作為攝影成果,1862 年5 月,羅西耶將其於中國、日本、暹羅(今泰國)拍攝的玻璃立體照片在倫敦國際博覽會上展出。

【最早在湖州拍攝的攝影師】

賈科莫·卡內瓦

賈科莫·卡內瓦(Giacomo Caneva)意大利人,1859 年以著名攝影師身份來華,受卡斯特朗尼與弗雷基斯(Castellani & Freschi)絲綢公司之託,前往印度和中國的杭州、湖州尋找桑蠶。1859 年他在湖州拍攝的照片,是當地目前已知最早的影像。

近百年间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们,无意中创造了很多中国摄影的“第一次”

富庶養蠶人家。湖州,1859 年。

【最早來中國北方拍攝的外國攝影師之一

第一位拍攝中國皇室成員的外國攝影師】

費利斯·比託

近百年间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们,无意中创造了很多中国摄影的“第一次”

北京的內城城門與城牆,遠處為朝陽門。1860 年。

近百年间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们,无意中创造了很多中国摄影的“第一次”

北京致蘭齋飯店。1860 年10 月。

近百年间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们,无意中创造了很多中国摄影的“第一次”

恭親王奕訢。北京,1860 年11 月2 日。

他為研究政治史和攝影史提供了可靠的影像資料。此外,在拍攝戰爭場面之餘,比託還拍攝了一些關於北京風土民情的照片,如鼓樓大街的店鋪等。作為早期來到中國北方進行拍攝的外國攝影師,費利斯·比託留下的影像資料為我們研究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的歷史提供了形象的、紀實的史實依據,而且比託的攝影活動也為攝影術在中國北方的傳播起到了積極作用。

【第一位拍攝臺灣的攝影師】

朱利安·休·愛德華茲爵士

朱利安·休·愛德華茲爵士(Sir Julian Hugh Edwards) 是目前有記錄可考的第一位拍攝臺灣的攝影師。1861 年,愛德華茲來到廈門,並從廈門啟程前往臺灣,他在中國的廈門和臺灣生活了37 年,並較早地在廈門開始了攝影活動,是第一個將攝影術帶到臺灣的人。

近百年间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们,无意中创造了很多中国摄影的“第一次”

臺灣島上兩位異族混血女子。19 世紀70 年代。

近百年间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们,无意中创造了很多中国摄影的“第一次”

廈門大悲閣。約1888 年。

愛德華茲不止一次到臺灣拍攝,照片內容包括臺灣的原住民母子、臺灣島上的女子、臺灣府、臺灣的手工藝品、臺灣原住民的小屋、臺灣的糖廠和牛車、臺灣高雄等。從他拍攝的臺灣影像中,我們多少能瞭解一些19 世紀六七十年代臺灣百姓的生產、生活場景,以及臺灣百姓的著裝、居住的房屋及做工的場地等。

除了拍攝臺灣,愛德華茲更多的是拍攝廈門。

他開設了廈門第一家照相館,似乎也與廈門的一些雜誌社和報社有業務往來,經常撰寫文章和發表照片。在廈門,愛德華茲的拍攝活動可謂非常豐富,拍攝範圍廣泛,拍攝內容涵蓋了家庭合影、建築古蹟、各界人物、鼓浪嶼風光、跑馬場、海灘風景、海上漁船、亭臺樓閣、教會學校師生、華人牧師、客家土樓、城鎮風貌、農田灌溉等。

【圓明園歐式宮殿殘跡的最早拍攝者】

恩斯特·奧爾末

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焚燬後,德國人恩斯特·奧爾末(Ernst Ohlmer)拍攝了一批迄今為止我們發現的最早且最有價值的圓明園歐式宮殿殘跡的照片。

近百年间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们,无意中创造了很多中国摄影的“第一次”

諧奇趣主樓北側。北京,1873 年。

近百年间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们,无意中创造了很多中国摄影的“第一次”

諧奇趣南側。北京,1873 年。

近百年间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们,无意中创造了很多中国摄影的“第一次”

諧奇趣音樂亭。北京,1873 年。

1872 年8 月到1880 年4 月,奧爾末在北京海關任職,這時的圓明園已經被英法聯軍焚燬。最遲在1873 年,奧爾末遊歷了這座曾經是萬園之園的皇家園林,並拍攝了一批圓明園歐式宮殿殘跡的照片。

從奧爾末拍攝的諧奇趣主樓北側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1873 年時北側樓梯的欄杆基本完好,門前的小噴泉池也還在。托馬斯·查爾德也拍攝了諧奇趣主樓北側的照片,但那時諧奇趣主樓北側樓梯的欄杆已經損毀。帛黎拍攝的則是諧奇趣主樓南側的全景照片,其時間也比奧爾末拍攝的時間晚。因為在帛黎的照片上諧奇趣主樓南側的欄杆已經損毀,而奧爾末拍攝諧奇趣南側全景照片時樓梯欄杆基本完好。因此,目前的研究資料顯示,恩斯特·奧爾末是最早拍攝圓明園歐式宮殿殘跡影像的人。

