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我與張忠謀的第一類接觸

「名家專欄」我與張忠謀的第一類接觸

即將退休的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創立臺積電30年,培育出一個國際級企業。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將在股東會後引退,電視臺拋了幾個問題給我,我慎重的寫下我對張忠謀的觀感,也與大家分享。

1.您怎麼認識張忠謀董事長的?他是哪一類型的經營者?

第一次接觸張忠謀,應該是1995年我擔任資策會情報中心(MIC)主任時。那時臺積電才成立七、八年,張忠謀經常到第一線來聽課。我是因為接待他而認識的。

之後,我創辦電子時報(DIGITIMES)時,大股東包括施振榮、苗豐強、張忠謀、胡定華、邰中和這幾位科技業的領袖。張先生也是我們前兩屆的董事,是個人資金的投資,目的是希望建立一個獨立的提供專業資訊的公司。

那時臺積電已經是全球知名企業,並且不斷的傳述“系統整合元件大廠(IDM)投資風險太高”,“新創IC設計公司需要專注,且應將創業資本用於投資技術”的事業模式,那個階段也是臺積電發展晶圓代工模式的關鍵期。

產業的“話語權”很重要,臺積電在一開始就能掌握產業脈動,並且在全球範圍內主導以臺積電為核心的事業模式。這是企業經營者的眼界、自信,對很多企業經營者也是好的啟示。

他是個帶著夢想與信心工作的男子漢;不願意隨波逐流的創意經營者;堅持核心價值與道德操守的專業經理人。第一次董事會時,他說:“如果你不能Do something differently,我完全沒必要給你一毛錢!”;言下之意,媒體這麼多,我為什麼要投資你?

其次,他問我經營的重要哲學是什麼?我說:“專業與操守”;他說:“專業我懂,什麼叫做操守?”;他告訴我,如果有人提供誘惑,“不方便”與“不可以”有何不同?沒有不方便,只有不可以!張忠謀的話,言猶在耳,印象深刻!

2.李國鼎為何特別延攬張忠謀?後來為何大力扶植臺積電?

好點子不會來自靈光一閃,經年累月沉澱下來的才是好點子;也許其他人也曾主張“晶圓代工”的業務模式,但關鍵是如何長期、高標準的經營。

我與李國鼎資政很熟,我知道李國鼎資政其實是透過朋友找到這一位寧波人。我與張忠謀因為公共事務一起開過很多次會,在我的印象中,張忠謀從未暗示、明示任何與臺積電利益攸關的建議。其次,他也都站在行業的立場、利益討論問題,我想多少是因為當年李國鼎資政請他返臺的知遇之恩吧?

張忠謀在臺積電的30年,不僅為臺積電奠定了超優的成績,市值2,000億美元,更是將其發展為與英特爾同一等級的公司。我還記得,在德州儀器臺灣區分公司成立20週年慶時,張忠謀應邀演講。他說:“全世界半導體業市值第一的是英特爾。第二是德州儀器,第三是臺積電;但二+三也比不過一個英特爾,我們能超越英特爾嗎?”

當天的豪語言猶在耳,去年就由臺積電達標、兌現,我想這是這個世界留給張董事長最好的禮物。

「名家專欄」我與張忠謀的第一類接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