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彈武器資料庫 之 東風-11彈道導彈(中國)

東風-11彈道導彈發展在1970年後期開始。它是中國第一種固體推進劑戰術彈道導彈,設計去攜帶常規彈頭。

東風-11彈道導彈是一種道路-機動近程彈道導彈(SRBM),由位於湖北省的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CASIC)三江(Sanjiang)空間集團(也即是航空宇宙066基地)發展的系統。導彈和它的8輪運輸-架設-發射(TEL)車輛與俄國SS-1C Scud-B相似。

導彈武器資料庫 之 東風-11彈道導彈(中國)

東風-11彈道導彈採用慣性制導方式,射程620 英里,動力裝置為固體火箭發動機,戰鬥部重1100 磅,帶常規高爆炸藥,也可攜帶核彈頭。導彈最初發展用於出口市場,但是稍後在1990年早期被中國軍隊採用被地面部隊當做一種戰術戰區導彈。DF-11A(CSS-7 Mod-2)是DF-11/M-11的一種改進型具有增加射程和更好的精度。改進的DF-11A(CSS-7 Mod-2)在1990年後期內被引進。導彈特點是改進了精度和更遠射程。導彈在1999年進入中國軍隊服役。基本型DF-11在北京舉行的1999年國慶閱兵式上初次登場。基本型DF-11射程350公里並且攜帶800公斤的一枚單一彈頭,導彈被推銷到國際市場命名為M-11。

東風-11彈道導彈是一種道路-機動單級、固體推進劑、近程彈道導彈。基本型DF-11射程280~350公里並且遞送500公斤的一枚單一彈頭,改進的DF-11A增加射程超過500~700公里。基本型DF-11的特點在導彈的彈體底部有四個較大的穩定翼,但是它們在DF-11A上被移除。採用常規的高爆(HE)彈頭,導彈可能也能夠攜帶非常規彈頭,像是燃料-空氣彈藥(FAE),子母彈和化學彈頭。它可能也能夠攜帶2~20 kT當量戰術核彈頭。基本型DF-11採用一種慣性制導+終點雷達制導,具有500~600米的一個圓概率誤差(CEP)。改進型DF-11A採用慣性/全球定位制導系統和光學相關導向目標,由此獲得更好的精度和小於200米圓概率誤差(CEP)。導彈從一輛8X8 WA2400運輸-架設-發射(TEL)車輛上發射,提供完整的道路和越野機動性。車輛由三江(Sanjiang)下屬公司萬山(Wanshan)特種車輛製造廠發展,在1980年早期基於俄國MAZ543 TEL車輛。

導彈武器資料庫 之 東風-11彈道導彈(中國)

東風-11彈道導彈可攜帶的彈頭戰鬥部據說有六種以上:除常規EY-115型破片/高爆戰鬥部外,還有帶有反坦克和破片子彈藥的集束型及核彈頭戰鬥部;侵徹戰鬥部,可摧毀加固目標;在平流層引爆的電磁脈衝戰鬥部,低當量核彈頭戰鬥部等在內的多種攻擊彈藥,可有效攻擊敵方機場,港口,洞庫電子設備和其它地面重要設施。

該導彈發射車採用8x8兩棲越野車為基礎,可水陸兩棲行駛, 導彈發射車安裝有新型車載式自動射向校準儀和連續發射換接器可不經測量,使該車在任何時候,地點都知道自己目前所處發射陣地的位置,該車還應該安裝有差分式GPS(外貿型)和我軍自用型(北斗雙星定位系統)導航系統,由於有了這個系統,該發射車可以全速行駛,在停下來後2分鐘,降下支撐裝置,將數據輸入發射車電腦系統中,系統自動進行導彈自測,接下來發射手按下接鈕,一個自動程序將按照發射順序執行,打開艙蓋,嚮導彈加載發射數據,2分半到3分鐘預熱導彈系統和環型激光陀螺,在發射前15秒,導彈從發射艙中抬起到80.67度位置,數秒後導彈被髮射出去。從該車停下來到發射出導彈,整個發射過程只用了約5分鐘。導彈發射後,導彈艙排氣(時間很短,大約只需15秒)。之後,支架收起, 導彈艙蓋關閉,發射車快速從危險發射陣地撤離。

導彈武器資料庫 之 東風-11彈道導彈(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