【最早在北京經營照相館的日本人】

山本贊七郎

山本贊七郎,日本著名攝影師,1855 年生於日本岡山縣。1882年起在東京的新橋開設照相館。彼時的日本,照相業競爭已經十分激烈。他注意到中國蘊藏著巨大的商機,遂於1897 年遷往北京,

在北京拍照並開設了山本寫真館,是最早在北京經營照相館的日本人。

山本照相館位於北京東安門外霞公府路(今北京貴賓樓飯店後),主要為皇室和王公大臣拍攝肖像。在北京,山本是極有影響力的攝影師,曾被內務府招入頤和園為慈禧太后拍照。從此,攝影術備受幽居深宮的皇家婦女歡迎,併成了皇族們的消遣工具。

近百年间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们,无意中创造了很多中国摄影的“第一次”

國子監辟雍殿前的牌樓。北京,19 世紀末。

近百年间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们,无意中创造了很多中国摄影的“第一次”

軍機大臣多羅貝勒毓朗。19 世紀末20 世紀初。

由於山本贊七郎的攝影技術精湛,使他在北京開設的照相館生意興隆、聲名遠播,但山本此時卻把拍攝重點放在北京的風景上。1899 年,山本出版了第一本有關北京的畫冊,名為《北京名勝》,收錄照片36張,是山本贊七郎攝影作品的代表作。其中,不僅有前門、西四等繁華的商業街,還有碧雲寺、臥佛寺、巍峨的天寧寺塔、雄偉的長城等北京的古代建築,以及大量反映北京百姓生活和風土人情的照片。

【第一位全面考察中國古建築的外國人】

恩斯特·柏石曼

1906 年至1909 年,第一位全面考察中國古建築的外國人恩斯特·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在中國拍攝了數千張珍貴照片。他跨越了中國12 個省份,對中國的建築風格進行了實地考察和深入研究,並對中國建築所蘊含的文化產生了深深的感悟。

近百年间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们,无意中创造了很多中国摄影的“第一次”

山西五臺山顯通寺的五座鍍金銅塔。20 世紀初。

近百年间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们,无意中创造了很多中国摄影的“第一次”

山東曲阜文廟大成殿。20 世紀初。

1902 年,他首次來到中國,出任由德國管制的山東膠州半島主管建築的官員。他對青島歐式建築的建設做出過一定貢獻。柏石曼在華期間,全面考察了中國大部分省份的建築,對中國的建築風格及其博大精深的華夏文明驚歎不已。這使他萌生了研究中國古建築的興趣。

從1906 年至1909 年,柏石曼自北京到山西、河南、山東、浙江,而後遊歷了陝西、四川、湖南、江西、廣西、廣東等地。柏石曼跋山涉水,跨越了中國12 個省份,行程數萬裡,拍攝了數千張珍貴照片,內容涵蓋中國古代皇家園林、庭院建築,廟宇、寶塔等宗教建築,以及民居、牌坊、墳墓等代表各地民風、民俗的建築。

【第一個全程考察長城及中國五嶽的西方學者】

威廉·埃德加·蓋洛

威廉·埃德加·蓋洛(William Edgar Geil)是世界上第一個全程考察長城及中國五嶽的西方學者。他將20 世紀初中國長城全線用照片呈現在我們面前。在對中國五大名山的考察過程中,蓋洛博士將五嶽的美景、香客等沿途所見一一收入鏡頭,給我們留下了珍貴的資料。

作為人文地理學家,蓋洛敏銳地意識到20 世紀初中國處於社會大變革時期,他以其獨特的視角,全方位考察了這個東方古國真實的風土民情及社會歷史狀況。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在考察過程中,蓋洛博士以學者嚴謹的態度和實證精神將沿途所見所聞真實地傳播到世界。

近百年间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们,无意中创造了很多中国摄影的“第一次”

長城。20 世紀初。

近百年间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们,无意中创造了很多中国摄影的“第一次”

華山西峰。20 世紀初。

他還連續出版了《中國長城》、《中國十八省府》、《中國五嶽》等一系列介紹中國人文環境、宗教傳統、風土民情的著作。在這些著作中,蓋洛選用了近500 張照片及插圖、拓片,內容展示了清末民初中國獨特的世間百態,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重要的社會圖景。

【中國最早的汽車拉力賽記錄者】

呂吉·巴津尼

中國最早的汽車拉力賽是在一百多年前舉辦的。1907 年3 月,法國《晨報》提出要舉辦一次“北京—巴黎汽車拉力賽”,這在當時可謂一個驚人的創意。大賽啟事在該報刊登後,立即引起了歐洲各國賽車迷的熱烈響應。

