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市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綱要》出臺 緊扣“五大振興” 實施“六大工程”

《襄阳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纲要》出台 紧扣“五大振兴” 实施“六大工程”

■昨日,全市鄉村振興戰略推進會召開。會上下發了《襄陽市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綱要(2018-2022年)》(下稱《綱要》),以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強市建設,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襄陽“一極兩中心”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緊扣“五大振興” 實施“六大工程”

《綱要》指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緊扣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大振興”重點,實施產業建設、生態環境、基礎建設、民生建設、改革創新、鄉村治理“六大工程”。《綱要》明確,力爭到2022年,農業產業結構明顯優化,現代農業產業、生產、經營體系基本建立;基礎設施明顯改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有效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升;鄉村生態環境明顯好轉,天藍地綠水清宜居;農民收入水平明顯提高,農民生活更加富裕;鄉村有效治理明顯鞏固,文明鄉風日益濃厚。糧食產能穩定在100億斤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增長與全市工業增幅同步,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15%以上,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4%左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

牛肉麵大頭菜 抱團創牌共贏

在產業建設工程方面,《綱要》指出,優化糧食品種結構,提升糧食品種優質率。加快“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建設,打造一批特色小鎮和專業村。

同時,突出農產品品牌建設,力爭到2022年涉農馳名商標數量達到35件,地理標誌商標數量達到48件,其中1-2個品牌知名度和競爭力居全國同行業前列。

《綱要》明確,加強襄陽牛肉麵、襄陽高香茶、襄陽大頭菜等專業技術協會或聯合會建設,構建“抱團創牌、聯動共贏”格局;加快打造一批知名度較高的“農”字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

推廣休閒農業 打響鄉村遊品牌

對於鄉村旅遊,《綱要》明確,要完善內涵機制,繼續推廣五種休閒農業模式,即以鄉土文化為內涵的堰河模式、以礦區生態恢復為內涵的堯治河模式、以城郊農業為內涵的姚庵模式、以林特產業為內涵的洪山嘴模式、以綠色水系為內涵的引丹模式。

精心打造鄉村旅遊線路。培育一批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點;推進熊河、紅水河水庫等水利風景區建設,建設8處省級水利風景區,爭創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完善提升10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打響谷城茶旅山鄉、保康荊山風情、襄城苗木花卉等十大鄉村旅遊特色品牌。

發展農村電商 推動鄉村振興

《綱要》指出,要引進若干大型知名電商平臺,引導本土電商打造地方品牌,培育壯大一批農村電商主體。支持商務、供銷、郵政等建設農村電商體系,實現縣鄉村三級快遞物流電商應用全覆蓋。力爭到2022年,培育1000家經營主體,實現農產品線上交易額130億元以上。

同時,要提升市場能級,加快建設樊西、襄陽東等農副產品市場群,引導各類市場清晰定位、整合功能、差異化發展。力爭到2022年,全市標準化農貿市場達到100個,冷鏈容量達到30萬噸。

要制定“三鄉”工程三年行動計劃,推動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探索適合各地實際的發展模式,引導“三鄉”主體與村集體、農民開展股份、租賃、流轉等合作經營,兼顧各方利益,保護農民權益。力爭通過3年努力,推動5萬市民下鄉,吸引5000個能人返鄉,引進500個企業興鄉。

公共服務均等 實現文化小康

在生態環境工程方面,《綱要》指出,要實施硬化建設、亮化建設、綠化建設、淨化建設、美化建設。

對於基礎建設工程,要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水利工程建設,推進農村干支公路建設,提升農機化水平,推進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在民生建設工程方面,要基本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堅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全面完成文化小康建設任務。

《綱要》指出,對於改革創新工程,要完善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積極推進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全面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構建現代化農業經營體系。

此外,在鄉村治理工程方面,要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加強振興鄉村的人才保障,健全完善鄉村治理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