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廠與先進位造業

最近聽來一則傳聞:《重磅!臺積電擬A股IPO,一成股權實施CDR》,提到“不便具名的券商人士判斷,臺積電根本"不缺錢",要在大陸上市也不是出於財務考量,而是業務發展需要,且只要拿出一成股權去掛A股實施的CDR(中國存託憑證)即可。”

代工廠與先進製造業

這個消息並沒有激起多大波瀾,倒是前些日子富士康快速通道過會上A股IPO讓機構和股民沸騰了好一陣子;支持的說富士康這樣牛逼的企業過會是正常,走快速通道也可以理解,反對的說憑什麼一個各種指標都不達標(A股IPO的標準)的公司能過會,而且還讓走了快速通道。

代工廠與先進製造業

那麼今天咱們來說說TSMC和Foxconn,到底他們值不值得被追捧。

對於大眾而言,富士康的名聲比臺積電大多了(也差多了),一方面富士康在大陸的工廠撒豆成兵到處設點,另一方面當年富士康N連跳引起社會關注。但是大眾並不知道也不關心的,是在富士康成為地球第一大消費電子產品代工廠的同時,TSMC也成為了世界第一大芯片代工廠(IC Foundry)。

代工廠與先進製造業

所以,上列的兩個即將在A股上市的和可能將來在A股上市的公司,其實都是代工廠。

代工廠,起源於OEM,特點是資本、研發和市場在外,只負責生產。如今的中產階級們對代工廠有著天然的蔑視,覺得既不控制資本,也沒有技術研發,連市場銷售都分不著,天天給人打工賺幾個辛苦錢。但是他們不知道他們今天能夠得到的所有物美價廉(中產階級就別跟我扯奢侈品了,咱資格還不夠)的產品,都是代工廠體系普及和成熟的結果。

代工廠與先進製造業

早期的消費電子產品公司,大都是研發生產一條龍的;這一點直到如今,像華為中興依然有大量的手機是從自家生產線上造出來的。自有生產線的好處,除了可以更直接的將研發和生產進行對接,另一方面也是防止了洩密。

同樣的,早期的IC公司,自己沒有foundry的基本上沒有,要知道早年的IC工程師都是從仿真畫圖綜合到流片一條龍都會的。這種一條龍公司的典型是Intel,它的X86和foundry幾乎無可複製;在很長一段時間裡,Intel的foundry是代表著世界上最高的IC製程水平,X86的成功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它foundry的超強能力(我敢打賭,把Intel的任何一代X86芯片放到同時代的其他foundry生產,性能一定掉一個臺階)。

代工廠與先進製造業

但是工廠(無論是整機工廠還是IC foundry),都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就是不能停線——停線就意味著巨大的損失,閒置的人員和設備,還有源源不斷流走的租金水電煤。也就是說所有的廠家都必須想盡辦法讓工廠保持滿負荷運轉。

可是經濟有上行下行,行業有波峰波谷。當產業繁榮的時候,產能不足,於是公司會想辦法擴建工廠擴招工人;蕭條來臨,這些擴大的產能一眨眼就變成了累贅,為了降低成本有時候甚至要變賣廠房設備遣散工人。

代工廠與先進製造業

廠商於是想:如果能有製程合格、價格合適的專業工廠為我們專門從事生產,我們就可以依據市場和銷售狀態調整生產規模,這不是比自建工廠更合算風險也更小麼?與此同時,東亞的生產力水平(尤其是中國大陸)爆發以及人口紅利,促成了代工模式的產生。

在此後的很多年裡,消費電子廠商們紛紛賣掉或者遣散了自己的工廠;這些工廠的買家,漸漸的都是東方身影:富士康,昌碩,華寶,廣達,立訊。。。其中郭臺銘的富士康雖然不是最早開展代工業務的,卻是最早將代工業務確立為立廠之本的,也是在此後的代工道路上走的最堅決的——如今它也是走的最遠做的最大水平最高的。

IC行業的變革則來自於新生Fabless IC公司的潮流和專業foundry的興起。如今耳熟能詳的Qualcomm,Nvidia,Broadcom(指被Avago收購之前的),都是上世紀90年代崛起的fabless,如今都已聲名赫赫;

代工廠與先進製造業

它們從一開始就走fabless道路,即只做IC設計而把生產交給專門的foundry(當然最後賣芯片還得自己賣)。與此同時,過去的巨無霸IC公司開始逐步剝離foundry業務,典型的如AMD(江湖人稱“農企”,相對Intel的“牙膏廠”),將foundry剝離之後成立了GlobalFoundries(再加上之後再收購IBM的foundry(沒錯,就是早年給Mac電腦做PowerPC的)和新加坡特許半導體)。當然“獨立foundry之祖”還是1987年成立的臺積電,可以說是它開創了這個行業,而現如今它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也是水平最高的獨立foundry。

代工廠與先進製造業

當然對這兩個企業的看法,我們的媒體截然不同:講到富士康那就是血汗工廠低水平加工業,講到臺積電就是高科技半導體世界頂級。

說句公道話:裝什麼裝,都是代工廠而已。再說一句公道話:臺積電的Fab已臻極致,而富士康製造消費電子產品的能力也是世界第一。

要說富士康血汗工廠,那各位知不知道臺積電的“夜鷹計劃”?就是讓研發人員跟操作工一樣三班倒,8小時一班,不浪費夜晚——可是幹過研發的都知道,凡是要加入腦力思考的工作必然無法做到交班續作,除非這工作已經被降維打擊到只需循規蹈矩的例行操作——究竟是臺積電的工程師天賦異稟可以心靈互通做到無縫交班,還是說他們早就把這種貌似高大上的產業做成了只需機械執行的低維操作,各位自行思考吧。

代工廠與先進製造業

說白了,都是堆人力,沒什麼好洗的。

臺積電在半導體工業的發展中確實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也有很多了不起的牛人,從創始人張忠謀,到幾大Foundry爭搶的梁孟松(終於被SMIC搶到了);當然郭臺銘不像張忠謀那樣學霸出身,可是君不見鴻超準做模具精加工世界第一,真的以為做機加工不要學歷用不著牛人?

從某種意義上,富士康在一個城市能運營一個幾十萬人的工廠,製造最先進的電子產品,而且物暢其流井然有序,這種管理能力也絕非一般人能做到,如果我們真要把它作為管理科學的一個案例分析,就首先要放下道德判斷——當然這在現時的中國是不可能的,而正因為這種不可能性,極大的阻礙了我們管理學科的發展。

代工廠與先進製造業

回到最開始的部分:富士康和臺積電都要來A股上市,在我看來,他們都是正兒八經的先進製造業,在各自的行業裡比我們現在擁有的製造業水平先進至少一條深南大道;在一大堆靠PPT吹水自證“先進”的低水平製造業公司還蹲在A股裡騙股民血汗錢的今天,我想不到有任何理由拒絕這樣的正兒八經的先進製造業公司來上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