近百年间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们,无意中创造了很多中国摄影的“第一次”

北京市民圍觀西方參賽汽車。1907 年。

近百年间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们,无意中创造了很多中国摄影的“第一次”

車隊開出北京的北城門—— 德勝門時的情景。1907 年。

一百多年過去了,隨隊的巴津尼當年留下的影像資料為我們重溫了百年前的汽車拉力賽,提供了可視且翔實的史料依據。這些照片使我們看到當時新生事物初次進入中國時,社會各階層的反應。同時,也讓如今的我們感受到百年前在古老的中國大地上中西文明的一次碰撞。

【慈禧太后葬禮的目擊者】

亨利·博雷爾

他描述道:“(1909 年11 月9 日)在這個陰霾的冬日凌晨6 點,天上颳著刺骨的寒風,我身裹裘皮大衣,坐在一輛舊黃包車裡,穿過空曠的街道,向東直門趕去。在東直門外的一個小土丘上,外務部官員們專門為各國公使館所和在京外國人搭建了一個帶頂棚的看臺。我親眼看到了蓋著金黃色柩布的太后靈柩被緩慢而莊嚴地抬過了北京灰色的土丘,那裡面躺著慈禧太后的屍體……當她藏匿在靈柩中從我身旁經過時,我尊敬地脫帽致敬,向這個敢於按自己的意願生活的高雅藝術家鞠躬敬禮。”

近百年间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们,无意中创造了很多中国摄影的“第一次”

慈禧太后的靈柩由轎伕們抬著經過博雷爾所在的看臺。1909 年11 月9 日。

近百年间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们,无意中创造了很多中国摄影的“第一次”

葬禮行列中的駱駝隊馱著前往西陵途中搭建帳篷所需的物品。1909 年11 月9 日。

今天,從這些老照片所傳遞的信息裡,人們品味到皇族的尊貴榮耀,體會到在封建皇家特權制約下平民百姓的生存狀況。

【百科全書式的四川影像記錄者】

路得·那愛德

20 世紀初,路得·那愛德(Luther Knight)來到中國,他用手中的相機拍攝了自己眼中的中國萬象,特別是他對四川進行了百科全書式的影像記錄。

1910 年7 月7 日,那愛德乘坐日本“湯巴馬盧號”輪船離開美國西雅圖(Seattle),8月2日到達中國上海,10 月沿長江溯流而上,經漢口、重慶抵達成都,在四川高等學堂教授算學、化學、地質學和礦物學。他在中國只待了兩年多的時間,卻經歷了中國歷史中一段重大的變革時期和動盪歲月。民間譁變、武裝起義層出不窮,鐵路國有政策就像一根導火索,首先點燃了四川的“保路運動”。然後,又在全國範圍內引發了一連串的革命——武昌起義,湖南、湖北、江西、雲南等省的相繼獨立,延續近300 年的大清國分崩離析,中華民國隨之建立。之後,軍閥混戰,民不聊生。

近百年间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们,无意中创造了很多中国摄影的“第一次”

成都青龍場的集市。成都北郊,1910 年。

近百年间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们,无意中创造了很多中国摄影的“第一次”

城南宅院人家。成都,1911 年。

那愛德所拍攝的照片,記錄了中華民族生死攸關的這段歷史,也記錄了處於變革時期成都的舊城概貌、廟會集市、天府農事、民族風情。此外,這些影像還呈現了上海、長江三峽、南京古都等地的風俗民情、市井百態及自然風光,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和攝影藝術價值。

【第一個發現“香格里拉”的西方人】

約瑟夫·F. 洛克

約瑟夫·F. 洛克,美籍奧地利植物學家、地理學者和人類學家。1922 年至1949 年,他以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美國農業部、美國哈佛大學植物研究所探險家、撰稿人、攝影家的身份,在中國西南部的雲南、四川一帶生活了27 年。

近百年间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们,无意中创造了很多中国摄影的“第一次”

準備渡河的人們。中國西南地區,20 世紀二三十年代。

近百年间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们,无意中创造了很多中国摄影的“第一次”

麗江古鎮風貌,當年這座位於滇、川、藏交通要道上的古鎮擁有滇西北最大的集市。20 世紀二三十年代。

1928年至1931 年,美國《國家地理》雜誌連續刊載了洛克關於介紹稻城亞丁等西南地區人文、地理概況的文章和圖片資料,引起巨大轟動。文章中說他在稻城亞丁看到了世界上最美麗的三座雪峰,稻城不愧為西藏人民的佛教聖地等。而洛克提到的“稻城”,日後成為英國小說家詹姆斯·希爾頓(James Hilton)構思“香格里拉”的靈感來源。1931 年,以發現神秘“香格里拉”為背景的長篇小說《消失的地平線》由英國小說家詹姆斯·希爾頓創作完成。

