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韶關翁源:實施“青苗工程”優化農村幹部隊伍

“阿伯,你家的破舊泥磚房真要拆了,你看看,周圍的人都拆了,大家齊心協力,整靚我們的村子來,你就不要猶豫了……”看到王金龍嫻熟地開展群眾工作,你可能想象不到,他從珠三角返鄉擔任韶關市翁源縣新江鎮油溪村黨支部委員才兩個多月。

“當初決定回來發展,家裡朋友都是不理解、反對的。”今年33歲的王金龍,此前一直在深圳前海某公司任區域經理。春節期間,他參加當地黨委舉辦的外出青年黨員返鄉座談會,在該鎮黨委書記的動員下,毅然辭去一線城市的高新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鍛鍊,今年6月,他成功當選為油溪村黨支部委員。“我要將外面學到的先進理念運用到村裡,帶領鄉親們走好致富路。而且農村是個大有可為的舞臺,值得回來施展才能。”對於未來,王金龍充滿自信地說道。

韶关翁源:实施“青苗工程”优化农村干部队伍

三個制度,強化“墩苗壯骨”

“我能在短時間內掌握農村工作技巧,完成局外人到行內人的角色轉變,很大程度得益於我在鎮裡的跟班以及駐村幹部對我的幫助。”王金龍認真地說到。

據悉,翁源縣在村級後備幹部培養使用方面,積極實行到鎮跟班見習“壓擔子”、到村設崗鍛鍊“轉角色”、結對幫帶培養“有人帶”的三個制度,墩實後備幹部“小青苗”。安排後備幹部參加各類村務活動、列席各種會議,提升後備幹部對村內事務的熟悉度,儘早進入角色。同時,按1名後備幹部由1名黨員幹部進行培養,支記、主任後備人選由鎮“雙113”掛鉤領導聯繫指導的方式,對後備幹部進行“一對一”的聯繫培養。

該縣壩仔鎮組織委員李智介紹,“輝嶺村的鐘愛兵也是一個好例子,他從一個剛出社會的年輕人成長為村裡的得力好手,在防汛救災、拆除破舊泥磚房等工作中都率先帶頭,現在做起群眾工作來有板有眼,群眾對他也越來越認可。”

韶关翁源:实施“青苗工程”优化农村干部队伍

三個優先,搭建“綠色平臺”

去年以來,翁源縣高質量實施村級後備幹部“育苗工程”,為村“兩委”班子換屆培養更多可用的“好苗子”。通過駐村幹部推薦、群眾推薦、個人自薦,縣鎮村三級審核考察,村公示的的“三薦三審一公示”,已構建562人的村級後備幹部庫,建立跟蹤式個人檔案989份。

為補齊“備而不用”的短板,翁源縣切實做到村“兩委”調整時優先使用、班子中出現空缺職位時優先使用、在同等條件下優先使用的鮮明用人導向。截至目前,從優秀村級後備幹部庫增補到村黨支部委員崗位達118人次,這一導向有效激勵了後備村級幹部的工作熱情。

“近年來,我們縣逐年提高村幹部的基本補貼。到2020年,支書、主任‘一肩挑’將提高至每月3150元,一般村幹部每月3000元,併為他們購買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讓更多村幹部定下心來專心幹工作。”該縣組織部副部長朱培洪表示,接下來,將繼續借助春節、國慶等青年返鄉的重要節點,舉辦多場次返鄉青年(黨員)座談會,由駐村雙“113”鎮幹部進村入戶宣傳引導,鼓勵更多有意願、有抱負的外出青年黨員回鄉發展。

記者/唐音

通訊員/何曉紅 陳神龍

【作者】 唐音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