洛克在20 世紀二三十年代拍攝的老照片為我們今天瞭解西南地區的民風民俗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拍攝的“香格里拉”風光更使世界掀起了探尋中國西南美麗王國的熱潮。

埃德加·斯諾

埃德加·斯諾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他從1928 年第一次來中國,先後在中國居住了13 年。期間,他撰寫了大量介紹陝甘寧邊區的文章,並最早向國際社會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野心,在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中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近百年间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们,无意中创造了很多中国摄影的“第一次”

紅軍炮兵。1935—1936 年。

近百年间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们,无意中创造了很多中国摄影的“第一次”

貧窮的孩子在讀書。1936 年。

瓦爾特·博薩特

近百年间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们,无意中创造了很多中国摄影的“第一次”

抗大的學生進行軍事訓練。延安,1938 年5 月。

近百年间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们,无意中创造了很多中国摄影的“第一次”

戴防毒面具和鋼盔的中國軍醫。約1938 年。

【新中國第一個加入中國國籍的外國人】

喬治·海德姆

喬治·海德姆(George Hatem,中文名“馬海德”)是新中國第一個加入中國國籍的外國人。他為發展中國的醫療事業傾注了畢生的精力。早在求學期間,喬治就對中國充滿了好奇,強烈的治病救人責任感使他決心到中國去行醫。

近百年间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们,无意中创造了很多中国摄影的“第一次”

延安大學。陝西,1947 年。

近百年间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们,无意中创造了很多中国摄影的“第一次”

新中國成立後,馬海德提出了加入中國國籍的申請,周恩來總理親自批准了他的請求,使他有幸成為新中國第一個加入中國國籍的外國人。此外馬海德在陝北期間,利用工作之餘拍攝了大量照片。他將鏡頭直接對準普通百姓,拍攝的視角往往是最能反映邊區百姓生產、生活的場景,如紡棉花的村民、做鞋的婦女、制磚的農民、延安的街道等等。從照片上,我們看到樸實的村民用傳統紡車紡線的身影;街道上,依然可以看見百姓的日常生活;延安的生活雖然清苦,但軍民的學習、生活充滿了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瑪格麗特·伯克- 懷特

在中國抗戰時期的重慶,她拍攝了大量的新聞與人物照片,如1941 年孔祥熙博士的夫人宋藹齡與孫中山先生的遺孀宋慶齡姐妹合影的照片。這是在日本轟炸珍珠港的第二天,宋子文給宋美齡拍電報,請宋美齡趕快派飛機到香港接宋慶齡和宋藹齡到重慶。這也使得宋氏三姐妹有機會在重慶相聚。“二戰”時的中國孤兒的照片,表現的是孤兒們一邊唱著《轟炸機》中的一段歌曲,一邊模仿空襲時他們應該如何進行防範的動作。

近百年间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们,无意中创造了很多中国摄影的“第一次”

“二戰”時的中國孤兒一邊唱《轟炸機》中的一段歌曲,一邊指著天空想象空中的轟炸機。重慶,1941 年。

近百年间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们,无意中创造了很多中国摄影的“第一次”

“二戰”時的中國孤兒一邊唱著《轟炸機》中的一段歌曲,一邊蹲下為預防空襲做準備。重慶,1941 年。

瑪格麗特·伯克- 懷特是一位傑出的新聞攝影師。她拍的照片由美國空軍和《生活》雜誌共同使用,具有很高的社會學價值,為紀實攝影添上了亮麗的一筆。

【用柯達彩色反轉片記錄昆明的第一人】

克林頓·米勒特

70 年前,在中國人民浴血奮戰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歲月裡,一名美國軍醫來到了中國昆明,目睹了那段歷史,並用鏡頭記錄了中國西南地區這座美麗、純樸的城市。他就是克林頓·米勒特(Clinton Millett)。

近百年间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们,无意中创造了很多中国摄影的“第一次”
近百年间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们,无意中创造了很多中国摄影的“第一次”

昆明街市上的趕集大隊。雲南,1945 年。

在昆明期間,克林頓·米勒特博士用世界上第一代柯達彩色反轉片拍攝了大量珍貴的,反映昆明風土民情的照片。照片將70 年前昆明這座美麗城市的色彩,真實地呈現在人們面前。在米勒特拍攝的照片中,狹窄破舊的街道、飽經滄桑的城門、金碧輝煌的牌坊、鱗次櫛比的店鋪、五百里的高原明珠滇池、紅白喜事的行進隊伍、黃包車、小帆船等等,所有這些景象,都通過他的鏡頭保留了下來。

圖文摘自《外國人拍攝的中國影像1844-1949》

近百年间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们,无意中创造了很多中国摄影的“第一次”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